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河长的宣传让居民理解治水提质的必要。通过各种主题活动向居民宣讲治水提质。回望2017年龙华区治水提质工作,治水目标达成离不开两点——排水管网正本清源和河长责任网的形成。
2018年伊始,茅洲河一改往日水体黑臭的情况,水清岸绿。由深圳市河道管理中心管理的茅洲河中上游干流截污箱涵末端水质改善项目两大污水处理设施正有条不紊地运行着。
洋涌河水闸内侧的一处强化污水处理设施。随着2017年茅洲河治水提质的深入攻坚,上中游污水大多已被全部拦截处理,因此,洋涌河水闸被赋予更多的使命。无论是沙井水质净化厂二期建设,还是洋涌河水闸及强化分散式污水处理,都仅仅是茅洲河治理的样本或者说缩影。
新圳河沿河路段景观提升工程在加紧施工。新圳河发源于南山区留仙洞以西,穿过广深高速公路、新安三路、新安二路、107国道,沿新安一路南侧流入前海湾区。新安街道和环保水务部门还加快推进河道周边雨污分流管网工程建设,减少合流污水,做到控源截污。
2017年是深圳治水提质的关键年。为加快补齐水环境污染短板,建设高质量的“美丽深圳”,深圳把水环境治理放在生态建设的突出位置,以全面推行河长制为抓手,实施治水攻坚大兵团、全流域综合治理等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茅洲河(松岗段)底泥厂鸟瞰图。茅洲河(松岗段)底泥厂等工程。松岗义工联组织志愿者开展河道巡查行动。对此,松岗街道充分认识到,茅洲河流域水环境整治工程,是打造美丽松岗、造福松岗子孙后代的重大民生实事,是松岗、宝安乃至深圳市治水提质的重要内容。
为了更好地配合和支持“官方河长”开展水环境治理工作,进一步贯彻“社会共治、共建共享”理念和要求,全面形成公众参与机制,深圳晚报联合深圳市绿源环保志愿者协会(以下简称“绿源环协”)面向社会公开招募“深圳民间河长”,以推进“民间河长制”的建立。
今年初春,一组罕见的“蛇口海域白海豚闹新春”和“深圳湾水鸟戏落晖”的照片,刷爆了深圳人的朋友圈。人们在为城市中自然美景纷纷点赞的同时,也切身感受到了这两年来,深圳湾流域水质的明显改善。无疑,湾鹭鸟翔集,海豚尽嬉游的景象再现,是深圳湾水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的确切证明。
有清晰的顶层设计,有稳健审慎、蹄疾步稳的行动路径,有强大的组织保障和责任分工机制,更有坚实的财政投入和人心所向的民众企望,深圳治水提质工程才能步步为营,脚踏实地实现“一年初见成效”的目标。
截至目前,全市共启动461个治水提质项目,2016年全年完成治水投资111.04亿元,建成区36条(45段)黑臭水体治理全部启动,18条(段)初步实现不黑不臭,15条主要河流中有10条水质改善。
3月19日,由罗湖区环境保护和水务局主办,区绿色出行志愿者协会承办第四届“世界水日”巡骑水源地活动在罗湖绿道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