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在“三房两改”上持续发力 努力实现市民住有所居住有宜居
2022-06-15 07:23
来源: 深圳特区报

深圳在“三房两改”上持续发力 努力实现市民住有所居住有宜居

人工智能朗读: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6月15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窦延文)近年来,我国住房矛盾逐渐从总量短缺转为结构性供给不足,人民群众对住房质量和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实现住有所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推动建立“三房两改”的住房保障体系。“三房”是指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其中,保障性租赁住房是“十四五”时期住房建设的重点;“两改”分别是城镇棚户区改造和老旧小区改造。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坚决贯彻落实国家有关部署,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和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工作上主动创新,努力实现市民住有所居、住有宜居。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对2021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其中,深圳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工作积极主动、成效显著而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

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缓解新市民、青年人住房困难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五中全会等重要会议上强调,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要高度重视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主要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具有户型小、租金低、质量优、区位佳等特点。深圳新市民、青年人,尤其是新就业大学生等群体人数多、比重大,住房租赁需求大,亟需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审议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实施意见》,围绕“五个一”推进有关工作,2021年,深圳全市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4.48万套(间)。

明确一套基本标准,要求保障性租赁住房面向符合条件的新市民、青年人、各类人才供应,建筑面积以70平方米以下为主,租金价格不超过市场参考租金的90%。

确定一个发展目标,在“十四五”期间发展不少于40万套(间)保障性租赁住房,做到占住房建设筹集总量不低于45%。

落实一套支持政策,用足用好用地、财税、金融等各项支持政策,鼓励国有企业、各类社会主体努力盘活存量土地与房屋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利用闲置和低效使用的非居住存量房屋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形成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的发展模式。

完善一个监管平台,对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运营的全过程进行监督,确保工程质量优,经营管理规范,不出现以租代售、变相销售、骗取优惠政策等违规行为。

形成一套工作机制,由市长组织全市26个部门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构建高效审批机制,开展项目并联审批,加强部门联动,为各类主体参与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开通绿色通道。

市住房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高质量完成“十四五”期间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目标,深圳进一步提出保障性租赁住房“跟着产业园区走、跟着大型机构走、跟着轨道交通走、跟着盘活资源走”的发展策略,在就业岗位集中片区安排建设,在自来水厂、公交场站等空间整合腾挪综合开发,在城际铁路、地铁等在建项目沿线布局建设,在城中村、低效商业楼宇等存量空间盘活资源增加供给。

同时,深圳要求保障性租赁住房要做到设计好,组织小户型设计竞赛,鼓励社会各界探索打造“小而美、美而精、精而实”的居住空间,并要求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要坚持质量优,并统筹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让新市民、青年人住得更加安心、暖心、舒心。

坚持生态和人文两大理念,稳妥有序开展棚户区改造

深圳的城市发展,在取得令人瞩目成就的同时,局部地区也出现了城市功能不完善、建筑质量老化、居住环境问题突出等情况。为解决上述问题,顺应市民对提升生活品质的需要,深圳探索了以“消除安全隐患、改善居住环境、完善城市功能、建设公共住房”为目标定位的棚户区改造模式。

2021年,深圳坚持生态和人文两大理念,稳妥有序开展棚户区改造工作,累计开工6530套。深圳棚户区改造工作始终坚持生态和人文两大理念:践行城市建设绿色发展理念,高度重视历史文化及生态环境保护。

记者从市住房建设局获悉,针对古树保护,福田区南华村棚改项目专门编制了古树保护技术方案,形成“一树一策”的保护模式;科学有序推进,充分开展项目现状前期评估,科学论证拆除重建的必要性;落实儿童友好社区、无障碍设施、公共空间优化等理念,打造高品质宜居社区;充分征求居民改造意愿,改善居住条件的同时保持邻里关系和社会结构,满足居民原址回迁的诉求,严格控制大规模搬迁。该棚改项目共涉及2727户居民,有2650户业主支持改造,改造意愿比例达97.18%。

加快老旧小区改造,让居住环境更整洁、有序、安全、舒适

深圳老旧小区量大面广,2000年底前建成的共1686个,随着使用年限增长,房屋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功能不健全、设施不完善等问题日益突出,已无法满足居民生活需要。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是解决房屋使用功能不完善、配套设施不健全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住房问题的重要途径。

“悬空老人”是老旧小区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真实写照,高龄老人上楼难、下楼也难,少则几天不出门、多则几个月不出门成为常态,甚至有老人3年未曾下楼。

为解决这一问题,深圳大力推动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市政府发布了《深圳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实施方案》,明确了财政补贴标准,“十四五”期间,全市预计补贴21亿元切实推动老旧小区房屋加装电梯。

深圳以“微改造”模式加速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2021年,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完善标准、指引、金融等相关配套支持政策。

建立了“1+N”的政策体系,明确要采用“绣花”功夫和“留改拆”并举方式开展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全面摸清底数,建立改造信息“智慧一张网”和改造需求“一张图”,构建了一网一图统筹推进的工作机制;推行“党建+”的基层治理模式,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持续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市住房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深圳正在加快推进老旧小区市政配套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增设停车库(场)和充电设施,开展养老、托育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及其智慧化改造等,不断提升居民居住品质,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增长赋能。

[编辑:谭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