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深圳新闻网首页 > 图片视觉 > 时事社会 > 

正在破译的“青藏密码”——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首期成果发布

2018-09-10 06:55来源:新华网

    变绿的青藏高原

  山上林木越长越高,地上植被返青越来越早——青藏高原在变绿,让人欢喜让人忧。

  这是纳木错和念青唐古拉山(2015年11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普布扎西 摄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生态实验室主任朴世龙说,过去几十年内高原生态系统总体趋好,1980年代以来,青藏高原增温强烈,植被生长显著增加,但2000年之后,变绿速率有减缓趋势且空间分布不均,表现为高原西南地区植被生长下降,而东部地区仍增加。

  植被覆盖对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有直接影响。植物可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这种过程被称作碳汇。2000年以来,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每年净吸收0.51亿吨碳,占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的15-23%。但持续快速增温可能导致青藏高原区域冻土融化,从而释放冻土中的大量“老碳”到大气中,加剧气候变暖。

  青藏高原拥有热带雨林至高山草甸的完整植被垂直带,以及北半球最高海拔的高山树线。调查结果显示,过去100年,树线位置平均上升了29米,最大上升幅度80米。

  “高山树线上升,增加了森林生物量,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朴世龙说,“另一方面,也压缩了高寒灌丛—草甸的生存空间,增加了种群密度及其竞争,提高了高海拔特有物种消失的风险。”

  对气候变暖敏感的,还有青藏高原的主要粮食——喜凉作物青稞。研究发现,气候变暖对青稞单产不利,这种影响将随着气候变暖而加剧。

  “如何应对气候变暖带来的挑战,也是今后一段时间青藏高原农业重要而紧迫的工作。”朴世龙说。

 

[责任编辑:李晓蕾]
手机扫一扫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