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

光明

你已饮酒过量,却全然不知!

2021-02-23 16:47 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资讯

人工智能朗读:

人在江湖走,不能离了酒

人在江湖飘,哪能不喝高

从古至今渗透在社会大众日常生活与文化活动当中,逢年过节,亲友相聚,小酌几杯,可让你身心愉悦。

但凡事都要有个“度”,超出了这个限度

往往事与愿违

甚至带来负面效应

酒过三巡人微醺

不醉就是能喝吗

其实不然,饮酒也要有个限度

我们饮酒后,酒精大约有10-20%通过胃吸收,75-80%在小肠吸收。经胃肠吸收的酒精大部分(90%)通过肝脏代谢出去,其余的通过呼吸和尿液排出,大约各占5%。酒精在肝脏内代谢,首先由乙醇(酒精)在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变为乙醛,乙醛再在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下转变为乙酸,最后转化为二氧化碳与水排出体外。

喝酒脸红是身体内乙醛脱氢酶存在缺陷,乙醛不能转化成乙酸,体内乙醛堆积,乙醛能加速心跳频率,使血管扩张,所以看起来脸会红。

喝酒脸白的人是体内乙醇脱氢酶存在缺陷,乙醇不能转化成乙酸导致的。

酒后脸色不红,也不白。也不见得是一件好事,它也只能说明身体的代谢能力较强,但都会增加肝脏的负担。老话说小酒怡情,大酒伤身,不论何人,也不论喝酒时脸色是否发红发白,在生活中都应减少饮酒量,尽量做到不喝酒,才是对自己肝部最好的照顾。

那到底该喝多少?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议的饮酒限量

我国居民每日酒精摄入量

成年男性<25g

成年女性<15g

超出此范围属过量饮酒

酒精克数如何计算?

小编这里有个计算公式,助你准确计算

酒精量= 饮酒量× 酒精含量/ 100 × 0.8

我们计算一下

1两白酒(50ml),酒瓶标示的酒精含量为52度(即52%,V/V),实际酒精摄入量则为:

50×52/100×0.8=20.8g

1罐啤酒(330ml),酒精含量标示为3.5% V/V,实际摄入酒精量则为:

330×3.5 /100 × 0.8= 9.24g

也就是说

男性,1两半白酒超了,3罐啤酒也超了

女性,一两白酒就超,两罐啤酒也超

根据《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结果显示,我国成年居民饮酒率为32.28%,其中男性饮酒率为52.6%,女性为12.24%,城市高于农村。

饮酒者日均酒精摄入量为32g,其中男性37.3g女性8.7g。由此看来,我国男性中已有大量人群过量饮酒。

酒的主要化学主要成分是乙醇,乙醇除了产生能量外对人体还有很多方面的影响。所谓“小酌怡情,大酌伤身”,适量饮酒有一定的精神兴奋作用,可以产生愉悦感,但过量饮酒,特别是长期过量饮酒,或偶尔大量饮酒会严重影响健康。

研究显示,全球每年因长期过量饮酒或偶尔大量饮酒导致的死亡高达300万。过量饮酒是200余种健康问题的重要危险因素。过量饮酒会增加2型糖尿病、神经精神障碍疾病、脑卒中、肝硬化、急慢性胰腺炎、肿瘤、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交通事故、暴力事件的风险。过量饮酒还会导致血液中的尿酸含量升高,诱发痛风发作。

另外,不建议高血压、糖尿病、肝肾功能受损、心房颤动、孕妇和青少年精制饮酒。

如饮酒,也应少量并且选择低度酒(低度酒的酒精含量在20%(V/V)以下,中度酒为20%-40%(V/V),高度酒在40%(V/V)以上),避免饮用高度烈性酒,而糖尿病患者饮酒应警惕可能引发低血糖,应避免空腹饮酒。

少量喝酒 ≠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最后,需要提醒大家是,目前还没有充分的研究证据表明少量饮酒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因此不提倡不饮酒者通过少量饮酒的方法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国科大深圳医院消化内科

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消化内科为区级重点学科,下设消化内一科(西院区)、消化内二科(东院区)、内镜中心和专科门诊。科室坚持整体提升、精准诊疗、合作跨越的发展策略,秉承开放、包容、务实、进取的发展理念,坚持以内镜微创诊疗、中西医结合、慢性肝病防治作为发展方向,努力为患者提供高水平消化疾病诊疗平台。

