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

首届深汕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融入湾区创新发展,开启深汕教育加速度

首届深汕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融入湾区创新发展,开启深汕教育加速度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首届深汕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主旨报告圆桌对话专题报告抓住深圳经济特区先行先试的有利条件,用好深汕合作区的后发优势,积极探索深汕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之路。1月6日,首届深汕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深汕合作区南外深汕西中心学校举行。在他看来,随着教育数字化和教育现代化的不断融合,教育变革的方向越发清晰,教育智能体将会演变成“教育大脑”

首届深汕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

主旨报告

圆桌对话

专题报告

抓住深圳经济特区先行先试的有利条件,用好深汕合作区的后发优势,积极探索深汕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之路。1月6日,首届深汕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深汕合作区南外深汕西中心学校举行。

深汕合作区作为深圳的一份子,自2018年深圳全面主导管理和建设工作以来,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目前全区共有共有中小学幼儿园39所,学生11336人,专任教师955人。不过,其基础教育依然薄弱。

在此背景下,本次论坛聚焦深汕教育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参与论坛的教育界知名专家学者和一线教育工作者就“大湾区发展战略背景下的深汕教育现代化之路”这一主题,通过主旨报告、圆桌对话、专题报告,开启了一场凝聚教育智慧的思想交流盛宴。

本次论坛由深圳市教育局和深汕合作区管委会联合主办,深汕合作区公共事业局承办,国育未来教育科学(深圳)研究院协办。

张治:“教育大脑”赋能未来教育

在主旨报告环节,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局局长、上海市电教馆原馆长张治分享了区域教育数智化和现代化发展的方向与思路。

在他看来,随着教育数字化和教育现代化的不断融合,教育变革的方向越发清晰,教育智能体将会演变成“教育大脑”。“教育大脑”是面向所有学习者、基于教育智能化的教育服务体,其核心功能包括为教育提供智能服务,协助教育的精准决策和智能治理,同时提供教育预警。

张治表示,未来这些教育场景将成为可能:每个学生都会有一个数字画像,这个数字画像可以反映个人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变化,还可以帮助老师改进教学;每位教师都有一个人工智能助手,能帮老师做一些低智慧的劳动,老师可以花更小的力气取得好的教育效果;每一所学校都是虚拟学校的组成部分,未来的学校将流行虚实融合,每一个实体学校都有一个虚拟学校提供服务;每一种学习都会被记载,学习方式将变得多样化,让个性化学习服务成为可能;每个人的作业是不一样的,在技术的支持下,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提供教育预警,守护青少年身心健康,探索用人工智能预测可能出现心理危机的学生,并及时提供干预服务。

张治认为,教育者在拥抱新技术的同时,还要用行动参与教育重构。

冯增俊:要重视办“对”的教育

广东省人民政府原督学、广东省教育决策咨询专家冯增俊在分享中表示,深汕教育具有鲜明的后发优势,如果能够和深圳教育资源共享、一体管理、共同发展,深汕教育发展将需求旺盛、动能强劲。

他表示,深汕合作区要打造“后发型”的区域教育,教育管理者和工作者在教育规划、教育理念等方面要有清晰的认知和行动力。现在已进入教育新时代,加快教育现代化创新发展是必经之路。要办好的教育,更要办“对”的教育。在冯增俊看来,对的教育就是智慧教育,培养智慧人才。同时,他对“南山经验”已经在深汕合作区落地的做法给予肯定,并表示这是立足后发优势的积极探索和实践。

冯增俊指出,“满足人民对高水平教育的需求,培养国家需要的优秀人才,人人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是新时代中国教育的主要任务,深汕教育应对标问题抓落实。

他还为深汕教育把脉,提倡政教产研融合,创建服务深汕经济发展的新教育体系,推动探究学习为主导的教学体系,办好适应深汕未来发展需要的教育。

刘根平:以共享和整合

开启深汕教育发展加速度

由于长期关注深汕教育发展,广东省人民政府督学、广州大学特聘博士实践导师、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第七任局长刘根平多次探访深汕合作区,与深汕教育结下不解之缘。

他在主旨报告中谈及对深汕教育的初印象:深汕的教育样态与30年前的南山极为相似,现实不允许深汕教育按部就班再走30年赶上今天的南山教育。“深汕教育要抓住深圳经济特区先行先试的有利条件,抓住粤东区域后发机遇,积极寻找深汕教育发展的动力源。”

刘根平同样看好深汕合作区的后发优势,给出了自己的解读:后发有可能整合和利用优势,深汕的体制优势在于“合作”,要善于在特区40年创造的“教育奇迹”的历程中有所领悟和行动,通过共享和整合,开启教育发展加速度。

刘根平在本次论坛中将南山教育作为样本进行剖析,分享了他对深化课程改革、教师专业成长、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督导与评价、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等问题的独到见解。

刘根平提到,教育工作者要准确理解和落实当前一系列“教育新政”,从“双减”到“五项管理”,从管控社会培训机构到校长和老师有序有效流动,这是中国教育的共性问题,也是区域教育发展的必答题。任何一项教育改革,只有先把这些问题解决了,才能构建更加美好的教育。

牟延林:借助技术唤醒儿童的智慧思维

学校是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单位,学校的建设水平决定了区域教育的发展质量。围绕“高品质未来学校(园)建设”,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首席专家、重庆市教委原副主任牟延林提出,教育方法甚至比学科课程更重要。深汕合作区的幼儿园建设可充分汲取深圳先进的探索经验,立足区位特点进行高起点创新。

牟延林认为,如果说现在的儿童是“规规矩矩”地“玩”,那儿童教育的未来应该是“活灵活现”地“玩”,应该借助技术唤醒儿童的智慧思维和智慧能力,培养主动探索、乐于创新、善于创造、勇于担当的新一代。

儿童科技启蒙教育至关重要,目前仍处于早期探索阶段。牟延林认为,未来技术会融入学习流程再造,得以大跨度地增强场景效能,帮助儿童走向高频、高创、高感知学习。

罗理广:建设产教融合示范园,

加快推进职教高质量发展

深圳市教科院高教与职成教研究中心副主任罗理广提出,希望通过建设产教融合园,持续释放深汕产教融合辐射效应,形成立足深汕合作区、服务深圳汕尾两市、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的产教融合品牌。

当前,深圳正在全力推进职业教育高端发展。罗理广认为,应加快建设深职院深汕校区、深信院深汕校区,鼓励深圳技师学院、深圳鹏城技师学院以及中等职业学校国家级示范校在深汕合作区建设校区或共享专业,探索开发与国际先进标准对接、体现深汕合作区产业特色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培育若干重点产教融合平台,与企业合作推进开放共享式园区建设,提升人才培养效能,让职业教育成为深汕教育的一张新名片。

来源|南方教育时报

记者|雷丹

新媒体编辑|李媛莉

关于我们

微信公众号|深学APP|微信视频号

扫码关注

带你发现更多不一样

手机扫一扫打开当前页面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