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缘起
从大学教师、高中教师和副校长,到九年一贯制学校校长,从江西九江到广东深圳,化学特级教师王书斌投身教育30余年,身份虽有变化,初心始终未改,对教育的热忱一以贯之。2013年,他作为深圳龙岗面向全国引进的“名校长”为众人熟知。此后,他在深圳的“二次创业”之路从石芽岭学校这所“工地上的学校”开始,用7年半的时间,将一所新建学校打造成“文化经典型”学校。
2021年1月,王书斌履新南湾学校。他坚信文化“润物无声育人无痕”的力量,持续对南湾学校“和乐”文化进行寻根、释义和解读,用制度落实,用活动熏陶,用教育智慧诠释自己的教育理解。他认定,办学绝不能简单模仿任何一所学校,因此他一直在创造,培育契合学校、师生认同、自成体系的校园文化。在他看来,文化创建对学校发展举足轻重。
继续努力做“无悔”的教育
南方教育时报:您是龙岗2013年面向全国引进的名校长,到龙岗仅一周,新建的石芽岭学校就开学了。今年1月份,您轮岗到南湾学校,接手新学校后,工作开展得如何?
王书斌:刚到南湾学校时,我心里是有一些忧虑的:能否尽快融入新的团队?能否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同?能否快速找准学校发展的抓手?现在看来,这些忧虑是多余的。到任南湾这10个月,有一些始料不及的困难,更多的是不期而遇的感动。
我记得很清楚,我通过全国公选进入龙岗基础教育系统,当时距离9月开学只有一周了,石芽岭学校工程建设仍未完全交付,如期开学的“工地上学校”由此得名。建校7年多来,石芽岭学校已进入了快速发展期,未来不可限量。
龙岗对引进人才各方面的保障和政策都是比较到位的,作为引进的教育人才,我在深圳二次“创业”过,现在也算是第三次“创业”。我想,最重要的一定是不忘初心,虚心学习,顺势而为,着眼未来,继续努力做幸福、无悔、有温度的教育!
南方教育时报:“无悔”的教育,具体应该是怎样的教育?
王书斌:对学生成长有利的工作,再难都要坚定去做,我无悔;坚持文化立校,能让文化助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事,再累也坚持去做,我亦无悔;对学生成长不利、对学校发展不利的事情,再轻松再简单我也坚决不做,我更无悔。
秉持对孩子终身发展负责的态度,南湾学校以“主题教育”为载体,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实际上,开展“一级一品”“七节四会”等校园活动,对校方来说,人力物力投入巨大,也许在外人看来,这样费尽周折大可不必。但南湾学校要追寻可持续发展的和可传承的校园文化,就需要把这些看似不必要的事情做成规模,做成体系,让“和乐”文化萌芽于师生心中,根植于师生灵魂,让师生找到幸福感和归属感。这也就是我追求的“无悔”教育。
校园文化应从班级文化建设着手
南方教育时报:我们也注意到,您到南湾学校后,立刻着手梳理和深入挖掘学校的“和乐”文化。学校文化创建有这么迫切吗?在“文化立校”的道路上,您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
王书斌: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对学校发展的影响举足轻重。优秀的学校文化对学校各项工作都有着良好浸润作用、孵化作用、激励作用、推进作用。石芽岭学校立足于“石芽”文化,南湾学校倡导“和乐”文化,根本目的都是育人无痕、润物无声。
在文化立校的道路上,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提升教师对学校文化的认同感,让老师充分参与其中。我一直借助自己名校长工作室的集体智慧,一起寻根、释义、解读、运用,让成员在工作中感受文化魅力,加深大家对“文化自信”的理解。
南湾学校多年来提炼了以“和乐”为中心的学校文化,我想在此概念的基础上继续深挖内涵。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到师生中去阐释,从班级文化建设着手,由此才能达到凝聚、引领、激励的作用。如今,在南湾学校,小学部以“乐”字、初中部以“和”字分别构建班名的班级管理特色,不仅激发了学生班级集体文化责任感,还营造了“比学赶帮”的班级文化荣誉感,已成为助力校园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用文化的“润物无声”功能推进“双减”政策落地,是最好的抓手,也是最高效的内驱力。
总的来说,校园文化要契合学校自身发展基础,要凝练、下沉接地气,要渗透到师生和家长眼里和心里。文化形成体系,得到广大师生和家长认同,并变成自觉行为,才有可能得以传承,成为经典。只有经典才能永流传。
南方教育时报:您在石芽岭学校提出“三有”“四化”等教育理念,内容通俗易懂,深入人心。很多老师和校长提起您时,都说您富有教育智慧。您的教育智慧来自哪里?
