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

端砚雕功:1300年的文化印记

端砚雕功:1300年的文化印记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因石构图、因材施艺”,千百年来,端砚工匠手握刻刀,游刃于细腻、温润的石质之上,创造出巧夺天工的砚雕艺术。广东肇庆的端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首,深受历代文人墨客追捧,端砚以石质优良雕刻精美等特性被誉为众砚之首。采石砚石并不是全部可以做为砚材,需要将有瑕疵有裂痕或是烂皮的部分去掉,利用切割工具定出砚台基本形状,再凭借实践经验“看穿石”,预测表层看不到的石品花纹,判断与砚材匹配的造型

“因石构图、因材施艺”,千百年来,端砚工匠手握刻刀,游刃于细腻、温润的石质之上,创造出巧夺天工的砚雕艺术。

广东肇庆的端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首,深受历代文人墨客追捧,端砚以石质优良雕刻精美等特性被誉为众砚之首。因为这里史称端州,故名端砚。

秋雨乍晴蔚蓝无际的天青,细尘掩镜墨枕濡纸的青花,珍贵的石眼,鱼脑冻等堪称砚石花纹中的极品。

端砚

“余两赴端州未能得一佳石”,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之一的,王夫之这声感叹道出了端石的得来不易,自古以来采砚石都以手工开采为主。

杨焯忠师傅说:“用水一浇下去我就心中有数,这个石头有什么东西,所以我们就想这个料应该去雕什么题材适合”。

采石

砚石并不是全部可以做为砚材,需要将有瑕疵有裂痕或是烂皮的部分去掉,利用切割工具定出砚台基本形状,再凭借实践经验“看穿石”,预测表层看不到的石品花纹,判断与砚材匹配的造型。之后还需传统的手工精雕细琢。

加工石料

现在砚台主要以观赏为主,所以在构图方面呢,也融入一些其它元素进去。岭南木棉花、彩云作为装饰平衡画面,把花纹摆在左边把砚堂放在右边,可以边磨墨边赏景。

设计

砚池和砚堂有一定的讲究,砚池一般要求要大要深,砚堂的墨磨了一定数量后,把墨汁推到砚池里储存起来,关键是流畅,严格来说这样才是合格的砚种。

雕刻

世代传承的制砚人都有独特的用刀技法,作为杨氏制砚的第十二代传人,杨师傅用刀运转灵活,处理细微之处一刀见效,独特的斜口刀法所刻线条更是以流畅厚重见长。

打磨砚台

“有时候设计和雕刻要利用把天工和人工结合,就叫天人合一,做砚人应该要好好利用”,杨师傅说。

制砚人凭借精湛的技术将历史、文学、雕刻、绘画、篆刻浓缩于一方奇石。

雕刻好的砚台

相比做砚台,配盒看似是配角却是一件完整作品中的重要环节,黎洪生被当地制砚人尊称为“砚盒王”,在他小小的工作间中一些岁月的痕迹见证了这位配盒传承人三十多年的匠人生涯。

门板被脚踩出凹痕

配盒后的砚台

刻砚四十年,杨焯忠不仅将手工制砚技术传承保留了下来,他还广授技艺,将手工制砚这一非遗项目带进课堂,如今砚台制作已成为肇庆学院学生们的研究课题。

同学们的砚雕技艺课程

来源 | 深圳卫视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长按图片中的小程序码

点此进入“文博会+”

了解更多,请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手机扫一扫打开当前页面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