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光灯 043期 | 从“新安八景”中重新“发现”深港
2022-07-07 12:22 来源:晶报
地名隐藏着大地变迁的秘密,沉淀着历史的细节。比如,“深圳”地名最先出现在史籍里是1410年(明永乐八年),当时的深圳只是一个小村庄,于清朝初年方才建墟。“圳”在客家方言里指田间水沟,顾名思义,“深圳”即是田间有一条深水沟之意。这里,不能不提一下“新安八景”。
以时间的名义讲述深港故事
我国历来有评选地方八景的文化传统,源远流长、经久不衰。据相关考证,最早为北宋初期的“潇湘八景”。此外如“燕京八景”“羊城八景”等,皆已成为知名的地域文化符号。一处地方景观本来是静态的、无声的,但通过对景观的命名与传诵,却使它变得灵动起来了,获得了免受时间侵蚀的人文生命力。
明万历元年之前,深港地区还属东莞县,曾有“宝安八景”,即市桥春涨、风台秋霁、黄岭廉泉、宝山石翁、彭峒水帘、靖康海市、海月风帆和觉华烟雨,但具体内容已杳不可寻。清康熙年间,深圳、香港等地都隶属新安县管辖。清康熙九年(1670年),辽东铁岭人李可成任新安知县。
在3年多的任期内,李可成跑遍新安县的山山水水,与地方乡绅合议,选出了最具代表的八景:赤湾胜概、梧岭天池、杯渡禅踪、参山乔木、卢山桃李、玉勒汤湖、鳌洋甘瀑、龙穴楼台,“新安八景”由此而来。
有一首不知出自谁人之手的《玉楼春》,将“新安八景”嵌入其中:“赤湾昔时多胜概,龙穴楼台云百态。杯渡禅踪迹可寻,孝在参山青似黛。玉勒汤湖千百载,卢山桃李新一代。莫道鳌洋瀑未悬,新安八景依然在。”
地名是容纳历史和凝聚认同感的“容器”。可以说,古老的“新安八景”就是这样一个容器,也是深港文化根脉相连的见证,涵养着深港两地同宗同源的文化底蕴——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当年的“新安八景”,散落在如今的深港两地,在深圳河的这边与那边,它们以时间的名义,讲述着深港文化渊源的故事。
深港文化根脉相通之物证
具体地说,“新安八景”中有两景位于今天的香港地区,其中第三景杯渡禅踪,与赤湾胜概隔海相望,位于香港新界屯门湾。《康熙新安县志》记载:“杯渡山,在县南二十里,高峻插天,一名圣山,南汉时封为瑞应山;有滴水岩,有杯渡庵,有虎跑井,韩愈、蒋之奇各有诗。”
《嘉庆新安县志》也记载:“杯渡山:海上胜境也。昔宋杯渡禅师住锡于此,因名。山麓石柱二,相距四十步,高五丈,今半折。”
杯渡山就是今香港新界屯门的青山,原名羊坑山,一名圣山,是古代新安县最高的山峰。刘宋元嘉五年(428年)杯渡禅师憩邑屯门山,还驻锡于灵渡山,时常以木杯渡海,往来于两山之间。后人因名曰杯渡山。南汉乾和三年(955年),关翊卫副指挥陈延为尽孝心,曾命工镌杯渡禅师像,立于杯渡山杯渡岩内供养,为母祈寿。石像现仍存。
为纪念禅师,宋代在杯渡山北腰上建有杯渡庵。清道光年间,杯渡庵被改建成为青云观。1918年改建为青山禅院。青山禅院除了有壮丽的大雄宝殿之外,还有护法殿、青云观、五祛观、诸天宝殿、望月亭、方丈室、居士林、地藏菩萨殿、牌坊及山门等建筑。如今,青山禅院已成为香港最著名的古刹之一。
同样位于香港的鳌洋甘瀑,具体地点如今已不可考,在所有八景中最为扑朔迷离。有人考证位于今天香港的薄扶林村,传说遇连日暴雨,就有百尺甘瀑。早年外国商船驶经此处,远望甘泉飞瀑从天而降,加上流水甘甜,遂停泊取水,因而得名“甘瀑”,现建有瀑布公园。但近来又有香港学者考证认为,鳌洋飞瀑实际位置在西贡粮船洲。
《嘉庆新安县志》卷之十八胜迹略中如此写道,“夫名山大川一经前人游览,往往形诸歌咏,此地以人传也。邑中风景,其最著者,如杯渡高峰、赤湾胜概,每令人低徊不能去……”你可以把它看成是一种巧合,这里提到的“杯渡高峰”与“赤湾胜概”如今分列香港与深圳,但这样的巧合又何尝不是深港文化根脉相通的又一物证?
深港传统文化密码中的新发现
顺便说一句,《嘉庆新安县志》不仅是最完备记录深港两地历史沿革、经济状况、社会变迁和人文风物之文献,也是中国古代最后一部记载深港地区全史之官修县志,堪称“深港第一书”。不止“新安八景”,今日很多香港地名都可以与县志中的地名一一对应。比如“香港村”这个地名,数百年前就存在了。
香港城市大学教授程美宝曾在接受深圳媒体采访时说:“新安县是香港的前史,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那个时候的新界是怎样的;香港新界是新安县的后世,在这里,中国乡村社会的结构基本得以保留。相比内地原有村落的肌理被打破,反而更能反映中国乡村社会的延续性。”这段话说得非常好,在大湾区文化融合的背景下,深港完全可以在文化寻根与传承等方面展开更深度的合作。
尤其是,作为一个站在中西文明交汇点的国际化大都市,香港社会历来重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保存,并积累了相当经验。在香港,传统与潮流并存,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历久常新,深圳当能从中发掘出更多有益的启示。
还有人建议,未来可出版《嘉庆新安县志》的白话版本,让中小学生、普通人都能读得懂——这个主意也大有可观处,县志里藏着深港传统文化密码,通过它,通过文化溯源,我们将重新“发现”深圳和香港,乃至重新“发现”大湾区。
来源|晶报APP
记者:李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