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PCT提交国际专利申请是企业进行海外专利布局的重要途径,因此城市的PCT专利申请态势是体现其产业在全球战略布局的重要方面。
根据对国际知识产权组织(WIPO)的PCT专利数据库的分析统计,截止到2016年底,深圳累计PCT专利69347件。在全球性的创新活动活跃的城市当中,深圳居第二名,仅落后日本东京的261308件,但领先美国硅谷的59762件。
根据2007年—2016年的近10年PCT公布量,只有深圳和东京呈现比较稳定的增长趋势。硅谷自2013年达到最高峰之后反而呈现下滑,仅有2016年略微回升。再由2011年—2016年近5年的平均增长率来看,深圳市的平均增长率为17.79%,远高于东京的7.15%、硅谷的4.98%、首尔的3.86%,说明深圳企业的创新能力及全球专利布局能力突出,海外布局较为积极。
再比较东京、硅谷与深圳PCT专利申请前三名城市的专利布局情况。
东京的PCT专利申请人中,三菱电机拥有超过18万件PCT专利,占东京PCT专利量的70%以上。东京PCT专利的技术领域分布十分发散而广泛,前五大技术领域依序分别是:半导体技术、信息技术、生物医疗技术、光电技术、图像通信技术。
而硅谷的PCT专利,前三大申请人分别是:英特尔、苹果、思科。其中英特尔超过11000件,苹果超过3500件、思科超过2000件。硅谷的PCT专利,前五大技术领域分别是:信息技术、半导体技术、数字信息传输技术、生物医疗技术、无线通信网络技术。前五大技术领域约占专利总量40%以上。
深圳市PCT专利申请分布相对集中,前五大技术领域依序分别是:无线通信网络技术、数字信息传输技术、信息技术、电通信传输技术、图像通信技术。前五大技术领域约占专利总量60%以上。其中,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的PCT专利申请量都超过3000件,遥遥领先其它企业;PCT专利申请量前10名企业占全市总量的51.02%,可见大中型企业是深圳市PCT专利申请的主体。
深圳与硅谷、东京的PCT专利申请相同之处,皆是以企业为主体,不同之处在于主要技术领域有不同侧重点:深圳的技术分布较为集中,硅谷和东京的技术分布较为发散;深圳最主要的技术在于无线通信网络,硅谷和东京则是信息技术与半导体。
4月26日是世界知识产权日,深圳市知识产权局发布《深圳市2016年度知识产权统计分析报告》。报告显示,深圳各项知识产权指标呈现较大幅度增长,知识产权创造数量与质量明显提升,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更加优化。
广东省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谢红表示,知识产权已成为地区创新能力的直观指标,知识产权制度的重要性在深圳这座创新城市得到了充分体现和运用。报告项目负责人、深圳德高行CEO白波认为,深圳也存在一些不足:如高校与科研机构的数量有限,导致高端研发支撑不足;知识产权创造仍依赖大中型企业,小微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和创造能力有待提升等。亟须在“十三五”期间认真加以解决,从而为深圳市建设成为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国际知识产权先驱城市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量
有效发明专利总量全国第二
专利申请量是体现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创新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截止到2016年底,深圳市国内专利申请量为145294件,同比增长37.74%,远高于“十二五”期间的年均增长率13.52%。
其中,发明专利申请56336件,申请量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名,同比增长40.74%,远高于同期全国平均增长率21.5%。目前全国发明专利年申请量超过5万件的城市只有北京、深圳和上海。深圳累计发明专利申请337122件,累计国内有效发明专利达到95369件,同比增长13.67%,国内有效发明专利量居全国各大城市中第二名,仅次于北京;每万人国内有效发明专利80.09件,居全国各大城市中第一名。
比较深圳2016年19492亿元的GDP,每亿元GDP产出的专利申请量为7.45件,居全国各大中型城市的第三名,仅次于成都与北京。
而通过统计学相关度分析,自2001年以来,深圳市专利申请量与GDP的相关度高达0.9799,居全国各大城市中首位。数据显示,深圳市专利申请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专利申请支撑了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又推动了专利申请。
同期,深圳市商标注册申请量、注册核准量及累计有效注册商标数量分别为253275件、139763件和555421件,分别同比增长39.76%、18.22%和35.43%。
截至2016年底,深圳市新增中国驰名商标4件,深圳累计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66件;新增广东省著名商标34件,累计拥有广东省著名商标506件。深圳市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量43550件,同比增长20.45%,占全国登记总量的10.68%。
同期,深圳市国内专利授权75043件,同比增长4.05%;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7666件,同比增长4.18%,授权量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名。目前全国发明专利年授权量超过1.5万件的城市只有北京、上海和深圳。
质量
企业专利占申请总量95%
除了专利数量,业界也关注专利质量,尤其是有效发明专利密度。
截至2016年底,深圳市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总量达到了95369件,仅次于北京,而发明专利密度达到80.09件/万人,高全国平均水平(7.98件/万人)一个数量级,居全国之首。
“深圳市作为全国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发明专利密度在全国起到了示范、引领与带头作用,为接下来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深圳市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称。
而有效发明专利维持年限分析方面,截止到2016年,深圳有效发明专利中维持年限超过6年的专利占比73.84%,远高于北京54.89%、上海57.36%、杭州44.43%、广州44.53%,居全国第一名。数据显示,深圳有效发明中维持年限3—10年的专利占总量的82.29%,维持年限超过10年的专利占比为17.20%。
白波介绍,我国发明专利保护期限为20年,维持年限越长则维持年费越高,只有具有真正市场价值的专利企业才有动力去维持有效。从维持年限的分布可见,深圳国内有效发明的整体质量居全国各大中城市的前列,丰富了“深圳质量”的内涵。
