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全媒+丨陕西神木的十年生态变迁
2022-08-09 08:13
来源: 新华网

新华全媒+丨陕西神木的十年生态变迁

人工智能朗读:

俯瞰神木市马场梁卧虎寨10万亩生态林基地(8月3日摄,无人机照片)。该基地南北长54公里,东西宽1至3公里,栽植树种主要为侧柏、油松、樟子松,是神木质量最高、效益最好的生态林基地,林木保存率高达95%以上。

近年来,以我国第一产煤大市(县)著称的陕西省神木市,坚持多产业融合、全产业链布局,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构建集群发展、高端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同时,实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退耕还林还草、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建设等林业重点建设项目,目前全市各类林木保存面积达到495万亩,森林覆盖率上升到43.2%,成为国家园林城市和省级森林城市,人们传统印象中的“荒山秃岭”正被满目青山绿水所替代。

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远眺神木市东山森林公园(8月6日摄,无人机照片)。这里从裸露凄凉到绿荫掩映,植被覆盖率从最初的1%上升到97%,已成为一处集森林休憩、休闲娱乐、运动健身、科普教育和地域文化展示为一体的综合性城郊森林公园。

近年来,以我国第一产煤大市(县)著称的陕西省神木市,坚持多产业融合、全产业链布局,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构建集群发展、高端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同时,实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退耕还林还草、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建设等林业重点建设项目,目前全市各类林木保存面积达到495万亩,森林覆盖率上升到43.2%,成为国家园林城市和省级森林城市,人们传统印象中的“荒山秃岭”正被满目青山绿水所替代。

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神木市林业局森林巡察人员在水磨河林场国有林地巡查高温防火情况(8月1日摄)。

近年来,以我国第一产煤大市(县)著称的陕西省神木市,坚持多产业融合、全产业链布局,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构建集群发展、高端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同时,实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退耕还林还草、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建设等林业重点建设项目,目前全市各类林木保存面积达到495万亩,森林覆盖率上升到43.2%,成为国家园林城市和省级森林城市,人们传统印象中的“荒山秃岭”正被满目青山绿水所替代。

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红碱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岛上飞翔的遗鸥(2022年6月22日摄)。神木市每年对红碱淖湖心岛遗鸥生存环境进行修复治理,实行24小时信息化监控等多项保护措施,来此繁殖的遗鸥种群数量逐年增加。

近年来,以我国第一产煤大市(县)著称的陕西省神木市,坚持多产业融合、全产业链布局,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构建集群发展、高端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同时,实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退耕还林还草、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建设等林业重点建设项目,目前全市各类林木保存面积达到495万亩,森林覆盖率上升到43.2%,成为国家园林城市和省级森林城市,人们传统印象中的“荒山秃岭”正被满目青山绿水所替代。

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在神木市锦界镇圪丑沟村,张应龙在森林防火瞭望台上观察(8月2日摄,无人机照片)。2003年始,“治沙达人”、全国劳模张应龙累计承包毛乌素沙地中42.8万亩荒沙地,开始科学造林、治沙。如今,满眼青翠的人工林覆盖了曾经的荒漠,周边群众的生活环境改善了,“钱袋子”也鼓起来了。

近年来,以我国第一产煤大市(县)著称的陕西省神木市,坚持多产业融合、全产业链布局,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构建集群发展、高端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同时,实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退耕还林还草、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建设等林业重点建设项目,目前全市各类林木保存面积达到495万亩,森林覆盖率上升到43.2%,成为国家园林城市和省级森林城市,人们传统印象中的“荒山秃岭”正被满目青山绿水所替代。

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一辆汽车行驶在神木市西沙街道黄家庙村境内的毛乌素沙地道路上(8月2日摄,无人机照片)。神木市境内的沙地已被绿色覆盖,随处可见“绿肥黄瘦”景观。

近年来,以我国第一产煤大市(县)著称的陕西省神木市,坚持多产业融合、全产业链布局,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构建集群发展、高端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同时,实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退耕还林还草、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建设等林业重点建设项目,目前全市各类林木保存面积达到495万亩,森林覆盖率上升到43.2%,成为国家园林城市和省级森林城市,人们传统印象中的“荒山秃岭”正被满目青山绿水所替代。

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神木市大柳塔镇煤海塞罕坝中心公园(8月3日摄,无人机照片)。这里曾属煤矿采煤沉陷区,现以水保生态建设为主体,结合绿化美化,已初步形成集休闲、娱乐、科教为一体的采煤沉陷区治理典范,公园内植被茂盛、色彩斑斓、基础设施功能齐全。

近年来,以我国第一产煤大市(县)著称的陕西省神木市,坚持多产业融合、全产业链布局,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构建集群发展、高端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同时,实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退耕还林还草、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建设等林业重点建设项目,目前全市各类林木保存面积达到495万亩,森林覆盖率上升到43.2%,成为国家园林城市和省级森林城市,人们传统印象中的“荒山秃岭”正被满目青山绿水所替代。

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宽阔的绿荫大道穿越神木市滨河新区(8月4日摄,无人机照片)。神木市着力开展生态空间绿化美化,提供优质生态产品,逐步形成功能完备的生态资源空间布局。

近年来,以我国第一产煤大市(县)著称的陕西省神木市,坚持多产业融合、全产业链布局,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构建集群发展、高端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同时,实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退耕还林还草、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建设等林业重点建设项目,目前全市各类林木保存面积达到495万亩,森林覆盖率上升到43.2%,成为国家园林城市和省级森林城市,人们传统印象中的“荒山秃岭”正被满目青山绿水所替代。

