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当地时间2019年9月28日,德国柏林,当地举办自行车骑士比赛,参赛者披挂整齐骑车“冲锋”。视觉中国
当地时间2019年9月28日,德国柏林,当地举办自行车骑士比赛,参赛者披挂整齐骑车“冲锋”。视觉中国
当地时间2019年9月28日,德国柏林,当地举办自行车骑士比赛,参赛者披挂整齐骑车“冲锋”。视觉中国
当地时间2019年9月28日,德国柏林,当地举办自行车骑士比赛,参赛者披挂整齐骑车“冲锋”。视觉中国
德国:未来博物馆举办新闻预览会 酷炫展览带领公众探寻未来生活
当地时间8月27日,德国柏林,新的未来博物馆举行新闻预览会。据悉,该博物馆将于9月5日对公众开放,它将抛给公众一个问题,即人类未来将如何生活,并通过展览带领公众寻找答案。据悉,这些展览将涉及自然、建筑、机器人、人工智能、科学和其它领域,它们大部分都是有很强互动性的展览。(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当地时间8月27日,德国柏林,新的未来博物馆举行新闻预览会。据悉,该博物馆将于9月5日对公众开放,它将抛给公众一个问题,即人类未来将如何生活,并通过展览带领公众寻找答案。据悉,这些展览将涉及自然、建筑、机器人、人工智能、科学和其它领域,它们大部分都是有很强互动性的展览。(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当地时间8月27日,德国柏林,新的未来博物馆举行新闻预览会。据悉,该博物馆将于9月5日对公众开放,它将抛给公众一个问题,即人类未来将如何生活,并通过展览带领公众寻找答案。据悉,这些展览将涉及自然、建筑、机器人、人工智能、科学和其它领域,它们大部分都是有很强互动性的展览。(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创新中国——70年中国面貌变迁述评之二
中国首款国际主流水准的干线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首飞成功(2017年5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鲲龙”AG600在珠海金湾机场起飞(2017年12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中铁三局工人在河北张家口京张高铁官厅水库特大桥进行铺轨作业(1月13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李振声院士在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南皮生态农业试验站(中科院南皮站)的试验田里(2014年5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这是黄旭华院士手捧潜艇模型的肖像照片(2016年12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熊琦 摄
相关链接
奇迹中国——70年中国面貌变迁述评之一
车辆行驶在南京长江大桥上(2018年12月29日无人机拍摄)。2018年12月29日,历经26个月封闭维修的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恢复通车。新华社记者李博摄
相关链接:奇迹中国——70年中国面貌变迁述评之一
8月27日拍摄的检修期间的“中国天眼”。截至目前,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已发现132颗优质的脉冲星候选体,其中有93颗已被确认为新发现的脉冲星。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陕西延安安塞区镰刀湾镇罗居村的赵洋洋在喂养梅花鹿(4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
陕西延安洛川县境内的包茂高速公路盘道(5月5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
陕西省榆林市高新区沙河公园(6月4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
这是2018年11月9日航拍的上海国家会展中心。2018年11月5日至10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行。新华社记者 凡军 摄
在第十二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上,一名参观者体验同步操控5G机器人(8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林宏 摄
中国速度——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成就述评之三
新华社北京9月3日电 题:中国速度——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成就述评之三
新华社记者韩洁、申铖、王雨萧
这是令世界惊叹的中国故事——
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半日往返千里;首台千万亿次超算“天河一号”,运算1小时相当于13亿人同时计算340年以上;5G开启商用,半秒能下载一部影片……
这是让世界惊艳的中国成就——
今日之中国,1小时能创造超百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大约1.5亿斤粮食,新建近500米高速铁路,处理约600万件快递,往来货物贸易额超过5亿美元……
70年沧桑巨变,有一种奇迹,叫“中国速度”。
2018年7月1日,整备好的G7次列车驶向北京南站,准备发往上海。此列G7列车是从北京开出的首趟正式运营的长编组“复兴号”动车组。 新华社记者邢广利摄
不断赶超 折射奋进中国的姿态
1978年,邓小平在日本访问乘坐时速210公里的新干线时感慨:“就感觉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
那一年中国的铁路营业里程只有5.2万公里,虽比新中国成立之初翻了一番,但高速铁路里程还是零。
2019年5月,设计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试验样车在青岛下线,刷新了人们对“中国速度”的认知。
从改革开放中来,向民族复兴奔去。
80多岁高龄的资深电力机车专家柯以诺至今难忘,2008年国内首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京津城际铁路开通时的那份激动,自此中国正式迈入了高铁时代。
如今,中国高铁已是享誉世界的“中国名片”。
截至去年底,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超过13万公里,其中高铁里程达到3万公里,超过世界高铁总里程的三分之二,成为世界上唯一高铁成网运行的国家。“中国高铁的发展经验值得别国借鉴。”世界银行日前刊文如此称赞。
当时速几十公里的绿皮车变成记忆中的风景,向着更快速度“起飞”的中国高铁,成为新中国70年发展成就的鲜活范例。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经济一穷二白,1952年中国GDP仅为679亿元,占世界4.5%,还不及现在中国一天创造的GDP规模。那时的中国,人均寿命仅为35岁,文盲率超过80%。
广东自贸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内的蛇口片区(2015年2月26日摄)。 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改革开放一声春雷,深圳蛇口工业区喊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上世纪80年代的深圳地标建筑——深圳国贸大厦,以“三天一层”的速度建成,不仅刷新全国工程纪录,也诞生了“深圳速度”这一热词。
