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深圳新闻网首页 > 图片视觉 > 时事社会 > 

瑶山蹲点影像日记——广西大化:兴建水柜 解决饮水难问题

2019-11-18 08:03来源:新华网

这是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江南乡上和村群众的家庭水柜(11月14日无人机拍摄)。

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滇黔桂石漠化片区县,石山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0%以上,是广西极度贫困县之一。

“一水三用贵如油,洗菜洗脚又喂牛”是过去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山区群众应对常年缺水生活的真实写照。长期以来,瑶山人用大大小小的水桶水缸、屋顶砌出的小围墙来承接雨水,储备起来供应日常使用。干旱时,家家户户相互接济,共渡难关。

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带领下,瑶族群众在房前屋后修建水柜。自2016年开展新一轮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以来,大化县已投入3.8亿元,建设家庭水柜9774座、集中供水工程352处等,解决了19.39万人(含贫困人口5.3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新华社记者黄孝邦摄

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江南乡上和村群众的家庭水柜分布在房前屋后(11月14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黄孝邦摄

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七百弄乡弄腾村群众的家庭水柜分布在房前屋后(11月9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黄孝邦摄

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百马乡百马村群众的家庭水柜分布在房前屋后(11月14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黄孝邦摄

在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七百弄乡古竹村,村民在悬崖边修建的微型水柜(11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黄孝邦摄

在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八好小学,同学们在用自来水洗餐具(11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黄孝邦摄

在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勇村,群众在修建家庭水柜(2017年9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黄孝邦摄

在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勇村,群众在修建家庭水柜(2017年9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黄孝邦摄

在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雷村,工人们抬着抗旱饮水工程的水管在山路上前行(2016年8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黄孝邦摄

在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勇村弄朝屯,村民到邻村运水饮用(2015年2月28日摄)。如今,弄朝屯几乎家家户户都修建了家庭水柜。新华社记者黄孝邦摄

在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勇村弄朝屯,房顶上的积水曾经是村民的饮用水(2015年5月4日摄)。如今,弄朝屯几乎家家户户都修建了家庭水柜。新华社记者黄孝邦摄

在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八好小学,一名学生喝水桶里的雨水(2014年11月24日摄)。八好小学有400多名学生,曾仅有一个不足100立方米的水柜,用于收集储存楼顶的雨水,学生需定期定量用水。遇到长时间不下雨,学校需要到乡政府所在地运水。如今,学校修建了5个大水柜,并从两公里外引泉水到校园,饮水难问题得到解决。新华社记者黄孝邦摄

在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八好小学,一名学生用储备在水桶里的雨水淘米煮饭(2014年11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黄孝邦摄

瑶山蹲点影像日记——天梯悬崖变通途

拼版照片:上图为已经修通公路的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勇村弄为屯以及周边村屯(11月11日无人机拍摄);下图为在弄勇村弄为屯,村民用马将建筑材料驮回家,用于修建新房(2014年6月18日摄)。

目前,包括弄为屯在内,弄勇村已基本实现屯屯通公路。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石山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0%以上,是广西极度贫困县之一。从2016年起,大化瑶族自治县在实现“乡乡通柏油路”“村村通水泥路”目标的基础上,全面实施未通道路自然屯道路建设攻坚战。三年多来,当地干部群众在千山万壑中、悬崖峭壁上凿山修路,一条条盘山公路深入大山。截至目前,大化瑶族自治县已建成屯级道路1370条2300多公里,打通了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12万名贫困山区群众结束了肩挑背驮、翻山越岭的历史,为实现脱贫摘帽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华社记者黄孝邦摄

拼版照片:左图为刚刚修通水泥路的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八好村弄研屯(11月11日无人机拍摄);右图为尚未通路的八好村弄研屯(2015年11月3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黄孝邦摄

拼版照片:左图为刚刚修通水泥路的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八好村弄研屯(11月11日无人机拍摄);右图为尚未通路的八好村弄研屯(2015年11月3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黄孝邦摄

拼版照片:上图为已经修通水泥路的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八好村八好屯(11月11日无人机拍摄);下图为在尚未通路的八好村八好屯,村民背着年货走山路回家(2016年1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黄孝邦摄

拼版照片:上图为大化瑶族自治县七百弄乡弄良村弄丘屯刚刚修通的公路(右下段)和村道、乡道连接(11月12日无人机拍摄);下图为在尚未通路的弄良村弄丘屯,孩子们爬“天梯”回家(2016年12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黄孝邦摄

拼版照片:上图为已经修通水泥路的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八好村八好屯(11月11日无人机拍摄);下图为在尚未通路的八好村八好屯,村民背着化肥走山路回家(2016年4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黄孝邦摄

拼版照片:上图为刚刚修通公路的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八好村弄麻屯(11月11日无人机拍摄);下图为在尚未通路的八好村弄麻屯,孩子们爬山路回家(2016年9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黄孝邦摄

拼版照片:上图为在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勇村,孩子们走在放学路上(5月10日无人机拍摄);下图为在弄勇村弄顶屯,孩子们扛着生活用具,走山路回家(2012年7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黄孝邦摄

拼版照片:上图为大化瑶族自治县七百弄乡弄雄村各自然屯之间的公路网(11月10日无人机拍摄);下图为在弄雄村弄林屯,孩子们走在回家的山路上(2016年10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黄孝邦摄

拼版照片:上图为已经通路的大化瑶族自治县七百弄乡弄雄村弄桃屯以及周边村屯(11月10日无人机拍摄);下图为在尚未通路的弄雄村弄桃屯,村民抬着准备出售的土猪走在山路上(2016年12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黄孝邦摄

拼版照片:左图为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勇村弄顶屯通往学校的水泥路(11月11日无人机拍摄);右图为在弄勇村弄顶屯,孩子们扛着生活用具,爬悬梯去学校(2012年9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黄孝邦摄

拼版照片:上图为已经修通公路的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勇村各自然屯(11月11日无人机拍摄);下图为在弄勇村弄炮屯,一名小学生爬山路去学校(2016年9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黄孝邦摄

[责任编辑:李晓蕾]

新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