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两颗全球组网卫星19日凌晨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我国成功完成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星座部署。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此间表示,北斗三号基本系统今年底正式开通运行,向“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提供基本导航服务,迈出从区域走向全球的“关键一步”。
19日2时7分,01指挥员鄢利清下达“点火”口令后,乳白色的长征火箭托举着北斗双星腾空而起。这是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今年内第10次成功运送北斗,也是长征火箭的第291次飞行。
中国北斗是全球唯一由3种轨道卫星构成的导航系统,对执行发射任务的火箭要求非常高。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副总指挥刘建忠说,执行本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乙属于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长三甲是我国目前现役发射次数最多的高轨中型运载火箭。适应能力强、服务轨道面多的特点和到目前为止百分之百的成功率,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北斗专列”。
这次发射的两颗卫星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也是第十八、十九颗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北斗三号工程副总设计师、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北斗三号卫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说:“目前北斗三号卫星上所有使用的部件,全部实现了国产化。”
卫星经过3个多小时的飞行,顺利进入预定轨道。随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宣布,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有“北斗港”之誉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组建于1970年,是我国唯一发射高轨道航天器的发射中心。中心党委书记董重庆说:“自2000年10月首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发射成功至今,我国所有的北斗卫星均从这里飞向太空。”
中国北斗是国家实施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重要成就之一。北斗三号工程于2009年正式启动建设后,目前正按照最简系统、基本系统、全球系统三步实施组网。
“工程建设进展顺利。计划于2020年底前,建成由30多颗北斗导航卫星组成的全球系统,具备服务全球能力。”杨长风说。
中国于20世纪后期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卫星导航系统发展道路,逐步形成“三步走”发展战略:2000年年底建成北斗一号系统,向中国提供服务;2012年年底建成北斗二号系统,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2020年前后建成北斗全球系统,向全球提供服务。
北斗组网来之不易
1994年,北斗导航系统工程正式启动,中国北斗人开始踏上写满艰辛与荣耀、实现追赶与超越的“登天之旅”。
2000年,北斗一号,让中国导航实现从无到有,独创定位机制;
2012年,北斗二号,实现区域组网,完成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中国导航从根本上实现自主创新;
2017年11月,北斗三号拉开全球组网序幕,建设星间链路、卫星寿命从8年提升至10年以上,性能和精度提升近2倍,研制能力实现飞跃发展;
2018年底,北斗三号将开始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提供导航服务……
北斗三号性能更高
北斗三号系统不仅覆盖范围提升至全球,性能也实现显著提升。定位精度提升至2.5至5米,较北斗二号提升一至两倍。北斗三号组网卫星通过采用星间链路等新技术,空间信号精度可优于0.5米。
北斗三号组网卫星在提高基本导航服务能力基础上,还进一步增进服务拓展,提供短报文服务、星基增强服务和国际搜索救援服务。其中,短报文服务在全面兼容北斗二号短报文服务基础上,容量提升10倍,用户机发射功率大大降低,能力大幅提升。
北斗建设创“中国速度”
北斗系统建设在工程全线的团结努力下,创造了“中国速度”。
2017年11月以来,北斗系统组网发射进入高密度期。仅1年时间,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就先后圆满完成11次北斗导航卫星发射任务,成功将19颗北斗三号组网卫星和1颗北斗二号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组网发射最短间隔仅17天,创造了北斗组网发射历史上高密度、高成功率的新纪录。
北斗之光惠及全球
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星座部署成功之后,北斗将在定位、授时、短数据等方面,焕发出强大的服务能力。如今,北斗已加入国际民航、国际海事、3GPP移动通信三大国际组织,还将为全球提供免费搜索救援服务。
最近一个时期,关于北斗的利好消息纷至沓来:中俄卫星导航合作项委会成立;中美、中欧卫星导航合作工作组成立;中俄卫星导航联合监测平台开通;中国与南亚、中亚、东盟、阿盟、非洲国家和组织建立合作机制……
目前,北斗系统应用产品已进入7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巴基斯坦的交通运输、港口管理,缅甸的土地规划、河运监管,老挝的精细农业、病虫灾害监管,到文莱的都市现代化建设、智慧旅游,中国北斗系统已大显身手。
2020年前后,北斗三号将最终完成全球组网,形成全球覆盖能力,届时,可在全球范围内提供高精度、全天候、全天时的导航、定位、授时服务。中国北斗系统必将以更加完美的姿态走向全世界,造福全人类。(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