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神木市店塔镇水头沟明长城烽火台遗址(8月4日摄,无人机照片)。神木市沿黄河生态保护廊道、沿长城生态绿色长廊已初具规模。

近年来,以我国第一产煤大市(县)著称的陕西省神木市,坚持多产业融合、全产业链布局,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构建集群发展、高端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同时,实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退耕还林还草、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建设等林业重点建设项目,目前全市各类林木保存面积达到495万亩,森林覆盖率上升到43.2%,成为国家园林城市和省级森林城市,人们传统印象中的“荒山秃岭”正被满目青山绿水所替代。

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鸟瞰神木市西沟街道四卜树村全貌(8月5日摄,无人机照片)。多年来,该村累计造林种草2.6万亩,全村林草覆盖率达70%以上。村民由五沟八岔的偏僻之地统一搬进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美丽宜居的现代新型农村社区,这里也成为“国家级美丽宜居村庄示范村”。

近年来,以我国第一产煤大市(县)著称的陕西省神木市,坚持多产业融合、全产业链布局,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构建集群发展、高端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同时,实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退耕还林还草、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建设等林业重点建设项目,目前全市各类林木保存面积达到495万亩,森林覆盖率上升到43.2%,成为国家园林城市和省级森林城市,人们传统印象中的“荒山秃岭”正被满目青山绿水所替代。

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蓝天白云下的神木市尔林兔万亩草原风光(8月5日摄,无人机照片)。尔林兔镇对荒芜的沙地进行保护性开发,建成万亩大草原,成了美丽的旅游休闲之地。

近年来,以我国第一产煤大市(县)著称的陕西省神木市,坚持多产业融合、全产业链布局,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构建集群发展、高端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同时,实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退耕还林还草、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建设等林业重点建设项目,目前全市各类林木保存面积达到495万亩,森林覆盖率上升到43.2%,成为国家园林城市和省级森林城市,人们传统印象中的“荒山秃岭”正被满目青山绿水所替代。

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游人在神木市尔林兔大草原露营(8月5日摄,无人机照片)。尔林兔镇对荒芜的沙地进行保护性开发,建成万亩大草原,成了美丽的旅游休闲之地。

近年来,以我国第一产煤大市(县)著称的陕西省神木市,坚持多产业融合、全产业链布局,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构建集群发展、高端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同时,实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退耕还林还草、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建设等林业重点建设项目,目前全市各类林木保存面积达到495万亩,森林覆盖率上升到43.2%,成为国家园林城市和省级森林城市,人们传统印象中的“荒山秃岭”正被满目青山绿水所替代。

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开满鲜花的神木市尔林兔大草原(8月5日摄)。尔林兔镇对荒芜的沙地进行保护性开发,建成万亩大草原,成了美丽的旅游休闲之地。

近年来,以我国第一产煤大市(县)著称的陕西省神木市,坚持多产业融合、全产业链布局,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构建集群发展、高端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同时,实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退耕还林还草、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建设等林业重点建设项目,目前全市各类林木保存面积达到495万亩,森林覆盖率上升到43.2%,成为国家园林城市和省级森林城市,人们传统印象中的“荒山秃岭”正被满目青山绿水所替代。

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游人在神木市栏杆堡镇訾家大庄林区驾车游览(8月1日摄,无人机照片)。这里属于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地貌,梁峁起伏,林区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已成为当地群众休闲度假、观光旅游、科普体验、森林康养的城市后花园。

近年来,以我国第一产煤大市(县)著称的陕西省神木市,坚持多产业融合、全产业链布局,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构建集群发展、高端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同时,实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退耕还林还草、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建设等林业重点建设项目,目前全市各类林木保存面积达到495万亩,森林覆盖率上升到43.2%,成为国家园林城市和省级森林城市,人们传统印象中的“荒山秃岭”正被满目青山绿水所替代。

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小朋友在神木市西沟街道四卜树村广场玩耍(8月5日摄)。多年来,该村累计造林种草2.6万亩,全村林草覆盖率达70%以上。村民由五沟八岔的偏僻之地统一搬进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美丽宜居的现代新型农村社区,这里也成为“国家级美丽宜居村庄示范村”。

近年来,以我国第一产煤大市(县)著称的陕西省神木市,坚持多产业融合、全产业链布局,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构建集群发展、高端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同时,实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退耕还林还草、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建设等林业重点建设项目,目前全市各类林木保存面积达到495万亩,森林覆盖率上升到43.2%,成为国家园林城市和省级森林城市,人们传统印象中的“荒山秃岭”正被满目青山绿水所替代。

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神木市滨河新区杨业公园一景(8月3日摄,无人机照片)。神木市着力开展生态空间绿化美化,提供优质生态产品,逐步形成功能完备的林业资源空间布局。

近年来,以我国第一产煤大市(县)著称的陕西省神木市,坚持多产业融合、全产业链布局,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构建集群发展、高端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同时,实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退耕还林还草、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建设等林业重点建设项目,目前全市各类林木保存面积达到495万亩,森林覆盖率上升到43.2%,成为国家园林城市和省级森林城市,人们传统印象中的“荒山秃岭”正被满目青山绿水所替代。

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游人在红碱淖景区休闲(8月5日摄,无人机照片)。红碱淖环湖四周自然生态良好,环境优雅,是游人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近年来,以我国第一产煤大市(县)著称的陕西省神木市,坚持多产业融合、全产业链布局,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构建集群发展、高端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同时,实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退耕还林还草、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建设等林业重点建设项目,目前全市各类林木保存面积达到495万亩,森林覆盖率上升到43.2%,成为国家园林城市和省级森林城市,人们传统印象中的“荒山秃岭”正被满目青山绿水所替代。

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编辑: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