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五年,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港澳发展经济、改善民生、防控疫情、保持稳定。在今年的“两会通道”上,四名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代表委员亮相,分享在大湾区奋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如何让港澳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如何打造全球科创高地、共建优质生活圈?粤港澳三地代表委员聚焦这些热点话题,结合工作实践和履职调研情况建言献策。
支持港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好发挥作用。今年,“粤港澳大湾区”连续第七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港澳政协委员走上委员通道分享自己与大湾区的故事。
“有人说我是澳门人,有人说我是香港人,我会说我是大湾区人。”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中的“新面孔”,第一次走上“委员通道”的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信德集团行政主席兼董事总经理何超琼这样介绍自己。“我们同饮一江水,同享千年岭南文化,都喜欢吃皮蛋瘦肉粥,也都具备同样的吃苦耐劳的品德。”这番“接地气”的发言引起广大网友的共鸣,也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生动写照。
何超琼一直密切关注并投身大湾区建设。她认为,这里有庞大的市场、丰厚的人力资源及无限的发展潜力,香港应该抓紧大湾区发展带来的机遇,在参与国家建设当中积极发挥优势。
全国政协委员、澳门中华总商会理事长马志毅鼓励澳门青年树立远大目标,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他多年来关注澳门青年发展,组织过多次“政协委员进校园”活动,希望让爱国爱澳的观念在一代又一代澳门青年心中生根萌芽。
“在推进青年工作的过程中,我发现越来越多的港澳青年十分关心粤港澳大湾区以及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建设。”马志毅说,将继续努力通过各种方法为澳门的青年解读更多国家以及大湾区的有利政策,让他们能够把握住时代的机遇,为新时代祖国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参与大湾区建设”“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是不少港澳代表委员口中的高频词。全国政协常委、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联盟主席蔡冠深建议,积极推动深圳口岸经济带与香港北部都会区联动发展,打造粤港合作示范平台;全国人大代表、澳门街坊总会会长吴小丽带来的8份建议,涵盖了澳门居民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上学、就业、医疗、交通等方面……随着内地与港澳人员往来全面恢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在加速。
共同打造全球科技创新高地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公布以来,粤港澳大湾区持续深入合作,打造全球科创高地。广深港科创走廊、广珠澳科创走廊、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两廊”“两点”加快建设,全球创新资源加速向大湾区汇聚。
2023年3月3日至6日,湾区(广州)文创节在广州琶洲南丰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南方日报记者 仇敏业 摄
2023年3月3日至6日,湾区(广州)文创节在广州琶洲南丰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南方日报记者 仇敏业 摄
2022年,南方科技大学成功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双一流”高校之一。在代表通道上,来自深圳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分享道:“作为一名新时代的科技教育工作者,我特别幸运、幸福,因为我们国家对教育、科技、人才特别重视。”
“以前,我们国家的经济能力不够强,即使我们科学家有非常好的想法,也只能无奈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在,咱们国家逐渐变得富强了,这给我们提供了攀登科学高峰和挑战世界难题的好条件和好平台。”薛其坤感叹。
粤港澳大湾区处处流动着创新活力,散裂中子源、鹏城实验室、广州实验室等一大批科研中心落地,为科学工作者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目前,我国正在全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广东也在全力建设教育强省、科技创新强省和人才强省,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薛其坤说。
科技兴则国家兴,创新强则民族强。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大湾区空天信息研究院总工程师周斌深耕航天领域十余年,他带来了关于发挥广州南沙优势、打造中国商业航天“第一极”的建议。全国人大代表、香港潮属社团总会主席陈振彬期待:加强香港与南沙的科技创新产业合作,特别是在人工智能、生物产业等领域,争取将南沙打造成为智慧城市样板。
三地共建共享优质生活圈
粤港澳三地文化同源、人缘相亲、民俗相近、优势互补,越来越多港澳人士来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生活。
“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是建设大湾区优质生活圈的重要一环。
委员通道上,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医院院长周清结合工作中的所见所感,分享道:“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已经发布了一系列重要文件,落实分级诊疗制度,推进规范化抗肿瘤诊疗。国家卫健委启动了‘千县工程’,加速推进县域肿瘤中心的建设,普及早诊早筛,实现恶性肿瘤的规范化、标准化、同质化治疗。相信在未来,随着规范化分级诊疗制度的进一步推进、‘千县工程’的进一步落地,一定能让恶性肿瘤成为在‘家门口’也能诊治的慢性病。”
民以食为天,“舌尖上的大湾区”唤起同根同源的乡情。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江门台山市斗山镇绿稻农场场长陈奭荣说:“大湾区是鱼米之乡,我们应持续加大水稻的良种培育和种植加工,让大湾区人都吃上细腻柔韧的丝苗米饭。”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新农人”,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东璞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慧热情推介甜蜜清香的广东柑橘:“希望加快打通跨境电商销路,让‘粤字号’农产品扬帆出海。”
南方日报记者 唐子湉 曾美玲 香港大公文汇两会报道组 澳门日报两会报道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