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林子里,看着满眼绿色,马云平和妻子王长荣感到十分幸福与骄傲。起初,他们也不敢想,这一片沙地会变成绿地。
马云平和妻子是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多伦诺尔镇新民村村民,家住浑善达克沙地南缘。这里常年风沙肆虐,侵蚀耕地,沙逼人退,马云平和妻子于2000年主动承包了3700多亩沙地,当时这一举动还成了村里人的笑话。
“干事情只要一条路坚持走,就能成功。”马云平和妻子下定了决心,他们把家搬进沙窝里,卖牛买树苗,一步一步挺进沙丘,一棵一棵绿化沙地。18年过去了,这片沙地被20多万棵树木覆盖,野花野草分布其中,一片生机盎然。如今,马云平和妻子开始种植林下经济作物,建设生物饲料加工厂,一幅幸福美好生活的图景正在这绿意之中绘制。
新华社记者刘磊 摄
拼版图片:上图是翻拍的2000年马云平承包的沙地,下图为2018年8月10日拍摄的沙地治理之后的场景。
新华社记者刘磊 摄
新华社记者刘磊 摄
新华社记者刘磊 摄
新华社记者刘磊 摄
新华社记者刘磊 摄
新华社记者刘磊 摄
新华社记者刘磊 摄
新华社记者刘磊 摄
新华社记者刘磊 摄
新华社记者刘磊 摄
相关链接
夫妻回老家创业养孔雀 年收入500万元
5月16日,在重庆市铜梁区永嘉镇高龙村,阎仁兵(右)和妻子张荣苹在养殖场内巡视蓝孔雀生长情况。
2010年,在外从事过家电、服装、汽车配件等生意的阎仁兵、张荣苹夫妇回到重庆市铜梁区永嘉镇高龙村老家创业。经过认真的市场调研和学习,他们开始从事蓝孔雀养殖,并不断提升养殖技术、扩大养殖规模、拓展蓝孔雀产业链。
通过不懈努力,他们养殖的蓝孔雀数量已达到3000多只,除了销售蓝孔雀及其种苗外,还进行了孔雀蛋、孔雀标本、孔雀羽毛服装、孔雀羽毛饰品等的生产和销售。2017年,夫妻俩通过蓝孔雀产业,获得了500多万元的营业收入。
目前,夫妻俩正依托蓝孔雀养殖基地及周边优美的自然风光,打造“孔雀休闲山庄”,将蓝孔雀产业和乡村旅游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除了自己挣钱,我们也希望能够带动父老乡亲一起致富奔小康。”阎仁兵说。
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5月16日,在重庆市铜梁区永嘉镇高龙村,阎仁兵在养殖场内给蓝孔雀喂食。 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5月16日,在重庆市铜梁区永嘉镇高龙村,阎仁兵在养殖场内给蓝孔雀喂食。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5月16日,在重庆市铜梁区永嘉镇高龙村,张荣苹在整理一件孔雀羽毛服装。 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5月16日,在重庆市铜梁区永嘉镇高龙村,阎仁兵(左)和妻子张荣苹在展示一把用蓝孔雀羽毛做成的扇子饰品。 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摄
5月16日,在重庆市铜梁区永嘉镇高龙村,阎仁兵在包装孔雀蛋。 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5月16日,在重庆市铜梁区永嘉镇高龙村蓝孔雀养殖场内,一只蓝孔雀开屏。 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