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2019年12月11日讯 国家统计局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5%,涨幅比上月扩大0.7个百分点。1至11月平均,CPI同比上涨2.8%。专家分析,猪肉等食品价格上涨是CPI上升的主因,从全年来看,我国物价运行总体平稳。
习惯日常记账的上海白领吴月发现,11月的账单呈现明显的“分化”。
“一方面,超市里物美价廉的食品增多了,比较明显的是蔬菜水果,比如苹果、梨较年中最贵时的每斤约10元、8元,下降到了5元、4元;尽管青椒、西红柿等贵了,但常吃的生菜、鸡毛菜等价格比之前便宜。”吴月说,但同时市场上猪肉价格仍然较高,牛羊肉价格也有上涨,一些餐厅里红烧肉、猪肉水饺等菜肴价格变高了。
她的感受得到了数据印证。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11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9.1%,影响CPI上涨约3.72个百分点。食品中,鲜果价格同比下降6.8%,降幅比上月扩大6.5个百分点;鲜菜价格由上月下降转为上涨3.9%;猪肉价格上涨110.2%,牛肉、羊肉、鸡肉、鸭肉和鸡蛋价格涨幅在11.8%至25.7%之间。
“11月份,国内物价运行总体稳定,但猪肉等价格上涨的结构性矛盾仍比较突出。”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研究员郭丽岩测算,11月猪肉价格上涨对CPI涨幅的贡献近六成。
近期,农业农村部、商务部等的监测显示,11月份猪肉价格按周逐步回落。为何价格回落了,同比涨幅仍然较大?
郭丽岩分析,11月份,猪肉价格(36个大中城市精瘦肉平均价格)从月初每斤超过34元逐步回落到月底的31元以下,这是时点价格变化,但全月平均价格较10月份平均价格仍明显上涨。同时,由于去年同期基数较低,今年11月份猪肉价格同比涨幅仍超过110%。
从非食品来看,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和娱乐、衣着价格同比分别上涨2%、1.7%和1.1%,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2.8%。
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院长田国强分析,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和娱乐等价格上涨,折射居民消费升级势头,非食品价格稳中略涨将是一个长期趋势。
专家分析,1至11月,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只有1.7%,这也显示当前总体通货膨胀压力实际上并不大。
未来CPI走势如何?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认为,总体上看,非食品价格上涨动力不足,核心CPI仍将在相对较低水平。预计近期CPI仍将处于高位,随着猪肉价格走稳后回落,2020年一季度之后CPI可能明显回落。
郭丽岩分析,从今年全年看,我国物价平稳运行基础较为稳固,预计全年CPI涨幅能够保持在3%左右的年度预期调控目标范围之内。明年物价形势预计呈前高后低走势,总体有望保持平稳运行,不存在物价全面上涨的基础。
针对猪肉价格的上涨,从中央到地方正多措并举稳定生猪供应。与此同时,在物价结构性上涨的背景下,更要关注人民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记者从国家发展改革委了解到,今年以来,各地已累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78.5亿元,惠及困难群众达2.96亿人次,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食品价格上涨对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影响。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抓好政策措施落实,多措并举保障市场基本稳定和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不受影响。要继续加力促进生猪生产,多渠道增加肉类供给,兜底基本民生,密切监测预测价格变化。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说,商务部将继续鼓励进口企业拓展多元化进口来源,积极增加优质肉类进口,预计全年肉类进口量将超600万吨。此外,将做好元旦春节期间储备肉投放准备工作,继续投放中央储备肉,增加节日市场供应,保障消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