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先声:
中英街进入发展快车道
事实上,中英街成为“商业街”有史可循,上世纪30年代,就有不少本地乡民开始在干涸的小河床上摆地摊、做生意,在河床两边搭建房屋。后来,一场台风导致中英街浸水,不少货物都被水淹泡。为挽回损失,乡民就在门口支起了一个木板,把物品放在上面晒。谁知,就有人上前问能不能便宜一点卖。旁边的住户看到后,也把自己的房屋改成门店。慢慢地,中英街上的商铺多了起来。
图为中英街警示钟。
解放初期,在政府政策的扶持下,沙头角地区的农业、渔业、养殖业和手工业得到恢复和发展,市场也开始繁荣起来。1956年,华界商人集资在中英街兴建“沙头角商店”,主要经营一些小商品。后来,广东省委下拨宝安县30万元,用于恢复华界十几家商店,并将收归国有后的沙头角商店起名为“沙头角综合商店”。用于解决当地居民日常购物的需要。“那时候,商店只收港币,主要经营出口商品,为香港居民提供服务,是镇内唯一的一家国营商店和县级企业。”小方告诉记者,这些商店可以说就是沙头角进出口贸易公司的“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