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
深圳市特发集团青年突击队队员、总部财务部 王鹏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2月24日,在接到团市委与特发集团团委的号召后,我立刻处理好手头工作,征得领导同意后向组织提交了申请,报名参加一线抗疫,来到福田区上沙社区进行疫情防控支援。
初进上沙,教室变宿舍
作为第一批进入封控区的志愿者,面对一切都是未知的疫情环境,时间紧、任务重。进行简单培训后,我当晚就直接被分配到上沙塘晏村3巷27号开始“守楼"工作。第一次穿上“大白”,责任感油然而生,在网格员的带领下满身干劲奔赴自己的任务地。第一次出任务还算顺利,晚上12点多任务结束后回到集合地,才知志愿者休息的地方是由教室临时改造而成,在领取各自洗漱包后,带着几分新奇之心赶紧回到教室去认领了一个床位。
宽敞的教室摆满了上下铺,墙边还挂着一些小学生的照片以及他们的手工作业,他们一张张稚嫩的脸治愈了今日所有的疲惫。简陋的生活条件并未削弱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积极性,只是未曾想到阔别教室多年,竟是以这种方式重逢。
除防疫指挥部统一配备的军被外,团委还贴心准备了暖宝宝贴和被褥,为大家晚上御寒增添一份保障,这无微不至的关怀更增强了我们打赢这次疫情防控战的决心。
每一扇门的背后,都是人生百态
在接下来的一周,我每天接到的任务就像“拆盲盒”一样。从守楼、扫楼、入户排查,再到装卸、运送生活物资、上门扫码测核酸,以及防疫信息的处理归集等,每一项任务都是一个新挑战,也会有不同的心境。
上沙社区约有5-6万人,是深圳最密集的城中村之一,身处福田中心区域,辖区内人员结构复杂。为快速摸清辖区内人员入住及核酸检测情况,我们每两名志愿者负责1-3栋楼,挨家挨户敲门,入户核查人员信息及核酸记录。
当“大白”来敲门,似乎敲开了苍穹之下深圳人的生活百态。有独居奋斗的打工人,也有其乐融融的家庭;有充满寒意的出租屋,也有阳光满满的 “温室 ”;有合租的年轻人,也有养着宠物的小情侣;有热情好客的,当然也有冷若冰霜却很配合的。
“谢谢你们,辛苦了,给你们拿瓶水喝吧。”
“旁边这户没住人,你们别敲了。”
“我们家还有个1个月的宝宝,没有身份证需要做核酸吗?”
“这楼里信号不好,我把WiFi密码告诉你吧,加油。”
……
一声声的谢意,一次次的友善提醒,让我们的工作充满了温度。
在这福田中心里的一个个房间中,塞满了深圳人的爱,在这诺大的城市中聚集成光。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靓仔,唔该妳!”
2月25日我在上沙塘晏村12巷扫楼,一位大哥向我寻求帮助,家中有一位老人刚刚做完胃癌手术,家住4楼没有电梯,每日下楼做核酸排长队很是不方便。了解情况后,我立刻联络网格员反映,同时上报现场防疫指挥中心,协调核酸检测人员为老人家上门测核酸。卧床的老人家看着我的眼神让我不禁鼻子一酸,惟愿老人家康复,待疫情之后享受这春暖南风。
2月28日,在龙秋村7巷执行上门登记住户核酸信息,并上传至手机小程序时,遇到了一位香港的老奶奶,老奶奶年事已高,不懂如何使用电子设备上传资料,同时因为香港身份证,不懂如何在小程序中实名认证。我与同行的志愿者帮老奶奶完成实名认证后,用蹩脚的“粤语”+“普通话”教老奶奶如何每日上传核酸记录。
网络拥堵、信号不稳,再加上语言交流稍有障碍,前前后后花费了半小时,见我们如此耐心,老奶奶同我们聊起天来,“我噶孙都系甘大,一样系HK做野”,“靓仔,唔该妳”。同老奶奶聊这么多,唯有“靓仔”让我最开心。
在抗疫时期,我为深圳的科技温度感到骄傲,但同时又心疼一些老年人无法跟上时代变更的速度。如果可以,我愿意多花一些时间,以更多耐心帮助老奶奶。
“特殊的诊疗待遇”
2月27日,我接到任务负责上沙东村19巷-22巷的快递外卖运输任务,需要将村卡口的物资送至居民楼下。为了让居民尽快拿到生活物资,我每次提的东西过多,防护面罩上出现了水汽,一时间未看清脚下路,不慎扭伤了脚,晚上回到集合地后,我便去医疗点拿喷雾剂缓解疼痛。
医疗点周围驻扎的各个医院志愿队休息的医生们看到我扭伤后,很快便都涌了上来,大家纷纷拿出最专业的诊疗意见:有广中医的中式推拿处理,也有中大八院的骨科诊断,以及现场值班医生的紧急喷雾处理,并提醒我每天去医疗点报道一次做“复查处理”。仅仅是一个简单扭伤,却在这特殊时期,享受了一场高规格的会诊治疗,我不禁有些受宠若惊。
“大家身处同一战壕,便是战友”,值班医生亲切地说道,“帮助别人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帮助更多的人。”
医护人员的仁爱之心,在这疫情下,让更多的人被温暖到。
众人拾柴火焰高
3月2日傍晚,团委志愿者们在配送完负责区域内的生活物资准备撤回集合地时,突然接到消息又有一批物资到货,由于新到物资中有生鲜蛋肉,为防止因天气炎热而使食物变质,需要及时卸货发放至居民手中。
我们30多人的志愿者队伍中,从“55后”至“00后”,遍布各个年龄段,最大的有63岁,最小的只有19岁,但此刻大家为了封控区内的居民及时领到生活必需品,不顾疲惫与饥饿,用了不到两小时,就完成了数十吨生活物资的卸货。不知是大家卖力搬货的嘶吼声,还是互相鼓舞的加油声,引起了附近楼上居民的注意。他们自发地站在窗前为我们拍手叫好:“加油!大白!”“你们好样的!谢谢你们!”“辛苦啦!”
一声声叫好声激励着大家,原本都快要坚持不住的身体瞬间又充满了力量。这一箱箱鸡蛋肉类等物资不间断地在我们组成的人工流水线上运转,好像“轻如鸿毛”,但又彷佛“重于泰山”。
任务结束回到集合地后,我默默地领了2份盒饭,感觉不好意思时却发现大家都是如此,相视大笑后也不觉尴尬了。
本次深入封控区进行全封闭式疫情防控任务,短短半个月,我见了很多个“红码”、“黄码”,从最初的担忧到最后的淡定,心态也跟着发生了变化。这正是源于对深圳市疫情防控工作的信任,也更是对无数医护人员与志愿者共同努力的笃信。
深圳人最容易被“感染”的不是“病毒”,而是“希望的力量”。
END
编辑:李漫
核校:小花
▼关注"青春深圳"微信、抖音、快手、B站、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