圳创业·故事汇丨项金根:科研只要100次成功1次,创业要成功100次才算成功
2022-08-19 20:22
来源: 深圳新闻网
人工智能朗读:

圳创业·故事汇丨项金根:科研只要100次成功1次,创业要成功100次才算成功

编者按:深圳,一座活力激荡的城市,一方干事创业的热土。敢闯敢干、创新创业已成为这座城市的显著标签。来自五湖四海的奋斗者,每天都在缔造新的“深圳奇迹”。

为致敬特区建设者、创业者,传递积极进取、自强不息、敢于创业、勇于创新的创业风采,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自5月29日起推出《圳创业·故事汇》专栏,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挖掘并推出一批基层一线的奋斗者、创业者,记录普通人在这座城市里的创业故事。

建功新时代,奋斗者,圳创业!如果您也是这样的创业者,请您与我们取得联系(发邮件至:znews_qw@163.com),讲出你的创业故事!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8月19日讯(记者 李旖露 翁瑞峰)“马斯克说过一句话,他说,‘创业就是嚼着玻璃看深渊’,我觉得用更简单的话来讲,创业公司就像跳水,就是你深吸一口气然后猛扎进去,这需要一定的勇气。” 深圳量旋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量旋科技”)创始人、CEO项金根谈起创业的心得,如是对记者说。

量子计算的概念最早在1981年由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提出,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是近十年才逐步实现的,算是一个新兴产业。正是由于新,项金根认为,这既是机会,又充满挑战。

“在创业的过程当中,你可能会碰到各式各样的问题,特别是像量子计算这种比较前沿的科技型创业,遇到的问题会更多。”尽管如此,项金根充满信心,创业的四年对个人和团队是不断学习和提升的过程,“我们志存高远,后面希望能跟IBM、谷歌这样的巨头公司进行竞争。”

从美国、加拿大到深圳,从科研界到产业界到创业

项金根本硕博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是人们俗称的“三清博士”。2005年,项金根博士毕业后赴美,在哈佛大学担任博士后和副研究员职位。2011年,项金根从美国到了加拿大,从科研界进入了产业界,在多家公司担任软件和算法负责人。正是在加拿大期间,项金根萌生了创业的想法。

“2016年,IBM在云平台放出了第一台5比特的量子计算机,这是一个里程碑事件,也就是说量子计算开始从实验室的科研阶段走向了一个产品化的阶段。”项金根说,在2018年成立量旋科技,跟量子计算彼时的技术成熟度有关。时机对了,还要考虑客户群体。“我们希望离应用端、客户端更近一点,国内的量子计算应用、客户肯定比当时我们所在的加拿大要多得多。”综合考量下,项金根决定回国创业。

为什么是深圳?项金根坦言,最初也曾考虑在熟悉的城市——北京创业,最后选择深圳是因为这座城市对技术的敏感度和重视。“深圳整个城市的发展速度是很吸引人的,政府的政策很及时,效率很高,后来实际也证明,在深圳创办一个公司,其实要比在国内其他城市要简单很多。”项金根提到,今年年中,深圳出台了“20+8”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的行动计划,量子信息是重点培育发展的“8”个未来产业之一,从这一点上,也能看出政府对科技发展大方向的敏感度和重视。

经过4年的奋斗,量旋科技取得了不少成果。2019年12月,公司成功研发全球首款桌面型核磁共振量子计算机产品——“双子座”,2020年10月发布最新一代通用量子云平台“金牛座”。公司研发的超导芯片核磁共振量子计算机已研发出原型机,将于明年公开。“双子座”主要面向大学、中学,作为量子计算教育的教学仪器,而大型的超导芯片量子计算机主要面向需要大算力的行业客户,包括制药、人工智能、材料、金融科技行业等。

科研只要100次成功1次,创业要成功100次才算成功

从罗湖到福田保税区的11公里,是项金根每天跑步上班的距离。工作之外,他喜欢跑步、阅读和下国际象棋,周末也自己炒炒菜。项金根说,创业之后发现成块的时间很少,安排在早上跑步,没有人来打扰,可以有一小时连续的思考时间。他认为,创业需要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才能做出正确决定。

量子计算从实验室加速走向产业化是近十年来才逐步实现的,项金根的创业是走向“无人区”。这给他带来更多的挑战——量子计算的产业链没有成熟的供应商,自己研发硬件,还需要开发配套的软件和算法,才能让量子计算机跑起来。同时,正是因为新,对于公众和客户来说,量子计算都带有神秘感,市场还没有“被教育”,与行业客户沟通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在过去四年,项金根每天都在面对这些困难,乘风破浪。

从科研界到产业界,再到出来创业,谈到自己身份的多重转变,以及创业面对的这些困难,项金根坦言,创业和科研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科研是单点突破,只要在一个专业领域做到极致就好,创业是能力全面提升的过程,不仅要有专业知识,还要去解决市场、销售、投融资、政府关系等问题。“科研的话,其实只要做100次成功一次,你就成功了。但是对于公司来说,公司的产品运行100次,你真的要成功100次才算成功。”项金根说,过去四年的创业经历,让他也逐渐从单一方面的专才提升到全才,团队和公司伙伴们也是在一次次问题解决中,不断学习和成长。

“要把量子计算机推向市场,其实不得不做很多事。”公司除了已经推出在不断升级迭代的、面向教育应用场景的桌面型量子计算机,也正在研发大型超导芯片量子计算机。项金根说,虽然公司是以桌面型量子计算机起家的,但还是希望能做一个大型的实用型的量子计算机,能够在整个量子计算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我们志存高远,后面希望能跟IBM、谷歌这样的巨头公司进行竞争。”

e16ceef3-b543-4052-ba9e-81d44541c932.jpg


[编辑:马丹] [责任编辑: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