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行业资讯频道>科技>本日精选>

华为发布全球首款AI原生数据库和分布式存储

华为发布全球首款AI原生数据库和分布式存储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5月15日,华为在北京发布全球首款人工智能原生(AI-Native)数据库GaussDB和业界性能第一的分布式存储FusionStorage8.0,秉承“数据+智能”理念,重新定义了数据基础设施。

深圳特区报2019年5月16日讯 人类社会正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快速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基础设施正成为智能世界到来的核心驱动力;而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也成为各行各业加速智能化进程的必由之路。至此,全球领先的科技公司都在不约而同地抢占“构建数据基础设施”的高地。

5月15日,华为在北京发布全球首款人工智能原生(AI-Native)数据库GaussDB和业界性能第一的分布式存储FusionStorage8.0,秉承“数据+智能”理念,重新定义了数据基础设施。

为什么说重新定义?据了解,华为此次发布的GaussDB和FusionStorage8.0,首先升级了存储架构,不仅让存储效率大幅提升,引领存储智能化;其次是重新定义了数据处理平台,通过让数据分析更智能,使得加速实现数据价值。

华为常务董事、ICT战略与Marketing总裁汪涛表示,数据正成为新生产资料,智能正成为新生产力;通过构建数据建设帮助万物实现互联,华为已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数据基础设施是智能化的关键

先来看一组数据。根据牛津经济研究院的分析,数字经济的增长率是全球经济增长率的2.5倍;数字经济的投资收益率为非数字经济的6.7倍;到2025年,数字经济规模将高达23万亿美元。根据华为《全球产业展望GIV》预测,全球数据量将从2018年的32.5ZB快速增长到2025年的180ZB,却只有不到2%的企业数据被保存,其中得到分析利用的不足10%,数据价值没有得到充分释放;而在AI算力方面,企业需求为每三个月增长一倍,AI应用率到2025年将达80%。

汪涛指出,因为业务与数据的多样性、驱动计算的多样性等,使目前普遍单一的计算架构无法满足多场景、多数据类型的处理需求。例如,用CPU处理图像、神经网络等数据模型,功耗巨大、但算力只发挥不到系统的20%,有效使用多计算架构共存的异构平台,是解决算力稀缺且昂贵的关键。

的确如此,过去十年,随着企业应用的快速发展,IT系统形成一个个孤岛,数据无法共享、资源不能流动、管理和扩展复杂、存储效率等问题凸显。“传统数据分析平台无法适配AI引擎,不支持实时流处理,数据的价值也没有得到充分挖掘。”汪涛说。

如何打通传统IT的数据孤岛、实现数据的多样性算力,使业界对构筑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重新定义了数据基础设施

而华为此次面向全球发布的AI-Native数据库GaussDB和FusionStorage8.0,正是通过提升华为云能力,充分发挥多样性算力优势,并持续推进AI战略,重新定义了数据基础设施。据了解,华为分别围绕计算、存储和数据处理三个领域对数据基础设施做了升级。

在计算领域,华为引领多样性计算,推动计算架构多样性发展,让算力更充裕更经济。在存储领域,为应对存储效率低、管理复杂的问题,华为重定义存储架构,大幅提升效率,引领存储智能化。

在数据处理平台领域,为应对更实时和智能的需求分析,华为重定义数据处理平台,让分析更智能,加速实现数据价值。值得一提的是,基于Ascend芯片的Atlas智能计算,华为还实现了业界首个端边云协同的人工智能平台。

此外,华为在数据处理领域持续战略投资,并不断创新突破。传统企业数据处理以结构化数据为主,数据库+BI应用为主要模式;智能时代,数据处理从结构化数据向结构化+非结构化的多样性数据处理转变,以云和分布式技术为驱动力,数据库+大数据+AI相结合的现代数据处理平台成为主流。

目前华为提供全生命周期、全栈大数据平台服务。基于广泛认知的数据库生态,截至目前华为云共发布4大类13个数据库服务;基于全栈全场景AI解决方案,截至目前华为共发布有59个服务,160+的功能,实现“用得起、用得好、用得放心”的普惠AI;面向AI开发者,华为发布ModelArts一站式AI开发平台,降低人工智能使用门槛。在斯坦福大学发布的DAWNBench排名中,ModelArts获得AI训练和推理的双世界第一。华为将持续投资、推动数据处理平台的研发与创新,为客户提供更加丰富的数据库产品与服务。

