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

宝安

宝安做强“文化+”,引领文体旅游新气象!

2021-09-22 17:59 来源:滨海宝安

人工智能朗读:

‍‍

做强“文化+”融合发展大文章

以“美”引领文体旅游新气象

一座充盈着文化底蕴和文化活力的城市,会迸发出积极向上的力量。

宝安,深港文化之根,源远流长的历史为这片古老、有活力的土地赋予了魅力,人文荟萃孕育出璀璨文化。

区六届一次党代会召开以来,宝安区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大力推进文体旅游发展,牢牢掌握文化建设主阵地,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了文化服务效能;

深挖文化内涵,加大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不断构筑文化新高地,以文化城;

做强“文化+”融合发展大文章,文体旅游产业不断融合,通过借力文化“软实力”提振城市“精气神”,打造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发展“硬支撑”。

01

“好戏连台”

文化服务体系更健全更深入民心

搭好文化台、唱好民生戏,宝安区各类文化惠民举措丰富了广大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足球场、篮球场、环形塑胶跑道、综合功能房……大宝路运动公园的建成对宝安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构建至关重要。而大宝路运动公园只是新建成的文体设施之一。

五年来,宝安区文体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累计新建文体设施567个,新增文体用地面积39.0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13万平方米。

2020年,宝安区公共文化设施面积为52.47万平方米,体育场地4696个、总面积385.22万平方米。全区已建成区和街道级公共文体设施21处,规划及前期研究重点市区级、街道级文体设施15处。

截至2020年底,全区已建成125个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已达100%。

高效推进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建设,让文化资源流动更高效、流向更远方,打造文化惠民的“强大引擎”。

区六届一次党代会召开以来,宝安区公共服务机制更加健全,不仅率先构建起垂直紧密型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现有公共图书馆总分馆103家,截至2020年,年度读者接待数突破800万人次、年度举办读者活动总数累计超过4780场;

还深化文化馆总分馆“1+10+N”制度改革,目前已形成1个中心总馆、10个街道分馆、125个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5个社会特色主题馆、5个民间文化社团。

宝安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使公共文化资源由“分散、分割”向“整合、一体”转变,整体上提高了服务效能。

宝安图书馆成为市民精神“充电站”,吸引广大阅读爱好者。

品牌文化艺术活动蓬勃开展,让高品质的文化品牌活动“飞入寻常百姓家”。

近年来,宝安区深入实施“文化春雨行动”,依托文化辅导员、文化钟点工、文化义工等展演展示队伍,实施文化“百千万”工程,优化建立文化活动点105个,累计开展活动5179个,受惠群众逾87.9万人次;

举办宝安区“明日之星”才艺大赛、深圳·宝安国际手风琴艺术周等20余个品牌文化艺术活动;

引进深圳交响乐团、深圳市粤剧团入驻宝安,开展“春之声、夏之梦、秋之韵、冬之恋”四季之声系列音乐会和“深港澳粤剧欢乐汇”戏剧活动。

据了解,持续9年的“文化春雨行动”每年吸引超过2000万人次的市民群众参与,该项目获国家文化创新工程、广东省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等荣誉……

艺术家在宝安“四季之声”系列音乐会上献唱。

文化瑰宝重放荣光,传统文化光耀宝安。

区六届一次党代会召开以来,宝安陆续出台了《宝安区文物保护与总体规划》等规范性文件,加大了文物保护力度。

同时,加强文物资源梳理,16本宝安历史文化系列丛书相继出版。

推进铁仔山古墓群专项保护规划、启动东宝行政督导处旧址和中共宝安县第一次党代会旧址等重点文物的专项保护规划编制工作。

据统计,目前,宝安现有不可移动文物290处,博物馆16家,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47项(国家级2项、省级8项、市级13项)。

宝安将进一步完善文物遗产的传承保护体系,系统开展宝安革命文化、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沙井蚝文化等文物和非遗保护利用工程。

02

“节节攀升”

