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总量超4.6万亿的深圳、东莞、惠州3市,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也在携手并进。
近日,生态环境部通报了2022年2月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在168个重点城市中,深圳都市圈3市空气质量皆入前20名,其中惠州名列第3,深圳位居第6,东莞排第19。
收获喜人成绩,离不开3市在生态文明建设上付出的努力,背后则是3市携手共建深圳都市圈的战略考量。
01
深莞惠共同打响“蓝天保卫战”
深圳的蓝天是一张城市名片。
2021年深圳蓝天常驻,大气中PM2.5年平均浓度降至18微克/立方米,创有监测数据以来新低。过去一年,深圳大力实施“深圳蓝”可持续行动,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推进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氮氧化物(NOx)协同减排,强化臭氧和PM2.5协同治理,全面落实“7个100%”扬尘治理措施……
而这不仅仅是深圳一市的行动。小政梳理发现,VOCs综合治理、NOx减排、扬尘治理是深圳、东莞、惠州3市在空气污染防治方面共同的关注重点。
其中,东莞去年10月起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奋战80天行动,多措并举,进一步聚焦颗粒物和臭氧协同防控,行动已见成效。惠州还加大了对露天烧烤行为的整治力度,并开展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和示范区工程。
科技发展为3市空气污染防治提供助力。深圳加快“空天地”一体化大气观测监测网络建设,率先新建大气光化学污染观测网,大气观测超级站优化升级成为全球顶级超级站。东莞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强化环境质量和污染源执法监测。惠州全市已建成“生态惠州大数据应用平台”和“惠州市空气质量精细化管理决策支持平台”,动态更新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
02
“十四五”期间协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小政注意到,深莞惠3市皆已提出了“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深圳提出,到2025年,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绿色低碳发展方式,以先行示范标准推动碳达峰迈出坚实步伐,大气、水、近岸海域等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增强,基本建立完善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城市更美丽。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深圳将以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为主线,推动臭氧稳定步入下降通道,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治理和区域联防联控,推动大气环境质量继续领跑全国,让“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成为常态。
东莞则表示“十四五”期间更加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力争到2025年生态环境高质量持续改善,实现由量变到质变。其中,在大气环境质量方面,到2025年,PM2.5年均浓度力争将低于25微克/立方米。
惠州提出了碳排放、水、大气、土壤、海洋等全要素领域共19项具体指标,包含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要大于或等于95%、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要大于或等于81.8%、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完成省下达目标等3项约束性指标,以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
(图源惠州发布)
可以说,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已成为3市的共识。
深圳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已提出,要强化都市圈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包括协同推进区域大气环境、海洋环境治理,共同加强固体废物分类处置利用,共同营造生态环境优美的都市圈;加强都市圈协同立法实践探索,促进都市圈生态环保政策衔接;推动建立都市圈生态环境合作交流机制及重大项目实施常态化会商机制;建立区域统一的环境监测管理系统,提升区域生态环境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在该规划列出的“美丽湾区重点建设任务”中,推动都市圈生态环境共保共治是重要内容之一。
03
深莞惠正加快一体化发展步伐
广东省“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深圳都市圈包括深圳、东莞、惠州全域和河源、汕尾等两市的都市区部分,要求推动深莞惠一体化发展,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现代化、创新型都市圈。
小政注意到,加快一体化发展,已成为深莞惠3市的共同行动。近日公布的深圳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2022年工作要点中,探索深圳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新机制是内容之一。
(深圳都市圈协同发展示意图)
此前,深圳已提出,要制定实施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形成中心引领、轴带支撑、圈层联动的发展格局,统筹推进都市圈基础设施建设,加密都市圈交通网络,与周边城市构建半小时交通圈。东莞提出,南部九镇要率先发展、引领发展,打造深莞深度融合发展的样板,成为全市重要增长极。惠州表示,要抢抓“双区”建设重大机遇,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主动对接深圳先行示范区,加强与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衔接。
2022年,深莞惠一体化发展的愿景,将落实在一项项具体推进的行动中。
(原标题《请放心深呼吸!深圳都市圈深莞惠3市空气质量齐居全国2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