改革开放迄今,中国经济年均增速9.4%,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9%左右的年均增速,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7亿多农村人口脱贫,人均寿命达77岁……
不断赶超的“中国速度”,折射中国勇往直前的奋进姿态。
这是6月14日无人机拍摄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 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入秋的北京,天安门城楼上旗展云飞。向南46公里,寓意“凤凰展翅”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在不到5年内竣工,静待9月底正式通航。
“如此短的时间,能够建成这项伟大工程,体现着国家制度的优越性和综合国力的日益强大。”北京城建集团新机场航站楼工程项目经理李建华感慨,他们曾10个月浇筑了105万方混凝土,相当于每个月浇筑25栋18层的大楼。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认为,历史将证明,中国的发展不仅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也是对人类进步的重大贡献。
7月23日无人机拍摄的位于上海临港产业区的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 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勇立潮头 激发创新中国的活力
巨大的轰鸣声中,今年3月10日零时许,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6C”卫星发射升空,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发射次数正式刷新为“300”。
“从1970年到2007年,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一个‘100次发射’用了整整37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总体部总体室主任何巍说,第二个“百发”用了不到8年,第三个“百发”用时仅4年多。
国家超算天津中心应用研发部部长孟祥飞(右一)带同事巡检“天河一号”运行状况(资料照片)。 新华社记者毛振华摄
从无到有,从第1次到第300次,逐梦航天的“中国速度”背后,是70年来我国科技创新大踏步前行的生动写照。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各行各业百废待兴,科技人员数量不足5万,专门科技机构仅有30多个,科研力量远远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
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迎来我国“科学的春天”。此后,科技人才队伍的壮大,如一粒粒种子在中国创新发展的土壤上生根发芽。
截至2018年,全国研发费用支出近2万亿元,比1995年增长55.4倍,占GDP比重为2.18%,在深海、深地、深空、深蓝领域的战略高技术取得实质性突破。
在北京西单,一名女子从一块5G广告牌前走过(6月3日摄)。 新华社记者才扬摄
70年来,北京中关村、上海浦东、深圳南山;杭州的互联网、合肥的人工智能、西安的航空航天、贵州的大数据……一个个创新高地正在崛起,一个个新兴产业集群蓬勃生长,折射新时代中国发展理念之变。
5月22日,参观者在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展示中心内参观。 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把关键核心技术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才不会给人以卡脖子的机会。”坚持走高端创新的光纤通信企业亨通集团董事局主席崔根良如是说。
勇立时代潮头。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指引,一条高质量发展道路正在绘就。
以创新加速,促增长提质。新时代“中国速度”的内涵之变,汇聚起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路上的澎湃动力。
在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仲山镇,工作人员操作收割机收割小麦(5月31日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砥砺前行 彰显变革中国的力量
获得土地不到24小时,就实现建设用地规划证、用地批准书、工程规划证“三证连发”。在刚刚落地的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拍下首块工业用地的新奥公司,体会到了什么叫“临港速度”。
临港,是中国新扩围自贸区的缩影。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临港,上海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外资项目特斯拉超级工厂仅用8个月就完成项目主体建设,并通过了竣工验收,为年底投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3月27日,在浙江嘉兴菜鸟“未来园区”,机械臂在进行批量商品拆零作业。据了解,商品被机器人自动存储在无人仓库内。消费者在网上下单后,机器人、无人叉车会把成批的商品取出,机械臂完成批量商品拆零,拆零商品被逐一贴上快递面单,再按照包裹地址的不同进行分拨。 新华社记者黄宗治摄
“我在其他地方没有看到过这样快速的发展,中国就是未来,未来是非常令人激动的。”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在刚刚结束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由衷地表示。
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全面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入实施,企业开办、用水用电报装、不动产登记等事项的办理时间缩减50%以上……
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背景下,一场深刻的“放管服”改革在神州大地激荡,彰显变革中国的力量。
下好简政放权“先手棋”,中国用实际行动宣示了在新时代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坚定决心。
这是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自动化码头(2018年7月25日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 丁汀摄
越到关键时,深化改革越要加快步伐——
全面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提速、农村承包地实行“三权”分置、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产权保护体系……一系列改革直面问题、革除沉疴,激发经济社会发展巨大活力;