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未来可期”

区六届一次党代会召开以来,宝安出台《宝安区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办法》等10余项政策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落实文化产业扶持资金,加大保障文创园区和优质企业打造产业标杆扶持力度,补贴小微企业促进发展。

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全区有规模及限额以上文化创意企业423家,其中上市文化企业10家,全国印刷十强企业2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家、动漫企业2家,深圳市文化创意产业百强企业15家、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5家。全区纳统文化企业实现产值1366.83亿元。文化服务平台建设为文化产业搭建支撑体系。

每年,宝安积极参与文博会、创意十二月活动,促进企业博览与交易,主展馆宝安展区连续荣获“优秀展示奖”;

搭建影视产业服务平台,将意向落户的影视企业、项目与现有的招商园区、空置物业进行资源对接,邦族影视企业落户宝安。

文创园区建设超额完成目标,产业集聚效应加快形成。

宝安区现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家,市级以上文化产业园区5家,其他文化产业集聚区12家,园区集聚效应凸显,有效链接产业链的上下游资源。

影视产业资源突飞猛进,初步形成了以定军山数字电影文化科技创意园、大视界国际影视文化产业园、新桥影视产业小镇、创意影像产业园、兴均祥·蓝猫动漫文化创意产业园等影视资源的集聚影视生态;

F518创意园累计入住企业790家,服务企业超过5600家,累计创作作品约18.7万件、知识产权登记1.7万项,获得德国红点、IF、G-MARK、红星等国内外知名设计大奖约200件。

金蚝节上的舞狮表演。

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初见成效,产品和服务更加优质。宝安VR产业集群初具规模,目前全市近一半的VR企业集聚宝安。

其中,易尚3D作为引领3D数字化展示技术、AR、VR、全息投影等发展方向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在宝安建立产学研综合体;

数字影像创意行业的翘楚火种数字科技,目前已完成影视动漫案例1600部以上、数字展厅50个以上;

总部坐落于宝安的青橙视界已成为XR技术引领者,其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文旅、展陈、营销、教育、智慧城市等领域。

此外,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落户宝安区,实现高等教育零的突破,对全市推动数字文化产业的创意文化产业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赋能湾区新赛道,接下来,宝安将以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落户宝安为契机,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拥有原创品牌、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文化领军企业和企业集团;

完善“影视十条”,吸引有实力的影视投资公司入驻宝安,加大对原创影视产品创作扶持力度,培育本土影视作品,打造“宝安出品”原创品牌。

依托宝安1990音乐厅、深圳滨海演艺中心等演艺剧场,建设以音乐戏剧教育为主题的宝安区艺术学校,汇聚音乐戏剧产业核心资源,打造音乐戏剧完整产业链;

加快数字文化产业各项资源要素创新聚集……

深圳滨海演艺中心现已盛大开幕。

03

“成绩斐然”

体育事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整合体育场地设施、体育项目、体育赛事资源,提升现有体育场馆利用率,改善运动健身环境,基本构建均等化、科学化、现代化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

宝安已形成“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青少年竞技体育体系、现代体育产业体系”三大体系。

公共体育成绩显著。

宝安区坚持每年举办全民健身日、万人长跑日、“宝体杯”全民健身系列赛等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110余项,超过7000场,宝体公益培训活动全年免费培训万余人;

开展“体育测试进社区”,每年测试1万人以上。

此外,各街道还举办“顶峰杯”篮球赛、航模邀请赛、“白鲨杯”少年足球锦标赛、“蚝乡杯”网球赛等各类赛事活动,“月月有赛事、周周有活动”的全民健身格局进一步巩固。

2015年起,每年举办“区长杯”青少年足球联赛,校园足球氛围更加浓烈。

2019年壆岗足球俱乐部获中国足球协会会员协会冠军联赛亚军并晋级中乙联赛。

2019深圳国际马拉松荣获“世界田联精英标牌”赛事。

竞技体育佳绩频传。

五年来,宝安居民累计获得市级以上各类赛事奖牌2840枚(金牌985枚,银牌862枚,铜牌993枚),其中国际级26枚、国家级849枚、省级520枚、市级1445枚;

