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经营中心频道>消费>今日重点>

拼多多的背后不只是假货

条评论立即评论

拼多多的背后不只是假货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作为电商界的后起之秀,拼多多做到家喻户晓并没有花太多时间,当然,现在很多人更愿意叫它“拼夕夕”。

作为电商界的后起之秀,拼多多做到家喻户晓并没有花太多时间,当然,现在很多人更愿意叫它“拼夕夕”。

拼多多跟拼夕夕“长”得很像,就跟康师傅与康帅傅、娃哈哈与哇合合、超能与超熊等等一样。后面的不仅“长”得跟前面差不多,还自带笑点。

拼多多的市值从0做到300亿美元只用了3年不到的时间,且发展迅猛、气势如虹,这让许多苦心经营多年才在电商江湖上立足的前辈们压力山大。但如果梳理一下拼多多崛起的轨迹,便不难发现它跟前辈们有太多相似之处——假货、山寨这样的关键词,几乎与中国电商发展如影随形。拼多多在商业模式上虽然主攻的是社交+电商,但快速扩张的实质依然是野蛮生长。我相信若假以时日,拼多多在真正站稳脚跟后,一定会开始着手解决假货和山寨的问题,然后逐渐合规化,甚至发展到一定阶段,还会高举打击假货的大旗维护自身利益——这样的套路有些似曾相识,对么?可先野蛮再洗白的玩法现在看来是有点走不通了,于是就有了被舆论围剿、数百亿市值蒸发、被监管部门约谈调查……

但是,如果仅仅只用“假货”二字来概括一个号称拥有3亿用户的千亿级电商平台,似乎又失之于轻率。拼多多上的假货是真实的,买家也是真实的。一些人已成为拼多多的忠实粉丝,而且用户体验良好。没错,他们就是那些可以接受康帅傅、哇合合、超熊的人,他们并不介意拼多多成为拼夕夕,他们更关心的是价廉而不是物美,或者说,他们除了价廉根本别无选择。

数据显示,去年中国80%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高于34547元,平均到每个月,不超过3000元。目前中国人口数量已逼近14亿,这一庞大人群中的相当一部分人的可支配收入其实并不高,他们中的许多人在物美和价廉中只能选择后者,他们成为了拼多多强大的用户支撑。

很多人对图便宜买山寨货的做法很不理解,多花点钱买个正儿八经的牌子货不是更好么?但这种想法对于一些收入有限的人群来说,就会有些“何不食肉糜”的意味了。好东西谁不爱呢?可是贵呀!价格低一点,品质差一点,总比用不上强。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拼多多的评论区里,一些买到了山寨货的用户还纷纷喜滋滋地上图晒单给好评。

在消费领域,“二八现象”清晰分明。百分之二十的人主导着百分之八十的消费市场,相应地,他们拥有绝对的话语权。现在我们看到的是铺天盖地的对追求低价、消费降级之类的批评,但那些庞大的、手里没多少钱的消费群体,那些拼多多的铁杆用户,可能连发声和被倾听的机会都没有,又或者,他们根本就不愿意去发声。

这样讲,并不是为拼多多卖假货辩护,作为市场主体,违法违规都不能被容忍。任何一个国家的消费升级,亦是认知的升级和法治的升级,其中,也包括企业家阶层的责任升级。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一个被较高收入群体所定义的品牌市场背后,还有一个巨大的、需要被关注的人群,他们喜欢上拼多多,他们也渴望同那些光鲜的时尚群体和那些被定义的消费潮流保持一致——但他们没那么多钱。事实上,这种感觉大多数人都很熟悉:找到心仪的大牌款式,选择价格较低的一个,下单,付款,然后期待着拆开包裹的幸福。

[责任编辑:田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