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2020年6月10日讯 “6·18”作为上半年最大的网络购物节已经开启。数据显示,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成交额同比2019年均出现大幅增长,消费电子、家电、美妆、服装等销售火爆。实际上,近几个月,从国家到地方,从线上到线下,都已举办了形式多样的购物节,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稳定消费预期、提振消费信心、培育壮大消费增长新动能、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是促进经济恢复的重要动力。而购物节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今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举办了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购物节,有效地刺激了消费市场,成为促消费的生力军。
形式多样
受疫情影响,国内消费需求受到一定的抑制。数据显示,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580亿元,同比下降19%。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之后,举办购物节拉动消费成为从国家到地方的共同选择。
4月28日至5月10日,由商务部等多部门共同主办的第二届“双品网购节”举办,天猫、京东、拼多多等各大电商都参与其中。即将到来的6月13日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也成为举办购物节的契机。据文旅部介绍,多家网络平台将联合举办“非遗购物节”,非遗相关单位、企业和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将在各网络平台开展销售活动。各地也将在历史文化街区、非遗老字号等场所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线下“非遗购物节”活动。
5月以来,各地的购物节也多了起来。广东启动“家520”购物节,将持续至7月31日;福建举办“全闽乐购”购物节,全省大型百货店、购物中心、综合大卖场等实体商贸流通企业推出品牌让利、产品上新、联合促销等形式多样的优惠活动刺激大众消费;“2020大连购物节·0411消费季”也在5月底开幕,将持续至10月8日。
在各地举办的购物节中,影响力最大的当属上海的“五五购物节”。5月4日,上海首创的大规模消费节庆活动“五五购物节”正式开启。据介绍,这次购物节通过“政策+活动”的双轮驱动,强化市区联合、政企联手、全城联动,做到本地平台、商家、终端产品全覆盖、全市消费人群全覆盖,最大限度激发市场主体和平台企业积极性,最大限度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着力打造最新最潮最划算的购物盛宴、消费狂欢。6月,为延续“五五购物节”热度,首届上海夜生活节也于近期举办。
成绩亮眼
数据显示,各个购物节成绩亮眼,对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持续12天的“双品网购节”吸引了115家电商企业、10万多个品牌、100万多家店铺参加,总销售额达1825.1亿元,较首届增长1.37倍。此次“双品网购节”还充分利用直播带动销售,直播场次超过70万场,观看人次超过29亿。
翼支付的“嗨5生活节”和银联云闪付的“银联62节”,都对消费市场起到了较强的拉动作用。其中,今年“嗨5生活节”参与活动用户数量近400万,短时间内在衣、食、住、行四大民生领域带动居民消费。拿银联云闪付来说,不但参与商户数量迅速增长,覆盖范围也从原先消费集中的一二线城市,逐渐延伸至县城和农村。
上海的“五五购物节”成绩更是亮眼。截至5月底,上海已先后举办了84项重点活动和470余项特色活动。数据显示,购物节期间线上销售保持快速增长,5月,上海全市网络零售额近1000亿元,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13%,主要快递企业揽件数同比增长17.9%。
电商领域,拼多多上海商家和品牌销售额、叮咚买菜上海地区销售额同比增长均超过1倍。线下实体商家也持续回暖,5月支付端大数据监测的上海市线下实物消费达1443.6亿元,基本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其中部分重点监测样本企业销售快速增长,如奕欧来购物村、第一八佰伴、新世界大丸百货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66.9%、45%和18%。
正在进行的“6·18”也已传出靓丽的业绩。京东方面表示,截至6月1日下午2点,京东“6·18”成交额同比增长74%;截至6月1日下午2点50分,包括京东平台订单和开放业务订单在内,京东物流出库量已超去年全天。天猫官方数据也显示,“6·18”开售10小时成交额同比猛增50%;不到半天,成交额已超过去年全天。
提振信心
业内人士认为,疫情期间,线上消费成为消费市场主力,而疫情后期需要及时恢复线下消费场景。利用消费券以及购物节等形式,刺激潜在消费需求,增强线下消费动力,是助力经济快速回暖的重要举措。其具有见效快、杠杆高、易监测等明显优势,成为经济恢复的重要抓手,同时这些促销手段也能够在短期内提振消费市场的信心。
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司长骞芳莉表示,当前正是扩大消费的关键时期,举办购物节庆活动既能帮助受疫情影响的产品销售,还能帮助外贸生产企业拓展内销渠道,对冲外需下滑影响,形成供需两旺的良性循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模式创新和消费创新正被不断激发,技术发展与规模效应将在未来消费市场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以拼多多为例,其与上海新世界大丸百货、国美、百联集团等企业达成合作,在“五五购物节”期间进行联动促销和百亿补贴,还联合20多个产业带推出出厂价再打六折活动,与上海市政府合作启动覆盖1000家上海外贸企业的出口转内销大型活动。
随着购物节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创新,其不仅是针对短期消费的回补和恢复,更是适应消费变革和社会发展的大方向、大趋势,加速流通和零售现代化进程的举措。随着近期更多消费购物节的举办,其消费促进效应将得到更好的释放。
多样购物节带动 产业链全面复苏
在各种消费节中,企业让利是消费者期待的重头戏。例如上海的“五五购物节”中,拼多多、欧莱雅、特斯拉等中外企业代表联袂登场,开启促销活动。这些企业的让利,其意义不仅仅在于提升自身的营业额,而是会带动整个产业链的恢复。
消费券、消费节让利等刺激消费的措施,其目的在于提升商家的现金流,推动经济要素的流转,而非仅仅为了提升商家的利润。用更低的利润,带动更多的销售,意味着更多地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走出困境。从这个角度看,参加购物节的企业,主动让利于消费者,既是通过促销以增加自身现金流,也是主动承担社会义务,实现了零售企业、消费者、制造业、社会的多赢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机制中,大型电商平台可以发挥独特的优势。
大型平台本身也是一个体量巨大的企业,自身的调节能力更强。比如,像拼多多这样的生态型平台协同政府,在五五购物节到来之际将“百亿补贴”活动,从线上扩展到线下实体,拿出25亿元的现金消费补贴参与“五五购物节”,开启55折购车、现金消费券等活动,拉动线下消费,其本质就是拿出自己的利润,刺激消费,带动产业链发展。
事实上,大型平台不但带动更多企业参与到购物节,在疫情之后这个特殊时期,还能促使这些参与购物节的企业平衡好自身、消费者、生产厂家等多方面的关系。
随着电商产业链的成熟,互联网大平台有较强的产业链动员、整合能力,可以选择产业链上游带动作用强或横向关联行业多的品类。此外,可协调、动员商家降低利润,进而增加现金流的规模、速度从而刺激消费,使得消费券、消费节的刺激效应,沿着产业链横向与纵向扩展、联动。在整个热烈欢腾的购物热情之外,是零售业、制造业的具体发力。
如果从产业链的角度去理解,购物节的意义不仅仅体现在人头攒动的商场,亮眼的各项数据之外,是企业、消费者、制造业、社会的深层次多赢。(陈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