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在海博会现场观看重装潜水装备。深圳晚报记者 陆颖 摄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11月26日讯(深圳晚报记者 杜婷 见习记者 魏羽辰)“可以带来深海的大黄鱼吗?”“机器人如何在深水里工作?”……11月24日至26日,2022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简称“海博会”)在深圳举行,展厅内市民关于海洋产业和科创成果的问题接踵而至。
深晚记者逛展发现,本届海博会展示了多种“蓝色科技”,涵盖海洋能源、海洋经济、海洋生态治理等多个领域,从大型养殖工船、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到普通市民可以使用的潜水装备,令人目不暇接。
“巨无霸”渔船化身为海洋牧场
向海洋要“耕地”,打造“蓝色粮仓”,是中国渔业一直以来的探索方向。
“它看起来像货轮,实际上,它更像一座移动的海洋牧场。”中国船舶集团展位负责人指着“国信1号”养殖工船模型介绍道。这艘锚泊于黄海海域的10万吨级的大船,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全球首艘10万吨级游弋式智慧渔业养殖工船,开创船载舱养模式的世界先河。
“国信1号”于今年5月交付使用,并在9月迎来“秋收”,年产高品质大黄鱼3200吨;它有着近9万立方米的养殖水体,15个养殖舱,从鱼苗入仓、头尾养殖到运输加工给补,一艘船上就构建起一座渔业养殖加工厂。
实际上,国内在深远海养殖运营的尝试从未停止,今年9月,深圳4艘10万吨级“深远海大型智能化养殖工船项目”通过专家论证。背靠粤港澳大湾区8000万人的消费市场,深圳将依托深远海养殖产业发展,有效保障水产品“菜篮子”自主供应,建成国际重要水产品集散、转运中心。
10万吨级大型养殖工船模型在海博会上展示。 深圳晚报见习记者 魏羽辰 摄
看不见的海底光缆 让世界“无界”
华海通信的宣传片里,有智利的广阔海域,有利比亚的海底样貌,一条条海底光缆带着高速流动的数据信息,将70余个国家和地区通过9万余千米的海缆连接起来。
全球95%的国际数据通过海底光缆传输,海缆是跨洋通信系统的枢纽。“我们提供的海底线路分支器,是全球首个支持32纤对的产品,可以让一条海缆实现多个分支,让更多国家和地区加入进来。”华海通信负责人介绍。
现场所展示的华海通信提供的解决方案里,目前新建中继系统可支持高达32纤对超大容量和16000千米超长距的系统传输。从欧洲到非洲,14个国家被一条看不见的信息脉络连接起来;从非洲到拉丁美洲,5000米水深处,该系统让跨越大西洋的信息触达时间缩短至0.028秒。中国的跨洋通信方案正在让世界“无界”。
观众在海博会现场观看中国海油“深海一号”模型。 深圳晚报记者 陆颖 摄
AI水下机器人 扮演“海洋检测好帮手”
海博会上,一个巨大的玻璃水缸内,有一台体型不大且行动灵活的机器人正“惬意”地来回游动,它那如同螃蟹钳的机械“手”,精准地夹起水里异物。
这是深圳鳍源科技展出的行业级小型化AI水下机器人,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款机器人重量约20公斤,集抗流自锁浮停系统、AI视觉浮停锁定系统、水下快速定位系统、浑浊水域成像系统等水下核心技术于一体,能轻松实现最大下潜350米,最大抗流4节。
同时,该款机器人有5个负载接口,能实现快速切换零部件和不同功能附件,满足海上风电、石油管道检测、跨海大桥检测、船体检测等不同水下作业场景的应用需求,更高效安全地完成水下作业任务。
“AI水下机器人搭载浑浊水域成像系统,在浑浊幽暗的深水中也能清晰识别目标船体损耗情况,其视觉浮停锁定功能保持水下锁定的极稳姿态,全方位进行船舶检测。”工作人员告诉记者,AI水下机器人能够代替人工进行船体检测,告别繁琐步骤,检测作业更省心。此外,在海上风电行业,AI水下机器人可以替代操作员下水,有效降低巡检的危险系数。
AI水下机器人在水缸内游泳。 深圳晚报记者 杜婷 摄
创新海洋监测 给生态治理提供“权威话语”
“山海向东倾,百川无尽势。”地图上蓝绿相间,河口沿海排列,海洋监测已经有多项系统创新成果。其中,朗诚科技研发的陆源入海污染物在线监测系统,对深圳市20条入海河流的入海口及其邻近海域建立了环境评价模型。“这套系统具备监测数据可视化、入海口排污总量估算和时空分布、邻近海域环境评价、污染物扩散模拟等功能,为海陆经济协调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朗诚科技负责人介绍。
除了污染物监测,现场还展示了两个黑色的“水语者”方形水质分析仪,它们可以对工业过程用水、地表水、海水等不同基质的水质实现在线监测,准确传递水质信息,是实实在在的“水语者”。
海洋生态治理不仅在水下,随着以红树林湿地为代表的滨海湿地生态碳汇效率提高,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监测逐渐完善。朗诚科技在深圳大鹏及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内建设了两套碳通量监测塔,实现了对红树林区域相关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光合有效辐射等指标监测的全覆盖。
长尾鲨生物塑化标本吸引观众目光。 深圳晚报记者 陆颖 摄
生物塑化技术 使海洋标本长存
在潜水装备和海洋文化相关展区,一系列海洋装备和海洋制品之中,一条长约2米的长尾鲨塑化模型吸引了市民的目光。据大连鸿峰科技负责人介绍,生物塑化技术可以用硅橡胶、树脂等活性高分子多聚物将长尾鲨、海龟、鲟鱼等生物活体组织保存起来,可以使标本长久保存。
“从标本可以看到,海龟肠道内有防止食物回流的倒刺。它们喜食水母,常将透明塑料当做水母吃掉,我们将海龟的体内结构展示给公众,让大家可以更好地理解海洋环保必要性。”该负责人还向记者介绍了长尾鲨的习性和这座标本的来历。
该负责人说,随着近年来自然教育的兴起,海洋逐渐成为人们的自然课堂,本届海博会将多种潜水装备、海洋生物标本、海洋相关制品展出,加深了市民对探索海洋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