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清平
四、投资消费并驾齐驱,呈现发展新面貌
——投资规模开创新局面。绵竹市固定资产投资从2008年的地震灾后重建,到2010年灾后重建全面完成,固定资产三年内持续走高,到“十二五”期后的回落常态化投资。2017年,我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207.5亿元,是震前(07年)的10.4倍,高于震后集中建设(09年)20.3%。
——消费市场呈现新气象。 震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不断完善,流通市场档次和水平逐年提升,市场活力不断增强,城乡居民购物环境不断改善,已经形成了大中型商场与各类集贸市场相结合的商品市场格局,商品流通市场繁荣活跃。2017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02.9亿元,是震前(07年)的2.1倍,实现年均增长12.0%的高速发展。
五、城乡发展协调推进,生活质量不断改进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震后,随着国家、市、市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及就业渠道的拓宽,绵竹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17年城镇乡居民收入在稳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437元,较08年增长1.9倍,年均增长12.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855元,较08年增长1.9倍,年均增长12.7%。
——内需消费不断优化。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达到20159元,较08年增长1.2倍,平均每年递增9.1%。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由08年的45.4%降至37.1%,下降8.3个百分点。
——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震后,绵竹市城镇化人口逐年递增,城镇化率逐年增长,2017年绵竹市城镇化率达到49.5%,较08年增长7.8个百分点。
六、旅游事业快速发展,城市建设不断完善
——全域旅游全面铺开。震后,绵竹市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旅游事业取得快速发展。2017年全市旅游总收入实现50.03亿元,较08年增长15.2倍,年均增长36.3%,接待国内外游客526.4万人次,较08年增长6.8倍,年均增长25.7%。
——城市环境不断优化。震后,通过对口援建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使绵竹市城面貌呈现出焕然一新的景象。截止2017年底,全市建成区绿地面积达到513.85公顷,建成区绿地率36.7%,较08年提高5.8个百分点,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1.9%,较08年提高15.7个百分点。全市人均绿地达12.25平方米,较08年人均增长4.2平方米。成为名副其实的园林城市。
注: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单位;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1000万以上的单位;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以上的企业,现沿用2011年标准。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3年以前为农民人均纯收入,2014年起调整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