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云、量子技术……人类科技发展面对的挑战接踵而至,高交会昨天举行重磅论坛,论道颠覆性创新技术。量子技术泰斗、德国工业4.0之父和微软、华为、亚马逊等创新技术巨头云集现场,碰撞智慧火花,揭开量子计算机的真相,并对人工智能的开发利用、发展路径、市场机遇等进行深入剖析。论坛上,深圳在人工智能生态中的发展前景被各方看好。
AI是工业4.0成败关键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主任郭光灿在演讲中,对量子及相关概念进行了解读与澄清,告诉人们避免陷入误区。“量子技术并不能马上进入千家万户,离真正的大众应用还早。”他强调,量子计算机是量子技术里最具颠覆性的,但最近几年量子计算机炒作过热,值得各方警惕。
德国工业4.0之父、德国国家科学工程院前院长、德国国家电动汽车平台(NPM)指导委员会主席孔翰宁认为,对于第四次工业革命,AI是非常重要的关键技术,是工业4.0成败的关键。AI在自动驾驶、医疗、恶劣工作环境下都会有难以取代的作用。
自动驾驶技术快速发展,但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真正做到完全自动驾驶。孔翰宁表示,自动驾驶需要格外关注人和技术之间的交互,安全性、法律与伦理也需要保持同步。AI用于自动驾驶需要考虑情景库和数据量是否足够,目前来看数以亿计的情景库未必足够。
深圳人工智能发展前景被看好
人工智能正深入影响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与云的结合正加速AI为各行各业赋能的进程。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大中华区董事长兼CEO柯睿杰,华为云中国区总裁洪方明,亚马逊AWS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执行董事容永康等业界人士纷纷表达了类似观点。
“人工智能发展重点在于打造人和机器的全新关系,实现技术和人的无缝结合,拓展人的能力,解决个人生活和全球性问题。”柯睿杰说,希望日常生活在任何地方可以为每个人提供人工智能服务,这意味着计算能力必须无处不在,对于云服务、AI基础设施的建设必须广泛分布,这是挑战也带来巨大市场。
云加上AI,是行业变革的智能“引擎”。洪方明认为,AI将成为新的通用技术,就像19世纪的铁路和电力,20世纪的汽车、计算机和互联网一样,AI将成为基本、普遍的生产力,适用于大部分的经济活动,预计到2025年全球AI市场空间将达到3800亿美元,其中90%将来自于企业市场。
华为云目前合作伙伴超过6000家,在过去一年200多个AI项目实践中,发现有三个因素阻碍AI在中国各行各业应用。洪方明表示,“慢、贵、缺”成为AI发展拦路虎。AI开发过程很耗时,AI技术资源尤其是算力非常稀缺和昂贵,全球AI人才储备中国仅占比5%。华为云在交通、物流、石油、公共安全、园区管理等领域应用效果显著,同时发现互补发展建立生态对于云+AI的发展是解决上述三个问题的必由之路。
产业变革需善用早用人工智能
各行各业逐渐认识到人工智能价值,开始深度学习,从而显著提升行业效率和产出价值。论坛上,视觉AI、计算机、在线教育等领域的企业代表纷纷分享应用经验并作出展望。大家的共识是:产业变革与数字化转型需要善用、早用人工智能。
ArcSoft虹软创始人兼CEO邓晖说,视觉AI的核心价值之一,是促进深度学习快速成为可用工具,智能驾驶让每辆汽车内外安装超过10颗摄像头将成为“标配”,视觉AI在智能零售、金融保险、安防、传统制造业等方面都有诸多应用,潜力有待发掘。
深圳进化动力数码科技公司CEO高路房、上海掌小门教育科技公司联合创始人余腾、重庆金鑫科技产业发展公司董事长杨永东等企业代表谈到,人工智能热潮袭来,中国市场机遇好于其他区域市场,中国消费者对于新兴的智慧型产品接受度远高于其他国家,加上城市人口众多,目前市场处于导入期,智能家电、在线教育、智慧操作系统等诸多细分领域均是机遇大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