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法眼看深圳>

提升市民文明素养深圳可作出表率

提升市民文明素养深圳可作出表率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文明对一座城市意味着什么?市民文明素养的含义是什么?提升全民文明素养有何深远意义?近日深晚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多位专家,看看他们对《纲要》有着怎样独到的见解。

2005年至今,深圳已经连续4次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日前,深圳颁布《深圳市民文明素养提升行动纲要(2017~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将开展“修心”、“养德”、“守法”、“尚智”、“崇文”、“健体”六大行动,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养。

文明对一座城市意味着什么?市民文明素养的含义是什么?提升全民文明素养有何深远意义?近日深晚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多位专家,看看他们对《纲要》有着怎样独到的见解。

文明素养是决定个人评价重要因素

深圳大学教授 王庆国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当中,对文明素养的重视可能有所降低。王庆国告诉深晚记者,此次从政府层面重视市民文明素养的提升,意义重大。“在未来,单位招聘可能不光看应聘者的学历、技能,还会看应聘者的文明素养水平。”

一个人的品行修养是由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共同造就,如今深圳颁布《纲要》,政府也在个人品行修养方面进行着大方向的引导和重视。王庆国认为,这点意义重大,对整个社会来讲,可能会改变以前只看个人技能的评价方式:“反过来也会影响孩子的成长,未来家长可能不单单只关注小孩的学习成绩、课外班等等,还会重视对孩子文明素养的养成。”

在深圳生活了30年,近几年深圳在文明上的进步极大。“出行排队、公共场合不抽烟、遛狗自觉用牵引绳,很多来深圳的朋友都对这些赞叹不已。”王庆国建议,重视人的文明素养,政府要加快建立起个人综合信用记录体系,将不文明、违法等行为记录下来:“用照片举例,用人单位可根据信用记录,从文明素养方面进一步考核此人。”他表示现在深圳硬件设施完善,今后市民文明素养提高,不但能增强深圳市民自身的幸福感,也会给全国其他城市带来表率作用。

六大行动贴近深圳年轻化的城市生活

深圳市人大代表 李继朝

年轻富有活力的深圳,市民文明素质相对较高。李继朝告诉深晚记者,但从最近共享单车频频遭破坏等事件看来,全民文明素养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此时《纲要》的颁布格外及时。

“随意破坏单车、乱扔乱丢单车,近期共享单车暴露出了一些市民的不文明行为,这样的文明素养达不到现代化城市的要求。”李继朝表示,日前深圳颁布的《纲要》具有倡导作用,“修心”、“养德”、“守法”、“尚智”、“崇文”、“健体”六大行动类似于以前的“德智体美劳”、“五讲四美”,但不同在于,它更贴近深圳市民年轻化的城市生活。

六大行动中,李继朝认为最关键的是修心的崇文。“多读书、多读有意义的书,市民通过阅读改变自身文化素养同时,也是一个修心的过程。”他表示文明素养提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同文化的积淀,需要一代人一代人互相影响。“此次《纲要》颁布得非常必要和及时,希望更多深圳人投身到读书学习中,让城市因每个人而变得更文明、更美好。”

《纲要》有着鲜明的深圳特色

深圳市社科院文化所副研究员 杨立青

深圳是座移民城市,外来务工人员众多,受限于就业、教育等社会条件,很多人难以对城市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这也给深圳城市管理和社会建设带来困扰。杨立青认为,日前深圳颁布的《纲要》在这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意义。

“就《纲要》的目标而言,正如中国崛起要求培育与大国地位相适应的‘大国国民’一样,深圳作为国内外著名的特大型经济城市和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同样需要培育‘大市市民’,即努力培育适应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发展的文明市民。”杨立青表示,《纲要》对市民文明素养提升的行动设计,是从内、外两个层面来展开的,这主要体现在六大行动上。六大行动从字面上看,是从市民的内在修为角度着眼的,但从具体的推进举措上,则又是与政府、社会的外在支撑分不开的,比如“崇文”行动就是如此:崇文既是市民的个人行为,也与政府对文化发展的高度重视及其提供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等社会支持息息相关。

深圳并不是第一个实施此类行动的城市,但杨立青认为《纲要》体现出了浓郁的深圳特色。“六大行动涵盖了市民文明素养的方方面面,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化设计,这与深圳城市的现代化、国际化目标是紧密结合的。”杨立青表示,《纲要》还从加强组织领导、加大经费投入和宣传力度、推动工作创新和强化顶层设计等方面着手,为行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因而也就具有很强的可实施性。

法律素养应体现在尊重秩序、遵守规则上

北京市炜衡(深圳)律师事务所律师 陈伟

守法是《纲要》的六大行动之一,据了解守法行动将致力于提升市民法治素养,主要包括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开展文明守法实践、推进社会诚信建设三方面的内容。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陈伟此前参与过多次普法活动,他认为:“把冰冷的法条变成真实的案例,这样的普法效果格外有效。”

深圳市民的法律素养应该体现在尊重秩序、遵守规则上。“每一个成年人主动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拒绝家庭暴力等,每个人把法律行为养成为个人生活习惯,那么全民素养自然就提升了。”陈伟认为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很有必要:“很多人认为法律是高高在上的,实际上法律是和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

陈伟表示,全民法律素养提高,很多市民遇到问题,第一个想法将会是用法律的、理性的方式来解决,而非用暴力等方法,长此以往社会秩序也会得到大幅度改善。

手机扫一扫打开当前页面
[责任编辑:严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