越有压力时,开放之门越开越大——
出台外商投资法,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扩大对外开放领域、做大“一带一路”朋友圈……更高水平的开放,汇聚促进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世界银行《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评价,中国营商环境世界排名46位,比上年提升32位,是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经济体之一。
这是在山东青岛拍摄的我国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5月23日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历史,总在变革中迸发前进的速度和力量。
面向未来,一个开放包容、自信自强的中国,必将在深化改革开放中书写新的“中国速度”,向着伟大复兴的彼岸砥砺前行。
相关链接 中国跨度——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成就述评之一
新华社北京9月1日电 题:中国跨度——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成就述评之一
新华社记者赵超、侯雪静、姚兵
70年光阴,中国以“惊人一跃”实现历史性跨越——
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用几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中国跨度,铸就了新中国辉煌的发展历程。
这样的跨度,源于一个先进的政党,源于一个优越的制度,源于伟大的中国人民。
一座大桥的跨度,折射70年发展跨度
碧波之上,港珠澳大桥飞架三地,气贯长虹。55公里的跨度,不仅是空间距离,更承载着一个国家飞越沧海的历史风云。
这是无人机拍摄的港珠澳大桥(2018年7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40年前的一天,同济大学公路与城市道路专业大一学生朱永灵听一位外国专家讲高速公路时,如同听天书。彼时,广袤的中国大地还没有高速公路的踪影。
直到近10年后,中国开通了第一条高速公路,那位被“天书”激起好奇心的青年成为公路人,在见证中国高速公路里程跃居世界第一后,又全程参与港珠澳大桥这座世界最长跨海大桥的建设。
武汉青山长江大桥顺利合龙(5月16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最长,最高,最快……中国道路交通的一次次跨越令世界赞叹。
中国现代桥梁之父茅以升不会想到,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建成长江第一桥,到武汉第10座长江大桥即将通车,万里长江上迄今已架起百余座桥。
千千万万曾每天蹬着自行车的普通中国人不会想到,中国高铁营业总里程在短短10年内突破3万公里,成为世界上唯一高铁成网运行的国家。
70年,“天堑变通途”的跨越让中国有了“当惊世界殊”的底气。
中国桥、中国路背后,是综合国力的强大支撑。70年间,从贫穷落后到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近三年经济总量连续跨越70万、80万和90万亿元大关,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中国建造、中国标准背后,是创新能力的突飞猛进。70年间,从吹响向科学进军的号角到确立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泱泱大国不断创造新的精彩。
“没有国家的全方位跨越,就没有这千载难逢的机遇。投身港珠澳大桥建设运营,我们生逢其时。”朱永灵说。
一个少数民族的跨度,见证70年民生跨度
70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不过弹指一瞬,古老的独龙族却实现了跨越千年的两次飞跃——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左图: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县独龙江乡迪政当村独龙族的“文面女”李文仕(前排左)一家合影(6月21日摄);右图:李文仕和其他村民的房子(6月21日摄),这些房子是当地政府在2011年统一修建的。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新中国成立初期,从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摆脱民族压迫;2019年4月,宣告实现整族脱贫,告别世代贫困。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左图: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县独龙江乡移动营业厅上班的马春海(独龙族)。在他身后,独龙族群众在跳本民族舞蹈(6月21日摄);右图:马春海在指导当地群众体验5G虚拟现实设备。独龙江乡今年开通了5G试验基站(6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云南贡山,独龙江乡。75岁的“文面女”李文仕忆起往昔,对孙辈讲述刻木传信的故事。32岁的新一代独龙族人熊玉兰第一次戴上VR眼镜,体验5G技术的神奇。
独龙族姑娘熊玉兰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县独龙江乡体验VR眼镜(4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从刻木传信到5G网络,跨越的是时空隧道,映照的是人民生活的巨变。
当“人民”二字深深镌刻在新中国的名字上,当共产党人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永恒的追求,亿万人民的幸福成为70年壮阔交响中最动人心弦的乐章。
这是气势磅礴的奏鸣曲。新中国成立初到2018年,我国人均GDP从119元增加到64644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49.7元增加到28228元,人民生活从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即将实现全面小康。
这是翻天覆地的变奏曲。衣着从“黑蓝灰”到“个性化”,饮食从“吃饱肚子”到“吃出健康”,居住从“狭窄蜗居”到“保障住房”,出行从“封闭堵塞”到“四通八达”,中国人民有了空前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这是万众一心的协奏曲。一个都不能少的小康路上,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7%,近6年来平均每分钟有近30人摘掉贫困帽子,创造了人类反贫困史上的伟大奇迹。
这是激动人心的壮丽乐章——
工作人员展示华为公司发布的首款5G商用手机——华为Mate 20 X 5G(7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独龙江乡开通5G试验基站不久,中国正式发售5G手机。32年前成为中国内地第一个“大哥大”电话用户的徐峰,又成为广东移动首个5G用户。他说:“变化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我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永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