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的扶贫故事

习近平的扶贫故事

分享

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串联起人民领袖同扶贫事业的不解之缘。

(四)

“弱鸟先飞”的故事——“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让脱贫具有可持续的内生动力”

1988年,走完闽东九县后,时任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以“弱鸟如何先飞”为题写下闽东九县调查随感。

他写道,“安贫乐道”,“穷自在”,“等、靠、要”,怨天尤人,等等,这些观念全应在扫荡之列。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但能否实现“先飞”、“先富”,首先要看我们头脑里有无这种意识。

当时,不少同志把脱贫的希望寄托在国家多拨资金、多一点关照上。习近平同志认为:“我们有必要摆正一个位置:把解决原材料、资金短缺的关键,放到我们自己身上来,这个位置的转变,是‘先飞’意识的第一要义。我们要把事事求诸人转为事事先求诸己。”“我们完全有能力在一些未受制约的领域,在贫困地区中具备独特优势的地方搞超常发展。”

要“先飞”,得拿出“敢飞”的精气神来。

习近平同志发现,因为在福建9个地市中经济排老九,宁德的同志到省里开会,都坐在最后一排,不敢大声说话。

习近平同志深感这一局面要改变。到宁德工作后,他到省里开会,总是坐第一排,争着第一个发言。他深信,扶贫扶志,贫困地区缺精气神不行。不能因为定为贫困县、贫困地区,就习惯于讲我们县如何如何贫困,久而久之,见人矮一截,提不起精神,由自卑感而产生“贫困县意识”。

有了“先飞”的意识,还得有“能飞”的“翅膀”。

在西宁市回族中学高级教师拜秀花心里,2016年那个玉兰花盛放的日子永生难忘。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她带着自己对几个农牧区学校进行调研的成果来到北京,希望在全国人代会上为改善乡村教师师资力量建言。

在青海代表团审议中,她直言不讳:“乡村教师整体素质不高问题依然突出,特别是汉语和民族语言双语教师力量薄弱。”

坦率的发言,引起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注:“扶贫先扶智,要更加注重教育脱贫,着力解决教育资源均等化问题,不能让贫困人口的子女输在起跑线上,要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只有打破“穷”和“愚”的恶性循环,“弱鸟”才能展翅高飞。

然而,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马太效应”的案例并不鲜见——越穷的地方就越难办教育,但越穷的地方越需要办教育,越不办教育就越穷。

这种状况令习近平总书记深感痛心——

“我到一些贫困地方去看,有的孩子都七、八岁了,还在家里待着,没有上学。贫困地区教育一定要搞上去,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要让他们有受教育的机会,有上大学的机会,再过十年八年能够成为致富能手,起码有本事挣到饭吃,不至于再过穷日子。”

只有教育,能让贫困地区插上腾飞的双翅,实现“弱鸟先飞”的梦想!

为了“扶智”,他看实情——辗转3个多小时来到重庆大山深处的中益乡小学,仔细察看师生食堂的餐厅、后厨,了解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为了“扶智”,他想办法——“对贫困山区,要乡村教师进去,或者让孩子们在外面寄宿。对实在太偏远的,可以不搞集中住宿,为了到寄宿点,孩子要走几个小时的路,很不安全。可以派教师进去,把待遇搞得好一点,搞轮换制,把这样的经历作为教师提级的一个重要依据。”

为了“扶智”,他提期望——在给“国培计划(2014)”北京师范大学贵州研修班参训教师的回信中,谆谆叮嘱年轻人要“努力做教育改革的奋进者、教育扶贫的先行者、学生成长的引导者”。

“弱鸟可望先飞”的信念和志向让变化悄然发生——

“现在党的政策这么好,不加油干,我们就对不起总书记!”在河北阜平县骆驼湾村,朴实的村民异口同声。

“‘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总书记当年讲的这句话真的灵验了!”乡亲们笑着说。

小小的村庄,一年一个样。蜘蛛网悄悄爬满往日香火旺盛的小庙。“靠烧香是拔不了穷根的。”一位村民说,也不能等救济,大家要一起想办法、找门路、抓机遇,谁上了脱贫志气榜、光荣榜谁就行。

这几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很多场合讲过这句话:“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让脱贫具有可持续的内生动力。”摆脱贫困,不仅是物质条件的改善,更是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中国反贫困斗争的题中之义。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编辑:贺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