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则百业兴
作为特区长子
罗湖如何在深圳的科技创新版图中
找准位置?
科技创新的独特优势在哪?
新的增长点又从何而来?
……
你或许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
▽▽▽
2022年1月
《罗湖区科技创新“十四五”专项规划》
(以下简称“专项规划”)
正式印发
信息量超大
专项规划提出
到2025年,罗湖辖区科技创新核心要素资源形成有效聚集,科技创新基础能力取得重大突破,产业聚集形成鲜明特色,创新生态体系基本形成,大梧桐新兴产业带成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新兴产业重要集聚地。
围绕“十四五”规划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核心要义,未来五年,罗湖将加快三个“新区”建设:
——建设创新企业集聚新区。到2025年,信息技术、智慧城市、人工智能等为重点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生物医药、健康服务等为重点的生命健康产业集聚发展,前沿新材料、贵金属材料等研发与应用为重点的新材料产业呈现特色,形成三大核心产业集群。引进培育重点产业头部企业20家以上,新增产值超过1000亿元,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成为推动辖区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
——打造未来科技研发新区。到2025年,科技创新基础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创新载体总数超过150个,高水平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总数超过50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800家,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项目或团队20个以上。涌现创新成果、核心技术和重要标准,企业主体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创建科技生态可持续发展新区。到2025年,大梧桐新兴产业带成为产城融合示范,人工智能、生命健康产业基地基本建成,依托城市更新、综合整治打造新兴产业专业园区10个以上,新增创新型产业用房面积25万平方米以上,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0件,全社会研发支出(R&D)占GDP比重达到0.8%。与香港北部建设形成高度协同,深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取得快速发展,深港技术交流与成果转化充满活力,罗湖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人才工作、居住、生活的集聚高地。
林建玲 摄
提出这样的目标?
罗湖的底气从何而来?
一系列数据足以说明
“十三五”期间,罗湖区全面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紧依托大梧桐新兴产业带规划与建设,取得了系列成绩:
产业带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布局大梧桐新兴产业带,重点支持人工智能、生命健康、信息技术产业,被列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创新节点。其中在清水河布局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基地,且国家城市安全发展科技研究院(基地)落户于此;在东晓布局深圳市生命健康产业基地;在莲塘布局深圳市互联网产业集聚区。
清水河人工智能产业基地规划图(仅供展示,以政府最终公示为准)
科技创新指标大幅提升
“十三五”期间,罗湖区新增创新载体42家。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大幅提升。2020年三种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相比2015年分别增长219.1%与210.7%。
新兴产业规模快速增长
“十三五”期间,招商引资取得成效,引进营收千万级创新企业超过70家,高成长创新企业超过200家。截至2020年底,战略性新兴企业总数增至600余家,营收总额超过1300亿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从2015年的120家增加至2020年的405家。
创新生态不断完善
“十三五”期间,为辖区企业提供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辅导、知识产权创造、政策解读等专业服务超过200场。与25家金融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强化银企对接,出台贷款贴息政策。创新人才支撑日益增强,截至2020年底引进培育各类高层次人才1052名。
创新发展活力不断释放
“十三五”期间,举办大梧桐创新创业大赛、人工智能双创高峰论坛、高交会等活动,营造创新氛围。港澳协同创新加速推进,率先出台支持港澳人才就业创业政策,打造多个香港青年双创中心品牌。
有了这样的底气和实力
未来5年
罗湖的科技创新总体规划如何?
有哪些新的发力点?
将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惊喜?
