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三年间,这个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劲的区域之一,乘风破浪、勇立潮头,铺展出一幅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画卷。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深圳是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引擎。近年来,深圳坚持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纲,以先行示范区建设为总牵引、总要求,举全市之力推进大湾区建设,“引擎”功能持续彰显,高质量发展迈入新境界。
南海之滨,潮涌风劲
深圳的前海正在发生哪些新变化?
又将建设哪些新平台、谋划哪些新举措?
一起来看下吧——
拓展港澳发展空间
打造大湾区核心引擎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三年来,作为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的重大平台,前海合作区不仅在制度创新、深港合作和法治示范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还实现扩区并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助力大湾区加速步入融合发展新阶段。
“先行先试”“制度创新”是前海开发开放的原动力,现已累计推出685项创新成果,其中65项在全国复制推广,这也推动前海深港合作在金融、贸易、航运、法治、人才等领域持续深入。
香港税务师刘国樑对此深有体会。3个多月前,他与另两位港、澳税务师及深圳合作伙伴创办的华盟灵均刘郭联营税务师事务所(深圳)有限公司完成登记手续,标志着全国第一家深港澳联营税务师事务所正式落户前海。
这正得益于前海突破制度障碍,大力放宽对港澳涉税专业人士跨境执业和设立税所的门槛。目前,前海不仅已累计注册港资企业1.19万家,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累计孵化港澳团队275家,香港税务师、注册建筑师和澳门核数师、会计师以及港澳导游等16类专业人士还实现仅须备案即可跨境执业,极大激发起港人港企来前海创业执业和营商的热情。
让律师施智煜感受到前海新气象的是1月4日正式亮相的“前海深港国际法务区”。作为国家首个批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示范区,重视法治保障是前海有别于其他功能区的独特之处,也是港澳地区最看重的核心竞争优势。
“这里构建起了全方位的法律服务生态链,三地法律同仁可以在此探索涉港、涉澳和国际法律服务的新模式。”施智煜说,这有望推动前海成为深港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的先行地。
目前,法务区已有司法、仲裁、调解、法律服务、知识产权保护、国际组织6大类70余家机构入驻,前海则在实现“港资港法”的基础上,正推动“港仲裁”,力争打造涉外涉港澳台的诉讼优选地。
随着去年9月《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出台和前海扩区,制度红利也覆盖到更大范围。继去年推出了金融、办公用房等产业政策,今年还将推出总部经济、商贸、新兴产业、专业服务等支持政策,均覆盖到整个“大前海”。
近半年来,前海扛起贯彻落实“前海方案”主体责任,已推动中央、省、市重点任务1/3以上取得阶段性进展。目前,前海正深入推进“两城六区一园一场六镇双港”建设,为港企提供更多产业空间。
根据德勤发布的《前海2020—2021年度营商环境蓝皮书》显示,前海已跻身于世界营商环境第一梯队。其中,开办企业、获得电力、执行合同3个维度全球领先,在前海开办企业便利度已接近香港。
节选自南方日报
记者:张玮
校审:吕攀
编辑:李少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