宝安女足代表深圳出征广东省第十五届运动会获竞技体育组甲、乙组双亚军;

宝安男足在完成组建后的一年多内获得3个市级冠军、2个省级亚军;

宝安体校培养并输送的撑杆跳高名将黄博凯夺得2018年全国田径锦标赛冠军;

宝安籍乒乓球运动员林高远参加世锦赛、世界杯、亚运会、乒超联赛等共获得团体、男双、混双6个冠军。

此外,宝安还大力发展竞技体育,与李群体育俱乐部携手,成立宝安区青少年篮球基地。

高端体育赛事渐成规模。

近年来,宝安不仅引进林丹羽毛球俱乐部、陈静乒乓球俱乐部、李群篮球俱乐部、明金海排球俱乐部等专业俱乐部,2017国际男篮亚特拉斯系列赛、2017-2019中国排球全明星赛、2018“传奇归来”足球全明星赛、2018-2019WBO国际拳王争霸赛、2018-2019中国乒乓球公开赛等高端体育赛事也先后在宝安举行。

2016年-2019年每年举办深圳宝安国际马拉松赛,连续三年荣获“中国田协金牌赛事”,2019深圳国际马拉松首次荣获“世界田联精英标牌”赛事;

2016年—2019年每年举办深圳宝安茅洲河龙舟邀请赛,着力打造本土非遗文化体育赛事。

2020年,深圳市林丹羽毛球俱乐部也落户宝安,并成功申办2021-2025世界帆船对抗巡回赛总决赛。

五年来,在深圳着力打造世界著名体育城市目标的引领和支持下,宝安区积极推进体育强区建设。

借力大型赛事的承办和推广,对体育场馆、体育赛事等的商业化运作进行尝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体育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体育强区建设驶入“快车道”。

五年来,宝安利用雄厚的工业基础,积极把体育产业融入广阔的工业产业价值体系链中,利用相关产业发展顺向带动作用,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

去年,宝安区体育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共有83家,实现总产值56.32亿元,增加值为16.21亿元。

此外,宝安体育服务业也得到快速发展,2020年,宝安区体育服务营业收入5.21亿元,占体育产业总收入的9.25%。体育健身休闲活动的增加值为2.81亿元,占体育服务业增加值的17.33%,是推动体育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力量。

04

“1+1+1>3”

文化体育旅游跨越式融合发展

推动宝安文体旅游高质量发展,既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又要以“文化提炼品牌、体育打造形象、旅游落地发展”思路,实现文体旅游大融合,实现文化体育旅游“1+1+1>3”。

宝安,向海而生,因湾而兴,拥有49.5公里海岸线,旅游资源丰富。

近年来,宝安旅游扶持政策进一步完善,旅游配套服务持续完善,成立并了宝安首个旅游行业协会——宝安旅游促进会,首批32家会员涵盖旅游景点、饭店、旅行社和文化产业“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平台。

据统计,宝安全区现有星级旅游饭店8家、旅行社总社41家、4A级景区1家(海上田园)。全年接待游客518.02万人次,全年旅游总收入为25.73亿元。

五年来,西湾红树林公园二期开园,滨海文化公园、凤凰文旅科创小镇、西乡滨海风情小镇等重点项目的签约和建设为全区旅游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投资367亿元的融创冰雪文旅城签署合作协议,将打造集世界最大室内雪世界、冰雪主题酒店、冰雪主题商街等设施于一体的世界级文旅项目,为接下来宝安旅游发展提供新的强劲动能。

接下来,宝安将围绕深圳市“山海连城计划”,对阳台山、凤凰山、铁岗水库、茅洲河等位于“一脊一带十八廊”魅力生态骨架上的山水自然资源进行开发,打通山廊内可从山脊到海岸的连续漫游路径,营造连山、通海、贯城、串趣的生态游憩网络。

