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公开课”
2022-03-02 18:31
来源: 龙岗人大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公开课”

人工智能朗读: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三月的中国,进入一年一度的“人代会”时间。全国的目光,世界的目光在这里聚焦。这是一场春天的盛会,更是一次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公开课”。

人代会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强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宪法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从开天辟地的涓涓细流到波澜壮阔的大江大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江西瑞金走来,一路探索实践,不断发展完善。1954年9月,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从最初仅能容纳千人的中南海怀仁堂到1960年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首次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从举手表决、无记名投票到无记名电子表决,从不固定会议召开时间到1989年制定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将全国人代会向制度化、法制化、程序化方向推进,从会议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开放代表团审议、接受媒体集体采访,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代表团审议,到开启“代表通道”“部长通道”,行进中的民主程序已成为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保障,成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写照。

人代会倾听民声民意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国人大代表具有最广泛的代表性。全国、省、市、县、乡五级人大一共有代表262.3万。其中,县乡两级人大代表247.8万,占代表总数的94.5%,都是由选民一人一票直接选举产生的。在中国,可以说每一个地区、每一个行业、每一个领域、每一个民族都有人大代表。

十三届全国人大近3000名代表中,妇女代表742名,占24.9%;一线工人、农民代表468名,占15.7%;专业技术人员代表613名,占20.6%;少数民族代表438名,占14.7%。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全国人大代表,人口特少的民族也至少有一名全国人大代表。

全国人大代表肩负人民嘱托,共商国家大计、共议民生关切,党和国家领导人当面听取意见建议,让人民的所思所盼融入国家发展顶层设计。群众关心、期盼什么,人代会就关注、回应什么,呈现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最鲜活最真实的面貌。

代表们心怀“国之大者”,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精心准备建议,内容涵盖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疫情防控、高质量发展等方面。2018年,通过视察、调研、座谈、走访等形式形成的代表建议占总数的61.7%。2021年,这一比例提升至65%。

本届以来,在全国人代会期间,代表提出对各方面工作的建议合计33472件,均在当年办理完毕并答复代表。高质量办理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及时向代表通报建议交办情况,形成重点督办建议制度化安排,畅通代表建议落地见效“最后一公里”。通过向社会公示建议办理情况、就办理效果和满意度征求代表意见等真招实措提升实效。在这一过程中,“提”“交”“办”实现有序对接,展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独特优势和实践内涵。

人代会汇聚民智民力彰显人民至上。

踏过烟云万千重,砥柱人间是此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人代会期间参加各代表团会议41次。其中,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5次,内蒙古代表团审议4次,广东辽宁青海代表团审议各2次,参加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9次……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民法典”正式通过,标志着新中国第一部法典诞生,相关话题在微博平台引起超过70万次讨论,阅读量超过30亿人次。全国人大常委会10次审议,10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累计收到42.5万人提出的102万余条意见建议,3次组织全国人大代表研读讨论,大会期间又根据代表审议意见作了100余处修改。十四五规划草案向全社会征集到意见建议101.8万条,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民意直通中南海,中国民主生机盎然。

以如磐信念敲响岁月洪钟,用奋进姿态拨动时代琴弦。我们坚信,汇纳亿万人民意志,聚合人民磅礴伟力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定能让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新时代华章更昂扬更精彩。

作者:汪 洋(《中国人大》杂志社总编)

来源:全国人大

- END -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