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深圳新闻网首页 > 图片视觉 > 环宇博闻 > 

舌尖上的大暑节气:为何要吃荔枝、“喝暑羊”?

2020-07-22 09:15来源:中国新闻网

“热,热,热!”这大概是进入“三伏”后,人们对天气最直观的感受之一。相对于小暑,大暑时节会更加炎热。

这段时间的民间习俗有不少与“消暑”有关,在饮食上,一些地方还有“喝暑羊”的习惯。大暑也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之后天气便要慢慢向秋天过渡。

大暑,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大暑三秋近,林钟九夏移。”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2个节气,也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就开始时间而言,一般在每年公历7月23日前后。

据民俗专家萧放介绍,汉代刘安主持编撰的《淮南子》有二十四节气的完整记载,大暑就在其中。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

“暑”有“炎热”的意思,大暑,指“炎热之极”,在时间上,它与“三伏天”有重合部分。也有人说,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

对国内许多地方而言,夏季阳光强烈,雨水也比较丰沛,虽然有些湿热难耐,但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同时,也需注意防范旱、涝、风灾等各种气象灾害。

舌尖上的节气:大暑吃点啥

正所谓“热在三伏”,民间都有大暑三伏天饮凉茶(伏茶)的习俗,据说此类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

大暑节气,在广东一些地方,流传着“吃仙草”的习俗。公开资料显示,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由于其具有消暑功效,在夏日颇受欢迎。它还可以做成“烧仙草”,是一种消暑的甜品。

而每年大暑这天,福建莆田人家素有吃荔枝、温汤羊肉和吃米糟的习惯。荔枝香甜可口自不必说,温汤羊肉也是一道富有营养的美味佳肴。

山东一些地方有“喝暑羊”的习俗。“喝暑羊”即喝羊肉汤,据此前媒体报道,在枣庄市,市民大暑这天会到当地的羊肉汤馆“喝暑羊”。

大暑还有哪些习俗?

饮食之外,大暑还有一些比较有趣的习俗。

萧放说,古代有伏日颁冰的仪式,唐宋至明清帝都京师,入夏即有皇家赐冰之举。宋代朝廷从初伏日开始,“每日赐近臣冰,人四匣”。明代还会在立夏日,赐冰给文武大臣。

彼时,在京城有敲击冰盏、沿街叫卖凉冰的小贩,直到清代仍存。萧放介绍,冰盏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史料描述“清冷可听,亦太平之音响也”。

另外,天气炎热,乡村田野中蟋蟀比较多,有些地方的人们会在茶余饭后斗蟋蟀,消磨时光。过去,“暑月游船”、赏荷花亦是颇受欢迎的习俗。

古人如何安然度夏?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面对小暑、大暑期间的炎热天气,也有人好奇:古人如何安然度过炎炎夏日?

过去,人们也确实有应对暑热天气的一些方法。建造房屋时会因地制宜,比如过去北京的四合院,房子大多都是“人字顶”,下面再吊个顶棚,隔热效果比较好。

冰块也是防暑降温的“神器”。条件允许的人家,夏天可以在屋里放一个大铜盆,里面装着冰块,也能带来丝丝凉意。

《西京杂记》里还提到,名唤丁缓的巧手工匠发明了一种七轮扇,“大皆径丈,相连续,一人运之,满堂寒颤”,充分运用了机械原理,不需要太多人力,便能带来满室凉风。

古代文人墨客们的避暑方式更加文艺、随性。明代文人李渔写过《闲情偶寄》,提到自己夏日种荷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记者上官云)

[责任编辑:柳娜]

新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