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

达人老师 | 李志清:让学生接受“优质语言的洗礼”

达人老师 | 李志清:让学生接受“优质语言的洗礼”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达人老师2012年,李志清来到翠北实验小学成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如何能在课堂上“抓住”学生,提高教学质量,成为让她深思的问题。在不断地磨合、探索中,她找到了一条架构课堂教学与语言学习的桥梁——“微话剧”,确定了写作教学的新方向

达人老师

2012年,李志清来到翠北实验小学成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在此之前,她已经是一名从教29年的中学特级教师。从中学到小学,她抱着“从零开始”的决心再度出发。多年的教学经验让李志清认识到,小学阶段重在养成教育。如何能在课堂上“抓住”学生,提高教学质量,成为让她深思的问题。在不断地磨合、探索中,她找到了一条架构课堂教学与语言学习的桥梁——“微话剧”,确定了写作教学的新方向。

01

“半截蜡烛”里藏着教学新思路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李志清发现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写作是个难题。在她看来,写作就是学生运用语言的过程。如何引导学生高效运用语言?一次,她讲到一篇五年级课文《半截蜡烛》,课文讲述了二战时期一个法国家庭的母亲带领2个孩子为了保护藏在半截蜡烛里的情报,在危急关头与德军巧妙周旋的故事。故事中关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都有细致生动的刻画,于是李志清想到让几个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把课文读出来。一堂课上完,她觉得特别轻松,不仅不用维持纪律,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很高。“这其实就是一种情境创设,孩子们通过把文字演出来,可以‘沉浸式’理解课文内容。”李志清说。

这次尝试不仅让她在教学方式上有所收获,更让她找到了写作教学的突破口——话剧。

因为,利用话剧文本里的人物、时间、地点单列的特点,可以彰显记叙要素,让记叙要素被学生看见,让复制记叙要素的技术成为一个规定动作;利用原文本的语言和生活情境,用记叙性文本对话剧文本进行语言重组,实现优质语言现学现用,可以习得语言积累技术,突破记叙文写作的重点语言积累问题;通过在由原文本语言组建的对话前后添加合适的表情、动作、语气、语调等提示语的方法,体现话剧语言的生动性,可以让学生习得细节描写的技术。李志清把这个由话剧简化改造而来的形式叫做“微话剧”。

学生创编剧本就是在迁移语言,把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整合在一起,减轻负担,提高效率;学生的排练是在推敲字句,习得合作性的习作修改技术;学生表演是在展示习作成果,在评价互动过程中获得学习方法和结果的进一步优化。

02

把课堂教学当一门技术来研究

经历过小学到高中全学段语文教学,更让李志清看到了语文教学的关键问题——读写“两张皮”。从阅读量来说,中小学生的阅读量并不少,但读到的知识和积累的材料为什么不能很好地转化为笔下的文字?

在她看来,大量的阅读让学生积累了海量语言素材,但这些素材并非都能找到对应的生活场景加以应用。所以她通过微话剧找到了一个切入点,以写作为目的,通过话剧输入语言知识和材料,将话剧创作过程作为语言应用的场景,最终通过剧本创作完成写作训练,形成一个“输出——输入——输出”的闭环。在此过程中,学生占据主导地位,话剧的写作、排练和舞台设计都由学生完成,激发自主学习能力,锻炼交际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为了让更多师生受益,她把微话剧做成了系列课程。作为罗湖区名师工作室主任人,李志清长期以来把课堂教学当一门技术来研究,想方设法提取教学活动中的学科技术,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技术习得的过程,使她收获了微话剧,实现了写作教学方式的改变。她认为,课堂是学习语言的主阵地,教师一定要占据这个主阵地,要让学生在这里接受“优质语言的洗礼”。

记者 | 魏秧子

编辑 | 于思嫄

新媒体编辑 | 黄秋碧

每天更新教育资讯

了解更多教育相关话题

-扫码下载深学-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