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莎莎
深圳新闻网2023年11月8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莎莎)“英雄站在光里,而我们,愿是那束光。”演出结束,舞剧《咏春》的这句slogan打在幕布上,也打在了每一位观众的心里。作为一名文艺记者,2023年我的四季都在“追光”。3月,《咏春》全国巡演启航;6月,《咏春》亮相北京“深圳故事”主题推介活动;9月,《咏春》扬帆出海新加坡首演;10月,《咏春》“回家”百场系列活动在深再掀高潮。
站在2023年的尾巴上,回首这一年,我的工作与《咏春》交织、缠绕。
跟随《咏春》的脚步,我去了许多地方,目睹了“深圳出品”原创舞剧《咏春》一票难求的盛况和一路走来的鲜花与荣誉背后演职团队的付出。与《咏春》主创团队、演职人员“推心置腹”,同全国乃至全球的观众交流、访谈,聊得越多,我越发深刻地认识到,《咏春》出圈出海的背后正是这种“追光精神”。而打动观众、令大家欲罢不能的原因,也还是这股对理想不抛弃、不放弃,百折不挠的精神。挫折、困难每天都有,即便是剧中的“叶师傅”也有进退维谷的时刻。问题是,是我们被困难打倒,还是困难被我们打倒?
在报道《咏春》的过程中,我也在飞速成长。作为见证人和记录者,在移动互联时代,我开启了手机写稿、随写随传的工作模式。同时,在融媒环境下,我开始挑战身兼数职、“一个人就是一支队伍”的全媒体“战斗模式”,既写稿也拍照、拍视频,同时做策划、写视频脚本……打破“舒适圈”,跳出惯常的“工作套路”,才发现自己“原来还可以这样”。今天是记者节。记者,记录者也。在媒介环境日新月异的今天,唯有“勤练习技不离身”,熟练运用电脑、手机、摄像机、甚至AI软件,方能称得上是一位合格的记者。
感谢《咏春》,感谢遇见。对我来说,《咏春》何尝不是一束光,引领我一路追光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