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事主体从100万户到400万户,这十年,深圳做对了什么?
2023-04-04 10:19
来源: 深圳新闻网

商事主体从100万户到400万户,这十年,深圳做对了什么?

人工智能朗读:

4月3日下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2城市营商环境创新报告》在北京梅地亚中心正式发布。深圳入选2022城市营商环境创新城市,在“市场机制改革”“投资建设完善”这两项表现优异。

《报告》贯彻中央精神、国务院部署,聚焦高质量发展,围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以第三方视角设计《报告》框架体系,设立的市场机制改革、公共服务优化、对外开放提升、监管机制创新、区域壁垒破除、投资建设完善等六大观测维度,覆盖了国务院《关于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的意见》中的10个方面重点任务、101项具体改革事项。

深圳近年来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释放出的红利,

使深圳发展更具韧性与活力。

据报道,截至3月底,深圳市商事主体突破400万户,达到400.51万户,同比增长4.61%,实现历史性跨越。结构不断优化,开放度不断提升,也折射出今年深圳经济的刚健,反映出市场的热络,印证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据统计,在深圳市商事主体中,企业249.37万户,占商事主体总量的62.26%,同比增长2.74%;个体户151.14万户,占全市商事主体总量的37.74%,同比增长7.86%。

2013年3月1日,深圳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在全国率先拉开帷幕,多措并举降低创业门槛,“激活一池春水”。深圳商事主体从100万户到400万户,用了十年。

“修葺池塘养鲜鱼”

“程序少了,效率高了”是不少深圳企业办事的最大感受。

在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深圳经济社会已恢复常态化运行,经济发展按下了快进键,今年第一季度,全市新设商事主体10.56万户,同比上升19.95%

图片

深圳商事制度改革步稳蹄疾,成为全国前置审批最少的城市,也成为全国商事主体经营服务最优、营商环境最法治最公平的地区。

前不久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与普华永道最新发布的《机遇之城2023》报告显示,深圳在技术与创新、营商环境维度上排名第一

据深圳市企业注册局局长张弘驰介绍,今年出台的《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激发市场活力 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共有23条措施,在聚焦优化市场主体准入准营环境方面,推出6条措施

包括推行线上线下一体化审批服务、压减许可审批时限、优化许可审批事项、推动许可审批跨城互认、扩大3C免办便捷通道、开展商事登记帮办服务,提出推动许可审批跨城互认,实现企业“一地办证、多地经营”等,进一步降低市场主体准入门槛,让投资创业者轻松迈过“准入关”。

商事主体十年间增长到400万户,深圳稳坐商事主体总量、创业密度全国头把交椅。改革释放出了巨大红利,汇聚出强大城市竞争力。事实证明,限制搞得少少的,活力就会多多的。

俗话说,赔本买卖没人做。

市场最会趋利避害,企业家、创业者都在用脚投票。商事主体往哪里扎堆儿,就意味着哪儿的环境好。要做大、谋出海、想投资、求创新,首选来深圳,已成当今商界一大共识。

“引入活水养肥鱼”:高校研究院提前落子深圳

3月30日,高等教育专业评价机构软科正式发布“2023软科中国大学排名”。深圳有两所高校入选主榜百强,分别为南方科技大学(33名)、深圳大学(68名)。

上个周末,深圳很热闹。“中国智慧+中国经济”企业家论坛、“中国经济:新形势 新发展”两场论坛相继在深圳亮相。

3月31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主办的第四届“中国智慧+中国经济”企业家论坛举行。

图片

4月1日,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主办的“北大深圳论坛2023”举行。

图片

北京大学早在2001年,就与深圳市合作创办了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清华同样很早就在深圳落子。1996年合作创办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并成为全国累计孵化企业数量最多的机构。

两家国内一流商学院将目光瞄准深圳,汇集学者权威、产业专家、企业领袖。“搞钱之都,和商学院很配啊”,有网友如此评价道,在不少专家眼中,深圳近年来蓬勃发展的高等教育也可以为后续商事主体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商学院、法学院实际上也在为经济、科技的发展提供支持,对深圳商事主体的高质量发展都有帮助。

“放水养鱼”助企如鱼得水

“投资深圳就是最好的选择!关注深圳,就是关注机遇;投资深圳,就是投资未来。”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在2022深圳全球招商大会上说,深圳是一座梦想之城,也是一座创新活力之城。

为什么选择深圳?理由可能很多,市场限制少,绝对是最普遍的原因之一。很多网友说,深圳就是可以心无旁骛、一心一意“搞钱”的地方,的确如此。来深圳,开办企业、个体户门槛低、速度快,还立法破除了市场竞争的各类障碍和隐性壁垒,让民营企业和“巨无霸”们一起公平竞争、共享资源。

北大汇丰商学院院长海闻指出,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不仅仅是要什么,我们还要注重不要什么。不要过多地干预, 让企业有更多的空间去发展。

很显然,深圳改革就是奔着商事主体,尤其是民营企业的痛点、难点去,放出来就是一个信号:只要想干,为你松绑,只要合法,给你护航。

限制少少,服务足足。在深圳,政府无事不扰,但也绝非撒手不管,放任自流,真正做到了平时有作为、有事可依靠。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是具有强大潜力的经济实体,更直接影响着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深圳深知这一点,对这些商事主体一视同仁予以闭环服务,倾尽全力协助合规经营,疫情期间更是贴心地提供了避风港。

在这里,“个转企”“小转规”,野百合也有春天的故事屡见不鲜,当下活跃在市场上的一些头部企业,最早只不过是华强北一家小档口;在这里,也有包子铺叫难,就引来无数关怀的暖心新闻,不论产业大小创业者都值得尊重,已沁入深圳文化基因

创新、创业九死一生,容不得失败就不是真正的鼓励创新,而在深圳,只要努力过,失败并不可怕,更不可耻。让市场机制决定企业生死,让有限责任规避创业风险,商事主体进退不失据,也是深圳吸引人的闪光点。

深圳对商事主体无微不至的呵护已经获得不菲回报。商事主体量变带来显著的集聚效应,尤其在全球供应链深度重塑的当下,快速集聚的商事主体为深圳锻造出若干条优势明显的产业链,成为深圳经济在疫情冲击下保持强劲韧性的关键。

量变促成质变,商事主体构成一片“热带雨林”,优秀企业在肥沃的土壤上结出硕果,民营企业创新动力足、国际竞争力强,成为深圳这座创新之城最硬核的创新力量。

据新闻报道,2023年,深圳将进行一系列的制度创新,提升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让企业互联互通,让要素高效涌流,深港澳企业资格互认、简化深港澳跨境商事登记、创新“深港澳注册易”服务等措施将陆续落地。继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深圳值得期待

大而强的市场主体,

构成了深圳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

立足大湾区,

深圳商事主体的蓬勃发展

将迎来更大空间。

出品人:蓝岸

总策划:陈建中

监制:肖刚

评论员:杨森

部分资料来源:央视财经

[编辑:郑晓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