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贡·席勒:
(Egon·Schiele 1890年6月12日-1918年10月31日)奥地利绘画巨子,师承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维也纳分离派重要代表,是20世纪初期一位重要的表现主义画家。
席勒对线的运用炉火纯青:
克里姆特也是用线高手(擅长用流畅的曲线去塑造女性婀娜多姿的体态。)
席勒受其影响,但线条更具主观色彩 ,每一条线都是自我情感的显露,没有克里姆特的柔美,反倒显得夸张强烈,凸显人体的骨感美。
席勒的线条正是其精神和情绪的外化,线条或流畅或生涩、或圆或方、充满韵律和动感。
席勒用线条造型,结构与结构都是靠线条的穿插交错来衔接,运用上线条的干湿、粗细、疏密节奏、虚实等关系,加上线与线的疏密关系和排列组合,在抒发画家个人内心情感的同时,又表现出丰富的节奏感和韵律。
画面仍然具有一定的空间感,而且席勒也同样是乱中求整,用几何形来整合线条描绘的形体,这与中国画的用线特点颇为相似。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席勒对空间的表达是通过线条的叠压、虚实、以及对面的转折的暗示,来突出先后关系和一定的体积感。其空间感多是构成上的表达,表现出一种意象的空间。
在席勒的绘画创作中,干湿线的运用特点在于并非完全依照视觉客观感受,更多的是源自于画家主观上的处理。
通常觉得干燥粗糙的线条一般都用于表现较为粗糙材质的物体,湿润平滑的线条则用于表现光滑的物体,而席勒却是根据画面的需要来安排线的干湿分布。
《自画像》男子斜靠在画面左边框,头部也偏向画面左侧,眼睛盯着观众,握着的双手放在大腿上。
男子面部和手的线条都是平滑的结构线,紧贴着男子的骨骼,将男子的五官刻画棱角分明。
除肉体上的结构线,还能看到紧贴着这些结构线的是一些干涩而走向分明的线,这些干涩的线用在肉体上会给人一种干枯的视觉感受,除此之外,也强化人物的结构。
来源:油画院
大芬美术馆
大芬油画村文化发展中心
唯一官方公众号
- E N D -
欢迎转发至您的朋友圈
长按识别二维码可以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