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

坪山

【党史学悟】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简介

2021-03-09 22:30 来源:坪山发布

人工智能朗读: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至今,召开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记录了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程中所谱写的光辉篇章。

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的

有关资料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会址是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与浙江嘉兴南湖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开幕。出席大会的代表13人,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

大会讨论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局。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会址是上海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12人,代表全国195名党员。陈独秀代表中央局向大会作一年来的工作报告。

大会制定了第一部《中国共产党章程》,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等文件。选举产生了中央执行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会址是广州东山恤孤院31号(今恤孤院路3号)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30多人,代表全国420名党员。陈独秀代表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作报告。

大会接受共产国际关于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进行合作的指示,通过《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和《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等文件。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执行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会址是上海市虹口区东宝兴路254弄28支弄8号(原址已毁,此为模型图)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20人,代表全国994名党员。陈独秀代表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作工作报告。

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会址是武汉国立武昌第一小学(今武昌都府堤20号)

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82人,代表全国57967名党员。陈独秀代表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向大会作了《政治与组织的报告》。

大会通过《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议决案》《土地问题议决案》等文件。大会选举产生了党的中央委员会,并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选举产生了中央监察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会址是莫斯科近郊兹维尼果罗德镇“银色别墅”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举行,这是党在国外召开的唯一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共142人。

瞿秋白代表第五届中央委员会作政治报告,周恩来作组织报告和军事报告,李立三作农民问题报告,向忠发作职工运动报告,布哈林代表共产国际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任务》的政治报告和有关政治报告的结论。大会通过各项报告,以及经过修改的《中国共产党党章》。选举产生了第六届中央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会址是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547人,候补代表208人,代表全国121万名党员。

毛泽东在大会上致开幕词和闭幕词,并作《论联合政府》的书面政治报告、关于形势和思想政治问题的报告、关于讨论政治报告的结论和关于选举问题的讲话。朱德作《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和关于讨论军事问题的结论,刘少奇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和关于讨论组织问题的结论,周恩来作《论统一战线》的发言。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委员44名,候补中央委员33名。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会址是北京全国政协礼堂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1026人,代表全国1073万党员。毛泽东致开幕词,刘少奇代表中央委员会作政治报告,周恩来作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邓小平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大会通过了各项报告和经修改的《中国共产党章程》等决议。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委员97名,候补中央委员73名。

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此后,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都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

1969年4月1日至24日,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1512人,当时全国有2200万党员。毛泽东致开幕词。

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委员170名,候补中央委员109名。

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1973年8月24日至2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1249人,当时全国有2800万党员。周恩来作政治报告。

大会通过了政治报告和经修改的党章。大会选出了中央委员195名,候补中央委员124名。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77年8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1510人,代表全国3500多万党员。华国锋代表中央委员会作政治报告;叶剑英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邓小平致闭幕词。十一大政治报告宣布,以粉碎“四人帮”为标志,历时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

大会通过了经过修改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大会选出中央委员201名,候补中央委员132名。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982年9月1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1545人,候补代表145人,代表全国3900多万党员。邓小平致开幕词,胡耀邦向大会作《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报告。

大会审议通过重新修改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大会选出了中央委员210名,候补中央委员138名;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72名;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32名。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1936人,代表全国4600多万党员。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部分条文修正案》等决议。大会选出了中央委员175名,候补中央委员110名;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200名;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69名。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1989人,代表全国5100多万党员。江泽民代表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作《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

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等决议。大会同意关于不再设立中央顾问委员会的建议。大会选出中央委员189名,候补中央委员130名;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08名。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1997年9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2048人,特邀代表60人,代表全国5800多万党员。江泽民向大会作《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

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等决议。大会选出中央委员193名,候补中央委员151名;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15名。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2114人,特邀代表40人,代表全国6600多万党员。江泽民代表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

大会通过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等决议,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大会选出中央委员198名,候补中央委员158名;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21名。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2213人,特邀代表57人,代表全国7300多万党员。胡锦涛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

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 (修正案)》等决议,一致同意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大会选出中央委员204名,候补中央委员167名;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27名。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201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正式代表2268人,特邀代表57人,代表着全国8200多万党员。胡锦涛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作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

大会通过了胡锦涛所作的报告和《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批准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2017年10月18日至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党的十九大应出席代表2280人,特邀代表74人,共2354人,代表着全国8900多万党员。

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大会通过了关于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大会批准习近平同志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

内容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林一瑛

责任编辑:赵璐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