两大能力实现业界革命性突破

汪涛在发布会上宣布,此次华为发布的全球首款AI-Native数据库GaussDB,是业界第一款支持ARM的企业级数据库;而新一代智能分布式存储FusionStorage8.0,能应对数据量激增、数据类型多样化和实时性数据分析三大挑战,均在业界处于领先地位。

作为全球首款AI-Native数据库,GaussDB有两大革命性突破:第一,首次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数据库的全生命周期流程,实现自运维、自管理、自调优和故障自诊断。在交易、分析和混合负载场景下,基于最优化理论,首创深度强化学习自调优算法,把业界平均性能提升60%。第二,支持异构计算,充分发挥X86/ARM/GPU/NPU多样性算力优势,最大化数据库性能,在权威标准测试集TPC-DS上,华为GaussDB排名第一。此外,GaussDB支持本地部署、私有云、公有云等多种场景。在华为云上,GaussDB为金融、互联网、物流、教育、汽车等行业客户提供全功能、高性能的云上数据仓服务。

而新一代智能分布式存储FusionStorage8.0,是通过重定义存储架构,从“Storage for AI”和“AI in Storage”两个维度实现效率大幅提升、引领存储智能化,共实现三大创新突破。

第一,分布式存储性能业界第一。单节点性能高达16.8万每秒读写速度(IOPS)和1毫秒以内时延,在业界标准测试SPC-1中排名第一,首次让分布式存储也可以承载企业关键应用。第二,首次实现一套存储同时支持块、文件、对象、HDFS协议,一套存储可支撑一个数据中心。第三,率先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存储全生命周期管理,从资源规划、业务发放、系统调优、风险预测、故障定位等方面实现智能运维管理。

汪涛总结道,创新是华为产品研发的核心文化,华为将持续发挥“联接+计算+云”的协同优势,引领ICT产业发展,打造智能时代的发动机。

“数据+智能”将改变各行各业

那么,有了这样一款“数据+智能”的基础设施产品能为各行各业带来哪些改变?汪涛说,“数据+智能”将改变各行各业。

汪涛介绍,在自动驾驶领域,“数据+智能”正在支撑海量数据的高效处理。以L5级别的自动驾驶为例,每辆车每天产生数据64TB,从开发到量产需积累100亿公里以上的自动驾驶里程经验、过程中将产生数据超50EB。而华为云自动驾驶云服务Octopus覆盖提供3万个虚拟场景仿真测试,让模型训练速度提升80%,开发周期从“月”缩短到“周”。

“数据+智能”也应用在金融安全领域,使金融风控要求处理时间小于100毫秒。而传统金融风控平台,根本无法满足百毫秒内业务需求。据了解,基于大数据、内存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华为金融实时风控解决方案能实现千万维度数据量,30毫秒内完成风控计算。2018年,这套系统帮助招行减少交易损失5000多万美元,降低风险发生率83%。

汪涛说,2018年,青海实现连续9天清洁能源供电,所有用电均来自水电、太阳能以及风电等清洁能源,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这背后是电力供应与市场用电需求的精准匹配,华为通过与青海电力公司共建了大数据中心,通过发电、配电和用电三方数据共享和分析,实现发用电预测准确率达到97%以上。令人兴奋的是,青海省计划到2030年建成100%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实现全年365天清洁能源供电。

此外,“数据+智能”还在保护生态环境。在哥斯达黎加热带雨林中,Rainforests公司部署的太阳能雨林监听设备覆盖了2500平方公里的雨林区域。借助华为云的海量数据存储和智能分析能力,对纷繁复杂的雨林音频进行实时处理和精准识别,第一时间分辨出电锯和卡车的噪音,阻止盗伐行为。

汪涛表示,未来,华为将持续创新与投入,与合作伙伴一起重新定义数据基础设施,构筑面向多样性计算的完善生态,推进产业智能化进程。(雨濛)

[责任编辑:田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