科普指导专家

张绍荣 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综合内科主任兼消化内二科主任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内科博士研究生,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擅长消化内科疾病如反流性食管炎、真菌性食管炎、胃食管反流病、急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菌群失调相关性腹泻、缺血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IBS、消化道肿瘤、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丙肝及药物性肝炎的诊治,对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胰腺炎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掌握胃镜、肠镜的检查、诊断以及内镜下治疗,在工作中不断总结,在国家级及省级杂志发表医学论文20余篇,主持及参与市级和省级科研课题多项,获市级科技进步奖多项。

学术任职:

• 中国肿瘤防治联盟深圳市胃肠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广东省医师协会消化分会幽门螺杆菌与微生态组成员

• 深圳市健康管理协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 广东省肝脏疾病学会脂肪肝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 深圳市女医师协会消化分会常务委员

人才队伍

科室人员56人,人才结构及人才梯队建设日趋合理和完善,科室医师现有高级职称9名、中级职称8名、初级职称7名,其中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研究生9名;护士人才结构: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8人、初级职称20人。

诊疗范围

一、消化疾病诊疗范围:

1、食管疾病:胃食管反流病、食管炎、食道异物、食管溃疡、食管癌、贲门失弛缓症、食管裂孔疝、食管良性肿瘤等。

2、胃疾病:急慢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消化不良、胃良性肿瘤、胃癌、原发性胃淋巴瘤、胃内异物等。

3、肠道疾病:急慢性肠炎、慢性腹泻、便秘、肠道菌群失调、肠息肉、下消化道出血、肠结核、结核性腹膜炎、功能性胃肠病、炎症性肠病、肠道良性肿瘤、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伪膜性肠炎、结肠癌、直肠癌、缺血性肠病。

4、肝胆胰疾病: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急慢性胰腺炎、脂肪性肝病、肝功能异常查因、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性肝病、肝硬化及其并发症、原发性肝癌、肝脏良性肿瘤、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肝脓肿等。

5、其他类:腹腔积液、不明原因腹痛、不明原因腹泻。

二、消化内镜诊疗技术:

1、无痛胃肠镜诊疗技术全面普及,内镜人次近30000例,内镜微创手术均在无痛下完成。

2、内镜下切除胃肠息肉技术非常成熟,每年达2000余例,降低了胃、结直肠癌发生率。

3、科室首创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内镜治疗新技术——内镜断流黏膜下切除术(EDSR)可以安全快速切除黏膜下肿物,为患者带来福音。

4、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ESD)、超声内镜、隧道技术、胶囊内镜等高端内镜技术日益成熟,特别是ERCP及相关技术,救治了许多危重患者,将成为中心的一张名片。

5、肝硬化并发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内镜下止血治疗技术,已成为中心特色,挽救了众多患者生命。

6、ERAT技术:内镜下逆行阑尾冲洗 ,是一种简便、无创、无疤痕的内镜下微创手术,通过插管、造影,冲洗、引流等操作。达到快速减低阑尾内压、消退炎症的目的,而保留完整阑尾。避免了手术的创伤。

7、内镜下痔疮套扎术 经内镜痔上粘膜套扎术 该方法保持了肛门的结构和功能的完成整性,修复肛垫,不破坏或损伤痔组织,减少了传统的吻合器痔固定术和痔胶圈套扎术所致的相关并发症。

8、胶囊内镜检查,用于小肠疾病的诊断。

三、消化内科诊疗技术:

1、无创肝纤维化诊断技术(Fibro Touch),可无创、定量地测定肝脏脂肪变、纤维化数据,明确诊断脂肪肝、肝纤维化,判断疾病发展程度,指导慢性肝病的临床治疗。

2、全套胃肠动力检查技术,包括食管测压、胃肠动力检测、肛肠测压等,为胃食管反流病、胃肠功能紊乱、功能性便秘等功能性胃肠疾病诊疗提供有力的平台。

3、早癌筛查诊治技术,可向早癌高危人群提供HP检测、胃功能检测、胃镜精查、内镜下微创治疗或手术治疗等一系列配套诊疗,从而将早癌扼杀在摇篮中。

4、幽门螺旋杆菌(hp)诊疗技术,可在C13呼气试验、快速尿素酶试验、HP培养+药敏检测、HP抗体检测等最完备的检测手段基础上,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精准化HP根除方案,从而提高HP检出率及根除率,为患者带来福音。

本微信公众号致力于公益宣传,无任何商业用途,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有文字、图片、视频涉及侵权或违规,请及时告知删除。

关注我们

文:健康管理中心 王长远

图:soogif、部分来源网络

制作:徐超凡

审核:王静杰

我院服务号

我院订阅号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