罗湖将聚焦构建创新企业集聚新区、打造未来科技研发新区、创建科技生态可持续发展新区三大任务,展开一系列“大动作”:
01
建设灵活高效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实施创新驱动
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发展理念,把科技创新置于罗湖区转型发展全局的关键位置。
坚持产业优先
保持战略定力,突出产业规划引领作用,强化产业规划在城市更新、空间规划、政策制定等领域的前置约束力。主动对接国家、省、市产业规划与总体布局,积极融入深圳市创新体系与产业体系。
深化政策服务
推动“放管服”向纵深发展,全面提升辖区营商环境。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各类政策、资金与资源,支持企业创新发展。积极发挥企业服务平台作用,引进与留住科技企业扎根罗湖发展。
陈晓峰摄
02
构建精准布局的科技创新基础
夯实科研基础
聚焦核心产业发展引入基础科研机构,争取引进1-2所高水平大学前沿研究院、重点学科研究中心或特色学院落地。
围绕5G产业发展、人工智能应用等重点方向,前瞻性布局互联网域名国家工程中心南方创新中心等3-5个关键技术平台、重点实验室、科研基础设施。
加强产研协同
鼓励创新载体建设,争取引进国家级创新载体1-2家,引进培育省级及以下创新载体不少于60家,辖区创新载体总数达到150家。
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积极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建设新型研发机构,鼓励防灾减灾技术研究院等辖区新型研发机构协同高水平创新主体合作承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重大专项。
鼓励产学研合作,支持企业开展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建设,加快星火电子、真迈生物院士(专家)工作站发展。
深化港澳和国际化协作,支持辖区企业开展联合技术攻关与产业合作,积极引进港澳及国际人才团队、创新资源。
深港口岸经济带规划图(仅供展示,以政府最终公示为准)
突出创新质量
鼓励重点产业关键环节技术攻关,鼓励现代农业装备研究院等辖区科研机构、创新载体、企业及科研人员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关键技术平台建设和重大项目落地。
鼓励知识产权创造与转化应用,全面提升辖区专利申请量、授权量与拥有量,到2025年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0件。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探索知识产权保护联盟与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中心等机构建设。
03
拓展集约高效的创新产业空间
打造创新产业总部集聚区
依托大梧桐新兴产业带建设,加速推进笋岗-清水河片区土地整备。
支持盘活利用存量工业用地,加大创新型产业用房供给。
引进和培育国际前沿并具有竞争力的科技总部企业20个,打造创新产业总部集聚区。
打造新兴产业专业园区
加快大梧桐新兴产业带城市更新与综合整治,建设新兴产业专业园区10个以上。
优化园区资源配置与特色服务,引进领军企业、独角兽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加快建设笋岗数字创意、现代时尚产业集聚区,清水河创新产业总部集聚区、人工智能产业基地,东晓布心生命健康产业基地,莲塘5G产业集聚区。
大梧桐新兴产业带规划图(仅供展示,以政府最终公示为准)
建设宜居宜业的特色城区
强化大梧桐新兴产业带、口岸经济带市政设施、生活配套、生态环境建设,积极参与东铁在罗湖、文锦渡改造建设工作。
推动人工智能应用与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打造视效创意产业基地。
04
形成特色鲜明的创新产业布局
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能级。强化头部企业、创新企业引进,积极构筑电商物流软件集聚区,凸显智能终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优势。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纵深发展,同步提升辖区数字经济产业能级。
加速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发展。依托清水河人工智能产业基地,重点培育智能终端、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相关领域企业;布局一批高端、紧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打造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先导区。
推动数字创意产业集群发展。依托笋岗片区及视效创意产业基地,聚焦数字创意、现代时尚等,加强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领域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都市创意总部基地、时尚工艺创意文化中心和时尚服饰设计中心。
强化人工智能场景与技术应用。推动AI+产业应用、AI+智慧应用产业集聚发展,支持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测试场景打造,形成人工智能应用示范项目,支撑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发展壮大。
邓飞摄
发展生命健康产业
培育生物医药产业,依托东晓布心生命健康产业基地,吸引鹏城生物等重点医药企业研发、临床试验等关键环节落地罗湖;聚焦突破药物发现、抗体工程优化、中药活性筛选等关键技术。
发展医疗器械产业,推动可穿戴智能医疗设备、便携式健康监测设备等产业集聚发展。支持辖区企业探索开发人工智能神经调控、康复治疗等颠覆性技术。
壮大生命信息产业,推动清水河智丰大厦打造生命健康产业示范楼宇。加快引进与培育生命信息应用与服务企业,重点发展医学影像、辅助诊疗细胞检测等产业集群。
发展健康管理产业,加快引进与培育迪安诊断等第三方医学诊断、第三方检验检测、健康管理咨询服务、远程影像诊断、基因数据解读等产业;鼓励企业开展BT+IT技术协同攻关。
布局大健康产业集群,打造医疗服务综合体,鼓励企业重点发展高端医疗服务产业,加快布局建设“罗湖-文锦渡-莲塘口岸经济带”医美消费集聚区。推动医养融合康养产业快速发展。
发展新材料产业
重点支持前沿新材料、先进金属材料、绿色建筑材料、高分子材料、航空高温合金材料研发与应用,支持无氰环保镀金技术发展,依托辖区产业基础形成新材料产业集群。
推动绿色低碳、安全应急应用技术、先进污水治理技术、生态环境技术创新,带动装配式、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智能家居,以及规划设计、园林与环境服务等行业领域发展,探索新材料应用与安全节能环保产业融合发展。
布局未来产业
