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晚,两公司披露股东“清仓式”减持计划。其中普丽盛公告称,公司股东Masterwell、Fund II-Annex以及软库博辰计划未来6个月合计减持不超过公司总股本23.28%的股份;鹭燕医药公告称,持有公司7.32%股份的建银医疗,计划未来6个月内减持其持有的全部公司股份。无独有偶,9月14日晚,江山欧派、金能科技、五洲新春3家公司公布创投股东减持计划,3家公司均为“清仓式”减持。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创投股东“清仓式”减持负面冲击大,监管层应借鉴大股东减持新规,逐步完善创投股东减持制度。
本月减持者多为创投股东
以“九鼎系”为例,14日晚间,江山欧派公告称,合计持股10.26%的股东苏州周原九鼎及其一致行动人苏州泰合鼎银,计划于2018年10月16日-2019年4月15日期间共计减持不超过829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0.26%。金能科技也做了类似公告。
两起减持的减持方同为“九鼎系”旗下的投资机构,且均为“清仓式”减持。值得注意的是,两家公司股东都不是首次抛出“清仓式”减持计划,而是延续执行前次“清仓式”减持计划中的未完成的部分。其中,江山欧派于今年2月12日迎来首批限售股解禁,2月13日,周原九鼎和泰合鼎银就祭出减持计划,拟减持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3.12%,即所持全部江山欧派股份,减持均价22.46元至39.61元。
记者注意到,江山欧派和金能科技这两只次新股目前均处于“破发”状态,但依然难阻创投股东清仓式减持。事实上,今年3月,绝味食品、博士眼镜、诚意药业等多家公司都遭遇了九鼎的“清仓式”减持。
据统计,今年以来,斯太尔、信息发展、天顺风能和天赐材料等也发布了公司股东计划“清仓式”减持的信息,其中浮现了深创投、鹏华资管和万象创投等私募基金、投资机构的身影。数据显示,9月份以来,两市共有206家公司的306名股东共减持754笔,合计减持股份13.21亿股,减持金额达193.95亿元,其中大部分为创投股东减持。
逾6成次新股有创投股东
值得注意的是,次新股创投股东占比颇高,这类股东清仓式减持,对二级市场冲击不容忽视。
证监会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有215家IPO企业曾得到股权和创投基金支持,占全部IPO企业的61%。“创投机构持股数量占IPO公司比例也非常高,一般都是前十大股东或二三大股东,这么庞大的创投股东‘清仓式’减持,对二级市场负面冲击极大。”资深业内人士皮海洲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部分次新股较高位下跌7成了,创投股东为何还“清仓式”减持?主要原因是创投股东持股成本极低;目前IPO企业上市一年限售股解禁后,创投股东便可“清仓式”减持。他说,创投股东并未承担创始企业风险,甚至少数创投是IPO前突击入股,创投股东限售期一年、限售比例不设限已经过时;监管层应考虑对A股承受力,参考大股东限售股解禁和减持新规,逐步完善创投机构股东限售股解禁制度,从制度上避免创投股东“清仓式”减持。
深圳新里程董事长赖戌播认为,监管层从产业和企业角度出发,鼓励和支持创投机构入股IPO企业,这些企业也有引进战略投资者的需求。但资本是逐利的,创投机构目前的盈利模式就是割二级市场股民韭菜。创投股东持股一年限售解禁后,减持所持有股份无比例限制明显不合理,属于政策漏洞。监管层有必要尽快完善创投股东减持规则,规设创投股东一定时间内减持股份比例,让创投股东所持有股份有序减持。(记者 钟国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