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作为优化体验、降本增效的重要手段,将成为寿险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突破口之一。按照《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的要求,金融机构要提供“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产品”,同时要增强服务开发能力,显著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
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背景下,数字化转型正在成为当下各行各业经济增长的驱动力。近日,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为下一步银行保险机构数字化转型提出了具体目标:到2025年,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
行业专家表示,《指导意见》的发布,是未来几年保险机构数字化转型的行动指南,旨在加快传统金融机构经营理念转型,补齐原有短板,以科技能力转型驱动金融服务和管理方式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和满足人民的金融需求。
强化顶层设计:解决供需错配刻不容缓
“在新的发展阶段,银行业保险业开展数字化转型,是构建银行业保险业新发展格局、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的现实需要,是更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在要求。”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当前,银行保险机构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需要强化顶层设计,加强政策规范,《指导意见》旨在进一步统一认识、促进发展,在机制、方法和行动步骤等方面予以规范和指导。
从保险行业来看,近年来,寿险保费增长持续表现出乏力的态势。究其根本,主要是行业供需错配。随着市场环境、消费者需求改变,寿险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正在重构。险企作为供给端,因时、因势、因需而变,以数字化赋能改革,以更智能化、更精细化的方式与需求端相匹配刻不容缓。
“《指导意见》的发布,将全面推动保险机构转变经营理念,以数字化转型驱动金融生产方式和治理方式的变革,支持保险业高质量发展。”行业资深人士对记者表示,监管部门勾画了数字化转型蓝图,非常清晰地指明了今后银行保险机构的工作方向,明确银行保险机构应进行战略规划与组织流程建设,大力推进业务经营管理数字化转型,全面提升数据治理与应用能力,加强自身科技能力建设以及强化在数字化转型中的风险防控等,保险机构要积极顺应数字化转型发展趋势。
协同突破:实现数字化变革的关键点
数字化作为优化体验、降本增效的重要手段,是寿险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突破口之一。根据《指导意见》要求,金融机构要提供“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产品”,同时要增强服务开发能力,显著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
从目前情况看,寿险的数字化转型还面临一定阻力。中国平安原首席保险业务执行官陆敏认为,当前,寿险行业数字化转型还基本处在概念阶段。虽然已有保险机构数字化转型取得实质性进展,但是少之又少。不是寿险公司不努力转型,而是因为很多公司不同程度地掉进了组织陷阱、数据陷阱、流程陷阱、技术陷阱、业绩陷阱、合规陷阱等。“寿险业数字化转型与其他企业一样,是革命性的变革,需要投入相当的资源和时间。因此,在数字化转型之前务必先要充分了解,避免在数字化转型时掉入各种陷阱,耽误数字化转型的大事。”陆敏说。
“寿险数字化转型既要有顶层设计,也要有前端突破。”在德华安顾人寿董事、总经理殷晓松看来,寿险数字化转型离不开一线的创新和突破。唯有在基层涌现出若干接地气、可操作、见效快的数字化创新应用,才能形成数字化基础设施和创新应用的相互呼应,形成协同发展的局面,而不仅是停留在顶层设计层面。他同时认为,顶层设计能够控制风险,并且以组织之力,让成功的一线创新得到推广,实现企业总体数字化变革的协同突破。因此,在鼓励一线创新之时也离不开顶层设计。
近年来,各大保险公司纷纷开始将技术创新运用于日常经营环节之中。记者从中再集团2022年度工作会议了解到,经过三年数字化转型,中再集团数字化水平和能力显著提升。面对未来行业发展趋势,“数字中再2.0”从数字化架构、组织变革、数据资产化、平台生态化等方面布局,绘制了一份在2025年基本完成数字化转型目标的清晰蓝图。
数字化人才:重塑行业生态制胜关键
当前,保险业数字化转型最核心的问题依然是人才的短缺。《指导意见》明确,鼓励选聘具有科技背景的专业人才进入董事会或高级管理层。注重引进和培养金融、科技、数据复合型人才,重点关注数据治理、架构设计、模型算法、大数据、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专业领域。积极引入数字化运营人才,提高金融生态经营能力,强化对领军人才和核心专家的激励措施。
随着保险业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对精细化运营的要求逐渐提高,大量依靠新技术赋能传统保险业务的创新实践不断发生,促进了行业主体的转变、数字化保险产品的创新、业务模式的转型升级,由此提升了保险行业的质量与效率,实现了行业在创新驱动下的新旧动能转换。但从实际经营情况来看,缺乏专业型、复合型人才是保险机构科技发展较慢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保险科技人才结构和供需并不匹配。同时,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是保险科技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业内普遍认为,保险科技发展仍需要各险企不断深耕自身经营,“因企制宜”地开展科技转型。
“保险科技的应用与优势的发挥,说到底取决于保险人才对新技术的应用与对新环境的适应程度。”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孙祁祥看来,在业务模式上,保险科技的业务应用和维护多以服务外包模式为主,保险科技的技术研发创新多置于保险行业主体之外,缺少真正引领和弄潮保险科技的高端人才。
据此,孙祁祥认为,我国保险科技的发展亟须具备以下素质的人才:一是数字化背景下的战略制定者,二是新型风险的防控者,三是新技术快速迭代下的研发创新者。“要想真正通过保险科技引领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我国必须重视基础技术研究的人才储备,补齐我国在保险科技人才队伍方面的明显短板,并在数字化技术底层逻辑与科学理论、风险防控、精算评估等深刻影响保险深层运行逻辑的领域里开拓创新。”孙祁祥说。
前海传媒 转自 金融时报
撰稿人 肖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