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

抗疫不分国籍!他们都是“志愿者”

抗疫不分国籍!他们都是“志愿者”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在深圳这座“志愿者之城”“红马甲”早已是这座城市最熟悉不过的身影近日,深圳各区的外籍人士也一同走上“疫”线贡献力量传递信心同时也感受着来自这座开放包容之城的温情构成了一座国际化城市同心抗“疫”的一个个生动图景盐田梅沙国际友人志愿队贡献温暖力量“他们干活很麻利啊。当天下午,深圳国际化街区梅沙文化站核酸采样点不仅现身了很多“老面孔”,还出现了不少“洋面孔”。大鹏外籍居民服务群 让来自世界各地的外籍人士感受到中国战“疫”的“大鹏温度“您好,我怕时间紧来不及做核酸检测,我该怎么办

在深圳这座“志愿者之城”

“红马甲”早已是这座城市最熟悉不过的身影

近日,深圳各区的外籍人士

也一同走上“疫”线贡献力量传递信心

同时也感受着来自这座开放包容之城的温情

构成了一座国际化城市

同心抗“疫”的一个个生动图景

盐田梅沙国际友人志愿队贡献温暖力量

“他们干活很麻利啊!” 3月5日是全国“学雷锋纪念日”,也是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当天下午,深圳国际化街区梅沙文化站核酸采样点不仅现身了很多“老面孔”,还出现了不少“洋面孔”。中外志愿者共同守护防疫战线的场景让前来核酸的辖区居民纷纷竖起大拇指。

梅沙红志愿服务队队员为市民指引扫码流程

国际友人志愿者服务赢得辖区居民点赞

这些志愿者分别来自三支志愿者服务队:梅沙红志愿服务队、“红动梅沙”志愿服务队和梅沙国际友人志愿服务队。自疫情发生以来,这些志愿者已经成为防疫战线上的温暖力量。

国际友人志愿者在引导市民有序排队间距一米

维持秩序、查验健康码、提醒居民出示粤核酸码,偶尔还为其他外国人提供咨询翻译……来自美国俄勒冈的外籍志愿者Patrick Gilliland表示,语言不同但心相通。虽然他的汉语水平并不“达标”,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他的志愿服务工作。"One meter distance." "Scan code." 在核酸检测点现场,Patrick Gilliland手持粤核酸二维码,在现场不断地来回走动、抬手指引,引导居民有序进行核酸检测。碰到一些外籍人士前来核酸采样,他耐心地用英文和他们交流,帮助解决困难。

Patrick Gilliland说,在盐田,外籍志愿者还有许多,他们早已把深圳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与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一起,用实际行动影响并带动更多外国友人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

抗击疫情不分国籍

“我对深圳有着深厚的感情,抗击疫情不分国籍,我愿为深圳贡献微薄之力,共同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Sabrina Waterfield是梅沙书院的外籍教师,在梅沙生活工作了4年,她表示,加入梅沙国际友人支志愿服务队不仅能为社区提供服务,帮助辖区居民,还能为学生做一个好榜样。同样来自梅沙书院的Holly Kaas表示,盐田有山有海,很像自己的家乡,她说:“抗疫人人有责。我们会和深圳一起加油!”

核酸检测现场摆放着梅沙志愿者风采展示

外籍志愿者Sofia:

三语切换助力深圳防疫

“打开绿码让我看一下,谢谢。”

“Can I see your health QR code, please?”

“¿Puedo ver su código de salud? Gracias.”

来自墨西哥的Sofia Alvarez(索菲亚)是深圳招商街道最积极的国际志愿者之一,只要有需要,她就毫不犹豫披上“红马甲”、穿上防护服,踊跃加入志愿队伍,随时切换三种语言为市民服务。3月3日,Sofia荣获深圳“最美抗疫志愿者”称号,为深圳志愿者之城增添国际化色彩,也成为抗疫时期暖心的外援力。

三年“工龄”的深圳志愿者

在招商街道的科技大厦疫苗点,活跃着一位小麦肤色、留着长卷发的女孩。口罩之下,她那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格外引人注目。她用流利的中文提醒居民扫码,看到外籍居民前来时,又会立即“切换”成“英文状态”,做好解释和引导工作。

正在忙碌的是Sofia,她去年从深圳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现在深圳工作。在深圳居住五年的她,已经有三年的志愿者服务经验。这位有激情、有担当的年轻人成为了招商街道最积极的国际志愿者之一。疫情发生后,热心肠的Sofia也第一时间请缨加入,在核酸检测点和疫苗接种点维持现场秩序、引导居民扫码、填写表单……用实际行动为疫情防控出一份力。

▲Sofia(左一)为外籍人士讲解。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红声 摄

多种语言“助攻”志愿队伍

Sofia熟练掌握汉语、英语、西班牙语三门语言,志愿服务中进行“三语切换”更成为志愿队伍里强有力的“助攻”。在疫苗接种点,除了能熟练指引现场人群有秩序地排队之外,当外籍人士遇到语言障碍、证件类型不同的问题时,她还能随时用英语或西班牙语沟通,为大家做好登记和讲解,现场问题迎刃而解。

