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疫情发生后,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简称“深汕合作区”)高度重视,以“一失万无”的底线思维,第一时间响应,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迅速果断集中全区资源力量,党员干部靠前作战,志愿队伍不辞辛劳,基层群众积极配合,紧张有序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筑牢深汕城乡战疫防线。
速 度
行动快、措施实,检测速度创纪录
深圳新一轮本土疫情的警报响起后,深汕合作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紧急召开会议,严格落实深圳标准防疫措施,第一时间部署来(返)区人员严格管理、严控聚集性活动、强化重点场所防控和开展全员核酸检测等工作。
为做好大规模核酸检测,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下,深汕合作区从市区紧急调配医疗物资,广泛发动区、镇、村(社区)党员干部和志愿者,组织了约1500人投入一线,动员规模创下新冠肺炎疫情以来的纪录。
地域广阔、居民分散、农村居住点难以合围等特殊情况,让深汕合作区面临着不同于深圳其它区的防疫难题。深汕合作区探索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集中采样方法——
首先,科学设置采集点:
在39个村(社区)及管委会园区各设置一个固定采集点,同时派出20支流动采样队,主要服务区内各企业、在建工地等。此外,还为行动不便老人、偏远村落等提供进一步的上门服务。
其次,优化采集流程:
根据各采集点覆盖的人数、人员构成、交通情况等,统筹规划采集组行动路线和时间;
提前通知村委和企业,组织人员按预定时间地点前往集中采样;
各采集点提前布置好场地,采集组一来便可立即开展工作;
各派出所安排警力提前到岗,全程有警力值守,确保现场秩序井然。
开展一场全域全员全覆盖的核酸检测需要多长时间?在此轮疫情防控中,深汕合作区将答案从去年的“1天半以上”刷新为“1天”。
力 度
敢担当、服务优,办法总比困难多
面对疫情,深汕合作区克服了医护人员不足、没有核酸检测条件、部分村庄工地交通不便、方言沟通不便、不会扫码登记人群占比较高等困难。
深汕西高速改扩建、广汕铁路项目是重大交通工程,工人合计超千人,自行就近接受检测存在交通和管理的难题。深汕合作区专门安排了一个流动组服务这些工地,送检上门。
西湖村老龙坑村小组距离村委约4公里,沿途工地多、路况复杂,而村里高龄老人较多,出行不便。采集组专门分出一队进村,把服务送到村口,更送到独居老人及老弱行动不便村民的家门口。
记者留意到,老龙坑村小组组织村民参加核酸检测时,用了普通话、客家话、占米话、福佬话4种语言轮流“喊话”,避免语言沟通困难。
在多个采集点同时出现有年长者没有拿手机,只带着身份证,也能进行核酸检测的情况。朝面山村入党积极分子杨吉良的手机中,就储存了26位村民的“粤核酸”信息。原来,考虑到部分人群没有或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无法自行扫码登记信息的情况后,各采集点提前安排人手帮助完成信息录入。
温 度
送关爱、见真情,点滴之间暖人心
朝面山村72岁的钟聪,原本在采集组的上门服务对象名单中,但老人执意要自己坐着轮椅过来采样。“他们工作很忙,我家离采样点也不远,我不愿意给他们添麻烦。来了也是让我优先采样,特别快。”
“头稍微向后仰,‘啊’的声音要持续到采样结束,不要‘啊’一下就结束。”为了确保采样效果,让前来检测的群众大声发出‘啊’音,暴露咽后壁,北大深圳医院深汕门诊部医护人员许好碧一遍又一遍提醒群众。一位群众核酸采样后称赞:“我发现您采取核酸时很仔细很认真,做得很到位,给您点赞,辛苦了!”
日月湖生态园隔离点安排了心理医生,每天对隔离人员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适应隔离生活状态。24小时驻点值守的民警积极与隔离场所协调,尽全力满足隔离人员的生活物资等需求。
水美村退休书记李瑞芳自备食材,下厨炒了一大锅色香味俱全的米线,给采集点的志愿者们送“爱心餐”。大家胃口大开,吃得干干净净。
采访中,村中有老者笑呵呵地说,看看区里的防疫政策、保障力度、服务水平,再看看自己的行程码,“真不愧是深圳第‘10+1’区啊!”
深汕特别合作区融媒体中心 程泉、刘淑芳(深圳商报) 高向荣(深圳晚报) 彭小睿(晶报) 李晓慧(南方都市报) 兰俊(深圳新闻网) 左佛亮 何柏颖 综合报道
(感谢区公共事业局、深汕公安分局、鹅埠镇政府等单位对本稿的贡献)
往期 · 精选
新年观察|深汕2022:跨越山海 砥砺前行
喜讯 | 深圳港小漠国际物流港正式开港运营
35天完成比亚迪40万平方米土地整备!深汕合作区是如何做到的?
喜讯!深圳中学高中园花落深汕
深汕合作区首例整村拆迁!班鱼湖村正式开拆!
官宣!深汕高铁今年开建,预计5年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