截止到2016年底,企业作为专利权人的专利(职务发明)占申请总量的95.20%,其余专利权人为个人、科研机构或大专院校等(非职务发明),该比重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可见深圳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地位非常明显,有效支撑了深圳的“六个90%”:90%的创新型企业是本土企业,90%的研发人员在企业,90%的科研投入来源于企业,90%的专利生产于企业,90%的研发机构建在企业,90%以上的重大科技项目发明专利来源于龙头企业。
记者结合上述报告统计发现,2016年,深圳市国内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及PCT专利申请量三项重要指标前两名都先后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其中,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申请量超过5000件,而华为技术和华为终端两家公司都跻身发明专利授权量前十,总量超过3000件。
而申请量前500名的企业专利申请总量为53066件,占深圳市申请总量的36.52%;发明专利申请总量33201件,占深圳发明专利申请总量的58.93%。可见,大中型企业仍然是深圳市专利申请的主体,企业创新能力与专利申请呈正相关关系。
分布
南山龙岗贡献七成有效发明专利量
由于产业结构差异,2016年,深圳各区在专利申请数量、授权数量、专利类型的分布、有效发明专利数量都存在差异。
GDP全国排名第三、广东省排名第一的南山区,作为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区,企业整体的自主创新能力突出,专利申请与授权量均处于领先地位,尤其更重视发明专利的申请。针对有效发明专利数量,中大型企业集中的南山区与龙岗区合计占了全市的70.43%。南山区有效专利发明密度高达304.39件/万人,重要专利申请人包括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等。
白波认为,有效发明专利密度高的南山、龙岗区研发创新和专利申请由大中型企业和机构所主导;而有效发明专利密度低的宝安和罗湖区,中小微企业专利申请活跃但偏重实用新型的申请,与各区的产业发展重点基本相符。
2016年,深圳市PCT专利申请年增率为47.64%,其中,宝安区与龙华区的增长势头最强,都超过100%,分别是145.61%与134.16%。针对各区PCT国际专利申请情况,PCT专利申请大户华为、中兴、腾讯分别位于龙岗区、南山区和福田区,为三个区的PCT专利申请量居全市前三名做了贡献。宝安区虽然没有超过百件的专利申请大户的突出表现,但中小型企业表现活跃,整体PCT申请总量首次超过千件。
值得关注的是深圳高新区专利申请授权情况。深圳高新区包括南山区科技园园区、深圳湾园区、留仙洞园区、大沙河创新走廊等区域,是深圳发明专利申请集中区,知识产权工作基础扎实,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能力突出。2016年国内专利申请总量为31123件,同比增加39.55%,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19951件,同比增加46.01%,两者均高于深圳整体的平均水平。
高新区2016年专利授权总量为18715件,同比增加37.63%,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6705件,同比增加9.95%。拥有有效发明专利33857件,占全市有效发明总量的35.50%。高新区2016年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为7808件,占全市申请总量的39.74%,同比增长52.47%,超过深圳全市的平均增长率。深圳高新区还分别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和“专利审查员实践基地”,为引进国家资源推动全市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对话
专利数量仅是一个比较维度
记者:分析深圳知识产权数据,你们比较看重哪几个指标?
白波(《报告》项目负责人、深圳德高行CEO):深圳市国内专利(三种类型合计)申请量、授权量;发明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授权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深圳市每万人国内有效发明专利量;深圳市每亿元GDP的专利申请量;有效发明专利的维持年限(年限越长则质量越高)。
记者:从深圳专利申请数据分析看,深圳PCT排在全球第二,这是去年第一次排第二吗?现在都在说对标硅谷,就专利数据而言,你觉得深圳与硅谷比较,有哪些优劣势?
白波:首先,硅谷的概念不是一个行政区域,而是包含了旧金山湾区南部一些市县等地区的总和,不像深圳、东京、首尔、巴黎、纽约、伦敦、法兰克福均为独立的城市或行政区域。为统一PCT专利量统计口径,硅谷则包含了若干个地区数量的总和。实际上从2010年开始,深圳市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已经在如上对标的国际创新城市中跃居第二位,并一直保持至今。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至2016年深圳市PCT专利申请量年平均增速达17.79%,远高于第一位东京7.15%的年增速。
其次,就PCT专利数量而言,说明深圳市企业的创新能力及全球专利布局能力十分突出,海外专利布局意识也非常强烈。深圳市与东京和硅谷不同之处,在于主要技术领域的分布各有侧重,比如,深圳市最主要的技术在于无线通信网络、数字信息传输等,东京与硅谷则是信息技术与半导体。
专利数量的比较,仅是测度创新水平其中的一个维度,所以硅谷与深圳不能仅用专利数量做简单比较。一个城市或区域的产业布局与综合创新能力的体现,绝非各产业由一群科技企业聚集在一起就能满足的,需要全方位多维度的软硬基础条件的配套。比如,一流的大学及科研机构、科技项目孵化的体制与机制、产学研一体化、金融机构、VC/PE等民间投资机构、产业供应链成熟度、人才政策等。深圳市在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经验和成就,已经基本具备这样的条件,跻身全球创新发展领先城市之列,指日可待。
记者: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专利申请有哪些必要性?对于地方政府而言,专利申请有哪些必要性?
白波:对于中小企业尤其是拥有技术的科技类企业而言,首先要考虑如何将自己的技术成果转化为专利,对产品形成一定的保护壁垒。进而通过不断研发与专利布局的实施,构成企业在市场中核心竞争能力。对政府而言,鼓励与支持企业重视技术创新,通过专利的创造与保护措施,能快速助力与培养各产业极具竞争优势的企业,对区域产业的规划、调整与布局会有较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