王书斌:我的教龄已有30年,开始任教过大学,后来长期在高中任教和供职,到龙岗之后,一直担任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校长,其实我也是“龙岗教育的新兵”。如果说我有教育智慧的话,那应该是来自实践和思考。我觉得每一位有教育理想的人,都会乐于向他人学习、向书本学习;勤于思考,及时总结;敢于创新,敢于求变;乐于分享,乐于推广。
“三有”的办学愿景是我在石芽岭学校刚创建时提出的,就是“进门有可看,坐下有可听,出门有可带”。进门有可看,看学校环境、硬件和师生的面貌;坐下有可听,听办学理念、学校文化等;出门有可带,带着提炼出的办学经验和对教育的思考,让所有人都有所收获。新创办学校如何通过文化引领学校发展,这是我当时思考最多的问题。
“四化”是管理方面的举措,“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程序化,程序问题规范化,规范问题制度化”。我总想把问题处理得简单一点,让大家幸福感和满足感强一点。利用“四化”原则治校,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加强内部管理建设,目前来看,从实践中总结提炼的这些经验,不但好用,而且生命力很强。
管理如放风筝,力度需适中
南方教育时报:作为深圳市基础教育系统“名师工程”第五批名校(园)长(共20名)之一,今年您开始兼任龙岗区首期中小学中层干部导师制双向提升研修班的导师。在新的岗位上,您对校长的角色是不是有了新的思考?
王书斌:校长是一份职业,需要师生敬重、爱戴,但不需要师生敬畏、害怕。智慧型的校长,在学校管理中,应该扮演引领者、参与者、合作者的角色。
管理有三个层次,分别是人管人、制度管人、文化管人。没有文化的制度是镣铐,没有制度的文化是口号。在学校管理上是这样,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同样如此。一线老师要注意寻找学校文化的根,有根才有生命力,要发挥文化的凝聚、引领、激励和渗透作用,要发动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增加认同感。
在我看来,学校管理就如同放风筝:把风筝线牵引太紧,风筝飞不起来;没有线牵引,风筝也飞不起来。因此,管理学校、教师、学生,牵引的力度需要适中考量。工作中,我比较反对给教师排名,也反对教师给学生排名。所谓“和乐”文化,是指在平和与快乐中协同发展,如果太强调竞争性,教师们就不可能实现资源共享。
下一步,南湾学校将在深挖“和乐”文化内涵的同时,开展文化溯源工作,努力做好学校顶层设计,健全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不断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断提高工作效率,让学校平稳过渡,进入发展新常态,努力把学校办成龙岗义务教育的一面旗帜,成为深圳义务教育的示范窗口。
人物简介
王书斌
中学化学特级教师,龙岗区面向全国公选的名校长,龙岗区优秀校长、深圳市王书斌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第六届“深圳教育改革创新大奖”年度教育人物,现为深圳市龙岗区南湾学校校长兼党总支书记。
大学毕业后,先后在赣南师范学院和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学工作,荣获“江西省青年岗位能手”“江西省化学骨干教师”等荣誉。来深圳后,积极投身到特区教育改革洪流中,致力学校文化建设,强调质效管理,重视教育教学研究。
记者 | 刘丽 陈萌琪
编辑 | 武堂明
新媒体编辑 | 黄秋碧
每天更新教育资讯
了解更多教育相关话题
-扫码下载深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