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报2019年1月9日讯 深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政策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生态,对人才资源有难以抗拒的吸聚力,城市的自主创新、原始创新能力自然会不断提升,屡获“国奖”也是水到渠成。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日前在北京召开,深圳交出一份靓丽的成绩单:由18家深圳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主持或参与完成的16个项目获2018年度国家科技奖,取得历史第二好成绩。自2010年以来,深圳连年斩获国家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等,累计获得国家科技奖项达到115项。
相较于以往,深圳今年取得历史第二的好成绩,实属不易。2018年是《关于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方案》进入正式实施阶段的第一年,在遵循现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的前提下,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积极推进落实了提名制、定标定额评审等改革措施和创新举措。改革和创新,令国家科学技术奖更加公平公正,也更有公信力,与此同时也令竞争更加激烈。全面实行提名制后,使得提名数量大幅增加,增幅达38.9%。深圳的科技创新经受了考验,今年增幅最大的是科技进步奖通用项目,较2017年增加310项,增幅63.7%,而深圳荣获的16个获奖项目中,国家科技进步奖恰恰就占了13项!这表明,深圳的科技创新,有如烈火炼真金,火越旺金越纯。
真金不怕火炼,深圳屡获科创“国奖”的秘诀是什么?深圳对科技创新人才的吸引力是一个重要方面。这从此次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两位得主——哈尔滨工业大学刘永坦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钱七虎院士与深圳的缘分上可窥一斑。刘永坦院士曾于去年5月来访深圳,盛赞深圳是一座潜力无穷的城市;钱七虎院士更是多次来深参加有关城市地下空间、综合管廊、海绵城市技术创新等专业领域的论坛,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十分关注。两位院士能不约而同地与深圳结下深厚缘分,深圳能给不同科学领域的这两位院士留下深刻印象,从一个侧面显示出深圳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
人才是第一资源,在科技创新上体现得尤为突出。近年来,深圳不仅实施了“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等“柔性引才”措施,更为人才立法,以法治为深圳科技创新的人才资源建设保驾护航。创新是深圳的根与魂,创新根植于人才的创造之中。深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政策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生态,对人才资源有难以抗拒的吸聚力,城市的自主创新、原始创新能力自然会不断提升,屡获“国奖”也是水到渠成。
从深圳获奖分布中,可以知晓深圳科创屡屡获奖的另一秘诀——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凸显。此次深圳的获奖名单(通用项目)中,由企业主持或参与获奖的达13项之多,占通用项目我市获奖总数的92.9%。这也与深圳“6个90%在企业”的创新特点相吻合。企业充满创新活力,经济就有勃勃生机。深圳要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健全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更多运用市场化手段促进企业创新,为取得更多科创成果夯实基础。
在新的评奖体制中,深圳的获奖项目也显示出与过往全面开花不同的特点:集中在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土木建筑四类板块。这也说明深圳科创的发展方向,更要在优势领域发力,重点突破,不仅要国内领先,更要国际领先。国家科技奖对科创方向具有引领作用,深圳当继续深刻领会消化,打造更多可以推广的“秘诀”,在新的起点上,勇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