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行业资讯频道>首页推荐>

证监会“辟谣”和IPO提速有点微妙

证监会“辟谣”和IPO提速有点微妙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据说,突然而至的连续大幅度下跌,与上周媒体的一些报道有关。核心内容是,证监会将放宽IPO盈利要求,明确发行审核中不存在5000万、8000万等隐形标准,放宽对企业业绩波动的要求,不再强调连续增长。

上周A股五连阴,创去年10月以来最大周跌幅。

据说,突然而至的连续大幅度下跌,与上周媒体的一些报道有关。核心内容是,证监会将放宽IPO盈利要求,明确发行审核中不存在5000万、8000万等隐形标准,放宽对企业业绩波动的要求,不再强调连续增长;加快IPO、再融资审核速度。这则消息,连同最近证监会多次表态打击违法违规的场外配资行为,甚至推出股指期货等,被一些舆论视为“遏制股市过快上涨”所出台的组合拳。

针对放宽IPO审核条件的报道,证监会上周六紧急“辟谣”,称“审核政策没有新的调整”,“主要从公司治理、规范运行、信息披露等多个维度对首发企业严格把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审核进度服从质量。”

把“放宽IPO审核”当作上周大幅调整的“罪魁祸首”,所以,当证监会“辟谣”公告一出,一些舆论又转而认为“辟谣”是监管层“呵护”市场的表现。

今年以来,IPO发审通过率大幅提高是事实。截至4月27日,今年证监会发审委共审核29家企业的IPO申请,其中24家顺利过会,IPO发审通过率达到了82.75%。而去年同期,81家上会审核中只有37家获通过,通过率45.68%。再看新一届发审委上任后的通过率情况,截至4月27日,第十八届发审委共审核了21家企业,其中19家成功过会,IPO通过率高达90.04%。

发行审核,本质上就是用一把“尺子”衡量一家公司是否可以公开发行股份。所谓“审核理念”变化,其实是“尺子”在变。过去主要“量”规模、盈利能力等,现在主要“量”信息披露的质量等。这将更加考验投资者的“阅读”能力,分得清公司质量优劣,能准确评估抗风险能力,不管市场上“卖”什么样的商品,只要信息披露靠谱,什么成色,风险和机遇多大,只能靠投资者自己“阅读”,自己负责。

从国家层面要求加大直接融资力度,资本市场要大力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即将推出的科创板允许尚未盈利企业公开发行,以及推出注册制改革等背景看,从外到内,发行审核规则都存在改革的压力和动力。审核制过渡到注册制,主要由交易所负责上市把关,将是大概率事件。这样的背景下,所谓“放宽IPO审核”就是一个怎么理解的问题。但看成“打压”股市上涨,则有驴唇马嘴之嫌。

我们注意到,证监会在上述公告中还表示,“下一步将充分发挥资本市场配置资源的重要作用,继续保持新股常态化发行,严把资本市场入口关,增加市场可预期性,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些话虽是老生常谈,但透露了发审改革将稳妥、有序推进的意思。(刘伟)

[责任编辑:江书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