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以来,一系列助企纾困举措如同“及时雨”:国家和广东省都出台了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措施;深圳市发改、工信、人社、市场监管以及交通、电信、金融等部门,也相继出台助企惠民政策措施;深圳“10+1”区和前海也针对区域产业特点出台政策措施,为企业输入更强动能。深圳“稳增长”协同发力效能越来越明显。
资金是企业经营的血脉,保持其流动性非常重要。眼下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就是因租金、人工成本等导致的资金压力。3月25日,深圳发布“惠企30条”,这些措施不仅体现了“深圳速度”,更体现了“深圳力度”。据初步测算,“惠企30条”通过减免、补贴、返还、缓缴等多种方式为市场主体减负高达750亿元。相关报道显示,作为落实“惠企30条”的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之一,深圳高新投提前行动,两周时间内已完成审批担保类项目79笔,服务总金额达3.3亿元。
稳链强链,协同推进。深圳产业链供应链是全球链条的重要一环。有效保障全产业链协同运行,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正成为惠企政策的着眼点和着力点。除了普惠性政策,深圳市工信局还开通线上线下渠道,收集企业供应链受阻、居家办公、防疫补贴等方面的诉求,有针对性地予以解决。
助企惠企精准有力。来自深圳各职能部门、各级政府的惠企政策,呈现出更多精准性和主动性。比如,市发改委针对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重点企业建立“名单制”管理机制,对纳入名单企业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一企一策、一厂一案”的原则解决企业实际困难,稳定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目光聚焦紧要处,杠杆支到要点上,深圳的惠企政策正在以最快的速度释放效能。 (本报评论员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