开展未来产业前瞻布局。紧密跟踪合成生物、细胞与基因、区块链等前沿科技领域发展方向,加强未来产业所依托的技术资源储备。聚焦区块链、细胞与基因等具备发展要素的重点领域,前瞻布局培育处于孕育阶段或成长初期的未来产业企业。
加快区块链产业布局。推动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保险、贵金属交易、商贸服务、低碳发展、数字版权、市场化经济活动及财税管理、社会治理等应用领域的深度融合,打造基于产业场景的典型应用示范项目。
加快细胞与基因产业布局。在核酸和蛋白质检测、细胞功能和病理状态在体检测、新型细胞治疗、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等生物技术前沿领域开展前瞻性技术研究。鼓励企业、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合作开展细胞与基因领域的临床试验及临床研究。
05
营造富有活力的科技创新生态
强化精准扶持
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针对企业研发投入、平台建设、人才引进、技术应用等各环节,提供精准有效政策支持。
加大对重大项目引进的支持力度,强化对企业与高层次人才开展重大攻关项目支持力度。改革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完善科技人员评价激励机制。
构建多元创新培育模式
支持龙头企业发挥创新引领作用,构建梯次接续的企业生态体系,推动辖区总部企业向“平台经济”演化。
加快建设一批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加快建设细分垂直领域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强对孵化平台专业化服务的政策支持力度;建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库。引进培育掌握关键环节核心技术、占有细分领域较大市场份额的高成长企业,形成梯次化、可持续的高成长企业“生产线”。
甘玲摄
加强科技金融深度融合
积极推动引导基金设立重点产业领域子基金,搭建对接平台,强化企业与金融机构互动,为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创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
创新政府与银行、担保公司、保险公司等多方合作机制及市场化风险分担机制。创新科技金融产品与服务,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吸引创新人才集聚
加大基础人才、特殊技能人才及海内外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引进力度,支持企业引进领军人才与技术骨干,构建结构合理、梯次接续的人才队伍。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打造大湾区创新人才集聚高地。
完善人才引进、培育、激励和评价机制,深入对接国内外知名高等院校,支持与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就业基地。
进一步优化辖区科研、创业及人才生活与安居环境,构建与国际接轨的人才服务环境,激发人才创造活力。
提升科技创新发展环境
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超前布局5G、8K、物联网、智能算力中心、金融数据中心和云服务平台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强化数字孪生城市、车路协同等支撑智能化应用场景的融合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健全科技创新决策智库支撑机制,畅通科技创新决策的企业咨询制度,积极引入高端智库、咨询机构参与科技创新决策咨询,提高科学决策能力。
营造全社会良好创新氛围,持续举办罗湖区大梧桐创新创业大赛,常态化策划与组织具有影响力的产业经济论坛。
谈健幸摄
06
发挥持续全面的创新引领作用
强化科技赋能
推动金融科技创新发展,与红岭新兴金融产业带深度融合,推动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的应用。引进国际知名金融科技企业,打造金融科技生态圈。
驱动数字消费发展,推动数字技术融入商圈转型升级与口岸经济带建设,布局无人零售、智慧零售等新零售业态。推动网上直播、精准营销、线上线下互动等智慧商业发展。
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支持现代服务业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发展。引进与培育国际化、专业化的高端科技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基础研发、国际技术转移等专业服务。
强化科技支撑
推动5G、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在城市管理领域广泛应用。推动城市智能感知与运行保障体系构建,实现城区的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打造先行示范新型智慧城市。
推动5G、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在民生服务方面的融合创新与示范应用。支持企业开展民生服务新技术研发与新场景打造。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方式不断完善,提升城区可持续发展能力。
强化区域协同
探索深港科技创新融合发展,积极对接香港科技创新发展规划,以及在生命健康、信息技术领域优势资源,加强与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交流,争取联合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载体和平台。
抢抓深港“紧密互动圈”建设契机,支持辖区企业积极参与在罗湖口岸升级改造、深港金融科技合作示范、跨境服务等领域新技术应用。重点吸引集聚科技攻关项目和科技人才在“紧密互动圈”落地,开展深港联合攻关和成果转移转化。
人民南“港式商圈”效果图(仅供展示,以政府最终公示为准)
看完了罗湖科技创新的蓝图
是不是期待满满呢?
站在新的历史征程上
我们相信
跑出科技发展加速度的罗湖
将许给我们一个辽阔、璀璨的未来!
信息来源:罗湖区融媒体中心、罗湖区科技创新局、南方日报 夏凡、南方都市报 张一鎏
统筹整合:新时代新罗湖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往期精彩回顾
1、1月23日深圳无新增!春节临近,返乡政策防止“一刀切”
2、梧桐山上开起“红色课堂”!在罗湖,党史还可以这样学 | 党史学习教育巡礼①
3、抢先剧透!罗湖一大波新春活动来袭!
4、一封家书,字字滚烫!看深圳红色奇才的传奇一生 | 血色荣光③
5、空中百草园惊艳亮相!“屋顶式”学习空间,让人心动!
6、转发扩散|1月23日罗湖区核酸检测采样点来啦!
来都来了,点个赞和在看再走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