在Sofia看来,参与志愿者工作,是一件“分内”的事。“我来深圳已经五年了,深圳在防疫期间给予我很多关怀,这里是我的第二个家,能为抗疫贡献一份力量,我非常乐意,也很高兴。”说到这,Sofia又自豪地指了指穿在身上的“红马甲”。

▲Sofia荣获2022年深圳“最美抗疫志愿者”称号。

据介绍,招商街道国际志愿服务队成立于2012年,在社区服务、环境保护、城市融入三支队伍的基础上,2020年新增了国际抗疫队伍,协助外文翻译、入户、值守、现场调解等工作。截至目前,四支国际志愿队伍累计服务时长10928小时,合计服务4.3万余人。

“这支国际志愿者队伍有来自42个国家的126名外籍志愿者,精通英语、法语、韩语、日语、俄语等多国语言,除了索菲亚,来自加拿大的苏珊、罗马尼亚的保罗、荷兰的约翰内斯都是志愿者队伍的成员,他们肤色不同,却因为共同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而聚在一起,他们争当‘洋雷锋’,为第二故乡做出自己的贡献。”招商街道公共事务中心(退役军人服务站)主任魏婷婷介绍。

抗疫无国界 共护一个家

2022年1月,在深圳出现疫情后,Sofia参与了多次核酸检测点志愿服务。在核酸检测点,她看到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志愿者都在全力服务,市民积极配合,大家同心协力,一举一动都让她感到十分安心。“深圳速度太了不起。”1月10日,Sofia在微信朋友圈点赞疫情防控下的深圳速度。她转发的文章主题是当天关于“深圳今日暂无新增病例 2218.78万人份核酸检测完成”的相关报道。

在疫情防控的重要时刻,Sofia也想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大家。她不仅迅速加入疫情防控志愿者的行列,还和做志愿服务的朋友一起策划,邀请在深外国人和深圳人一起用汉语(普通话)、英语、法语、日语、韩语以及方言录制了一条短视频,号召在深居住的中外人士到居住点附近进行核酸检测。

在众志成城、同心抗疫的过程中,Sofia是外国人,但不是“外人”。在深圳求学的时候,她爱上了这座城市。在面对疫情、见证抗疫一线志愿者的担当和力量后,她感到更加温暖,也更加坚定了要回馈深圳的决心。Sofia与其他外籍志愿者的志愿服务还在继续,他们国籍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却不约而同穿上“深圳志愿红”,与深圳一起并肩作战。

大鹏外籍居民服务群:

让来自世界各地的外籍人士感受到

中国战“疫”的“大鹏温度

“您好,我怕时间紧来不及做核酸检测,我该怎么办?”近日,在大鹏居住的外籍人士Justine因工作繁忙,没能及时做核酸检测,这让她和家人犯了难。“别担心,我们在大鹏文体公园检测点有三名医生检测,速度很快!”大鹏国际化街区的工作人员的快速回复平复了Justine的焦虑。

外籍人士参加抗疫志愿服务

近期,深圳疫情形势严峻,一些身居深圳的外籍人士对出行规定、核酸检测点分布等产生诸多疑问。由大鹏国际化街区的外籍居民服务群(Foreigners in Dapeng)立即化身为“防疫服务群”,为外籍人士线上答疑解惑,每天发布核酸检测点时间安排等精准疫情防控服务,让来自世界各地的外籍人士感受到中国战“疫”的“大鹏温度”。

国际人才群“化身”防疫服务群

据悉,为凝聚人才提供优质服务,营造就业创业良好氛围,国际化街区开展了外籍人才“一对一”走访交流,并建立外籍人才服务微信群,现已有41名长居大鹏的外籍人才加入。微信群集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意见建议收集等多项服务功能于一体,有效搭建了外籍人才交流互动平台。

疫情防控期间,外籍居民服务群立刻实现“角色转变”,化身防疫服务群,定期宣传辖区疫情防控最新政策和注意事项、推送大鹏核酸检测时间安排、解答外籍人士关于疫情防控的各种疑问……

尤其在全市推行全覆盖建立“场所码”初期,在粤外籍人士由于使用外语版粤康码“GHC”系统原因无法通过场所码打卡,在卡口、场所通行存在困难,在群内获知相关信息后,工作人员积极联系协调相关负责部门和社区,查验行程码和健康码合规后,对其进行人工登记和上报。

身穿志愿服的外籍人士是大鹏的一道靓丽风景

大鹏外籍居民积极融入大鹏、服务大鹏,外籍居民服务微信群积极发挥外籍居民的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国际亲友参与大鹏共建,越来越多的外籍居民主动参与到疫情防控中来。来自印度的Kumar、意大利的Matteo、瑞士的Arvid……这些“洋面孔”身披红马甲,纷纷投身抗疫志愿服务活动,成为大鹏的一道靓丽风景。

微信群中,除了国际化街区的工作人员,热心的外籍居民积极互帮互助,增进了彼此间的了解,增强了外籍人士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在此,也诚邀在大鹏的国际人才积极加入微信群,共同助力大鹏国际化建设高质量发展。(大鹏办事处相关工作人员微信号:Foreveryoung_tzm)

内容来源:深圳特区报、深圳新闻网、大鹏网

记者:黄子芸 陈苑婷、黎阳、潘峰

视频:李小辉、周红声、潘康

编辑:钟汝芳

校审:肖刚 黄淳 吴超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