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外围市场突如其来的巨幅波动,A股年底走势徒增变数。在投资者普遍观望犹豫的心态下,A股成交额再一次降至冰点,沪市成交额已经连续两个交易日不足1000亿元,市场短期走向的不确定性正在增加。
市场活跃度降至冰点
虽然政策底与估值底见底的观点喊了很久,但在面对激烈动荡的美国股市以及其他的一些不确定性因素时,投资者依然是小心谨慎。
过去一周,美股道琼斯工业指数周跌幅达4.5%,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全周跌4.9%,英特尔、微软、思科等明星科技股的年内涨幅已经悉数回吐。受此影响,A股投资者观望情绪占了上风,昨天的沪深市场,除了5G概念、油气改革、黄金概念稍微活跃以外,难以找出能够让人眼睛一亮的热点。沪深两市交投清淡,全日成交2406.5亿元,在12月7日与12月10日连续连个交易日中,沪市单日分别成交977.3亿元和991.5亿元。
沪市单边成交连续低于1000亿元的情况其实并不多见。记者梳理同花顺iFinD数据发现,今年以来,这样的场面仅仅出现过6次。而在今年1月,沪市成交大多曾维持在3000亿元之上,不到1年的时间内,市场交投迅速转冷,情绪的转化可见一斑。
不过,“地量之后见地价”,这是股民们耳熟能详的俗谚。今年屡屡出现的缩量行情是否能够说明行情已经见底?从此前底部缩量的情况看,“地量”与“地价”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时间间隔。
有统计显示,2016年1月25日,沪市成交1640亿元,刷新当时近4个月新低,两个交易日后沪市便下探至2638点,之后A股走出一段近两年的结构性行情。但2014年1月20日,上证指数成交482.99亿元,刷新当时1年多新低,近两个月后,沪市才出现1974.38点的年内低点,此后震荡磨底后走出波澜壮阔的大牛市。
机构判断后市分歧明显
仅仅通过“地量”或许难以判断行情走向,上市公司盈利水平、政策环境、外围市场状况等因素都是影响行情的重要因素。对于短期行情的看法,机构的判断存在明显分歧。
有机构就对当下缩量行情持乐观态度。华讯投资一位分析师指出,上一次沪指回踩就是在2570点附近获得有效支撑,目前沪指再次回到这一关键平台并开始企稳,A股整体低估值的优势又形成了强有力的下行阻力。成交量的萎缩直观体现出了空头力量不足,指数已在区间内震荡了许久,振幅也越来越小,未来行情大概率会重新开启向上的趋势。
在磨底弱势行情中,也有机构看法谨慎。“当前市场无论是从基本面改善预期,还是从微观资金面改善情况来看,均看不到盘面资金合力做多的迹象。因此,大盘指数的中短期表现仍将会维持弱势震荡运行为主。建议投资者关注结构性机会,谨慎参与超跌反弹机会。”广州万隆认为。
值得注意的是,解禁股压力同样是压抑当前市场偏好的重要因素。12月A股总体解禁规模逾4000亿元,为年内第二高月份,本周市场合计解禁市值就达到652.44亿元。在操作策略上,不少机构认为,投资者不妨注意防范风险,暂时轻仓观望。(熊子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