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16日,台风“山竹”登陆深圳,次日,整个城市满目疮痍,尽管倒伏的树木阻挡了道路,巡察工作照常进行。
“我已经出发了,大家注意安全,我帮你们探探哪条路顺畅。”大家一大早就在微信群收到方施健组长的信息。和往常一样,他是全组第一个到达巡察地点。
在群众眼中,巡察工作一直蒙着一层“神秘面纱”,巡察工作究竟是如何开展的?巡察干部们为何能有“火眼金睛”在千头万绪中发现问题的“蛛丝马迹”?
今天,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位
南山区的巡察干部,
让他来告诉你
修炼多年的“武林秘籍”~~~
他就是——南山区首届纪检监察之星
西丽街道纪工委书记、派出西丽街道监察组组长
方施健
在巡察战线上,方施健已然炼成了一位“老兵”。截至目前,南山区委一共进行了五轮巡察,方施健就参与了三轮,其中包括南山区委的第一轮巡察和南山区参加的第一轮区级交叉巡察(全市第二轮)。在两个“第一轮”中分别担任组长、副组长,是组织对方施健充分的信任和认可,也是巨大的挑战和考验。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成长为“巡察尖兵”,背后是砥志研思、力学笃行。
面对巡察的重重困难,让我们一起来看他如何见招拆招~
第一招“易筋经——强筋健骨”
窗外已是秋夜虫鸣、月光如水,在巡察组临时办公室里,方施健和几个巡察组成员还在伏案翻阅卷宗。他抓起手机看了下时间,已是深夜11点。
包括方施健在内,交叉巡察组的成员共有8名,来自南山区不同的部门,要在35个工作日内完成对某区两个单位党组织的巡察,而他们大多数都是首次参与巡察工作的新兵,不仅组员相互之间不熟悉,对巡察工作也是一知半解。新工作、新环境、新伙伴,作为组长的方施健感到处处都是挑战。
时间紧,任务重,考验的也是大家的身体素质。由于环境的不适应和远距离通勤,方施健一到目的地就得了急性肠胃炎,好几个组员也相继患了感冒。
困难一重重摆在面前,首先要破解的难题就是如何建一支团结协作、作风过硬、能打敢拼的队伍。
得知组里的赵晓明是一位长跑爱好者,方组长立刻发起倡议,由赵晓明带队,大家每天早晚一起跑步、锻炼。“厉害,这么快就挑战5公里了” “向组长看齐”……在巡察组的微信群里,“咕咚”打卡成了组员们工作之余的日常。“跑团”的建立不仅带给大家良好的身体状态,也让巡察组员们迅速熟悉起来。
“我已经能一口气跑十几公里了!”组员陈瑶说,大家早已经成为了一家人,“直到现在,巡察组都解散四个月了,我们还天天在群里跑步打卡,互相问候,大家虽然都回到了各自的工作岗位,可心还在一起。”
第二招“洗髓经——修炼内功”
巡察工作是“全面政治体检”,巡察干部必须善听弦外之音,细辨蛛丝马迹,从隐藏在各种材料的字里行间中,从谈话了解、调研走访、明查暗访中发现问题线索。面对一队巡察经验不足的新兵,方组长亟需破解的第二个难题就是如何快速修炼“内功”,提高队伍战斗力。
早在巡察进驻前,方施健就详细了解了小组成员的背景和专长,工作伊始便进行了针对性的分工。“集中谈话的时候分成三个小组,每组两人,谈话内容各有侧重,根据组员的特长来定。”方施健说:“谈话结束后,再按工作内容分成联络协调组、信访核查组、文字综合组三个小组,有两个组员有财务审计相关工作从业经验,就主要负责核查财务、工程类材料。”
“谈话是一场‘心理战’,准备足了,底气就足,才有可能出实效。”方施健说,“谈话还要讲究策略,有时候要‘迂回包抄’,有时候要‘单刀直入’,还要善于从情绪波动中顺藤摸瓜、窥斑见豹。”为了让大家迅速提升巡察工作技能,巡察组每天下午下班前召开碰头会,集中学习,交流发现和所得,提出问题和困惑,不仅信息得到相互印证,同时方组长也为大家答疑解惑,传授经验,共同想方设法解决难题。
“我们要什么资料,对方完全提供给我们,至于能发现什么问题,靠的是自己的本事。”为了不遗漏任何一个问题线索,方施健用的都是 “笨”办法,对照相关的资料和政策文件,一句句分析、一个个核对,财务审计一定要看到原始票据。
虽说“笨”办法,但能出实效。“会议记录与谈话内容不一致,需要再了解”、“财务凭证原始资料不完整”、“工程项目资料有疑问需要实地走访”……随着问题线索一一浮现,大伙儿发现问题的能力也在学习中不断提升。
第三招“乾坤大挪移——借力打力”
“这里与南山区有很多不同,前期我准备的巡察要点很多都没派上用场。”方施健有些无奈地说。第一次参与交叉巡察,方施健深感责任重大,进驻前一个月就通过研究南山区相同部门存在的问题,准备了满满四页纸的问题清单,要求被巡察单位提前按清单准备材料。结果没想到的是,因为两地组织架构和制度体系的不同,相同职能的单位问题却大不一样。
如何迅速熟悉当地情况,精准查找问题,这是方施健亟需破解的第三个难题。
经过前两周的集中谈话和材料核查,方施健已经掌握了大致情况,林林总总发现不少“小问题”,但始终缺少“重大突破”。
方施健决定“绕开”被巡察单位,从外围“包抄”。尽管人生地不熟,他依然想尽办法整合资源寻求帮助。他多次主动汇报,争取当地纪委书记和分管区领导的支持,从领导层面全局性地了解被巡察单位总体情况,他又主动联系上级主管部门,学习取经、调取资料,还找到当地的老同事、老朋友牵线搭桥、多方了解当地实际情况。
经过两个月的交叉巡察,方施健所带领的交叉巡察组共发现问题44个,在全市四个交叉巡察小组中,找出的问题数量最多,质量也非常高。
巡察结束后,该区区委巡察办这样评价:“方施健政治站位高,党性强,讲原则,能精准把握巡视巡察政策;巡察工作能力强,业务水平高,善于发现、分析、总结问题,提交的巡察报告实事求是、全面深入、客观准确;模范带头作用明显,巡察队伍有战斗力,勇于攻坚克难,严于自律,很好地完成了巡察任务。”
做一名永远在路上的“侦察兵”
这些赞美之词不仅属于方施健,对于每个巡察工作者,都经历了一步一个脚印,艰难跋涉的过程。
方施健作为南山区委巡察工作首批“开拓者”之一,还在2017年参与了南山区第一轮巡察,担任副组长。“那时压力可比现在大,我们谁都没做过巡察,不知怎么入手,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回忆当时的情形,方施健历历在目。
巡察干部就是一名永远在路上的“侦察兵”。巡察工作要想不断向前迈进,需要探索更多符合基层实际的方式方法,创新完善相关制度建设,需要更多的巡察“尖兵”勇于担当、乐于奉献。
“每次巡察都是一次全新的挑战,不同的单位情况完全不同,不变的是团结协作、踏实勤奋、多谋善虑、秉公任直的精神。”方施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