为提升“湾区宝安”的旅游竞争力,还将打造燕川古村红色研学旅游景区、清平古墟综合发展旅游景区、国际会展中心商贸旅游景区、欢乐港湾文旅融合发展旅游景区等宝安新十大旅游景区,塑造“城市美学·印象宝安”文体旅游新形象。

特色旅游活动日益丰富,擦亮了“休闲宝安”品牌名片。

“千骑畅游·绿动宝安”发现宝安之美骑行活动、宝安绿道骑行、“宝安四宝”推介、“宝安十景”评选、深圳宝安帐篷节……

一系列的特色旅游活动,推广休闲“绿”游项目,塑造“休闲宝安”旅游品牌。

此外,每年还举办沙井金蚝美食文化节,通过金蚝美食周、粤剧粤曲文化节、蚝乡日游等主题活动,彰显蚝文化特色,塑造“千年蚝乡”品牌。

近年来,凤凰山森林公园、深圳(宝安)劳务工博物馆、F518时尚创意园、茶阅世界等成为深圳旅游的新热点,年度接待游客超700万人次;

利用中共宝安县第一次党代会旧址等旅游资源,开发推广红色旅游、文创美学、民俗文化等3条精品旅游线路,拓展游艇游、体闲农业游等新兴消费点。

沙井金蚝节上品尝“蚝”美味的市民。

牢记融合新使命,展示文旅新气象。

文化、体育和旅游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体旅游融合发展,让市民和游客在领悟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以文体旅游融合发展的扎实成效提升宝安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文化竞争力。

接下来,宝安将以“文化提炼品牌、体育打造形象、旅游落地发展”思路开展文体旅游融合发展工作,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工作方针,探索“文化+体育+旅游”发展新模式,争创具有宝安特色的文体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

文化如水 浸润万物描绘幸福

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也是关系民生的幸福指标。

在宝安,一座座公共文化设施拔地而起,一项项文化惠民举措落地生根,一场场精神文化盛宴从原来的生活“调味品”变成了现在市民不可或缺的精神享受,文化惠民、文化乐民、文化利民的举措正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宝安文化很“给力”,宝安人的幸福感发自内心。

▲宝安区图书馆成为宝安文化惠民的“强大引擎”,吸引广大阅读爱好者。

道不尽的宝安风情,说不尽的宝安文化。

风和日丽的周末,宝安文化“百千万”工程周末音乐会总是会和市民“不期而遇”——沐浴着夕阳的余晖,漫步在宝安街头,聆听、感受公园、街道、广场上或悠扬、或婉转、或欢快、或激昂的旋律,甚是幸福、惬意。

文化“百千万”工程周末音乐会

“四季之声”音乐会

“十一月的某一天”吉他主题音乐会

“文化春雨行动”

“明日之星”才艺大赛

湾区吉他文化节

……

▲文化“百千万”工程周末音乐会为宝安市民带来无限乐趣。

▲参加湾区吉他文化节的选手。

▲2021年宝安区“春之声”音乐会现场。

▲宝安区“明日之星”才艺大赛现场。

是它们让文化惠民、文化乐民在宝安这片热土上展现得淋漓尽致,也深化了城市文化内涵,提升了城市文化影响力。

如今,宝安大地沐浴着文化的阳光,人们踏歌而行,悠扬的歌声唱起来,欢快的舞蹈跳起来。

近年来,宝安文化惠民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文化惠民的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文化惠民的优质产品与便利服务层出不穷,全民尽享的“惠民文化”正成为宝安市民幸福感的源泉所在。

阔步湾区文化新征程,共绘民生幸福新图景。

一个充满文化自信和文化魅力的宝安,在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的征程中,正通过各种各样的文化载体,讲述着新时代“春天的故事”!

责编 / 李庭新 曾舒琪

编辑 / 肖慧涓

来源 / 宝安日报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