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

深圳发布

霜降 | 秋渐深,鸟与城

2021-10-22 21:36 来源:深圳发布

人工智能朗读:

空天鸿声切,霜降夕流清。

十月,北界渐凉,候鸟南迁。

大自然的指针缓缓转动,时序轮替,季节变迁,让鸟与深圳,结下不解之缘。

翱翔的飞鸟,在深圳天空划下一道道靓丽的流苏,这是霜降时节,城市中最动感的生命弧线。

▲ 飞过深圳湾的反嘴鹬群

试想,若透过鸟的视角,我们脚下的这座城市会有什么变化?

凭借着有力的翅膀与矫健的身姿,它们,轻而易举地越过高山、溪谷、悬崖,它们逍遥自在地穿过车流、高墙和摩天大楼。

它们,耐心地注视着这座年轻之城,跟随着城市的律动,跳跃飞翔。

它们,依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触及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在闹市、在海边,或扎根于此,或休养生息。

某种意义上,自由自在的鸟,竟拓宽了人类思维与想象的疆界!

▲ 戒备森严的深港边界隔离带,自由来去的白头鹎。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温差起伏,天气渐寒。

但,此刻的深圳,呈现是另一派生机。

你能在深圳的最高点好汉坡,听到长尾缝叶莺柔软的啼鸣;你能在深圳湾海平面的滩涂上,看到鹭鸟长出招摇的繁殖羽。

▲ 黑脸琵鹭,繁殖期脑袋后长出黄色的冠羽,

脖颈下羽毛像金色的项圈。

微风拂面,莲花山的竹林里,红耳鹎张开双翅护佑着幼鸟;春暖花开,蛇口宋少帝的墓地前,暗绿绣眼鸟在花中采蜜……

▲ 红耳鹎、白头鹎是深圳市区里数量最多的两种鸟,

与八哥被称为都市鸟中的三剑客。

雀鹰可以飞到平安大厦顶层的平台上停歇,八哥可以落在小区的水池边洗澡;谁也不知道,成群结队的麻雀是用什么办法,钻进机场的候机大厅里,在熙熙攘攘的乘客头顶上飞行……

每天傍晚,上千只黑领椋鸟、丝光椋鸟、灰椋鸟、灰背椋鸟、结束了都市里的觅食与游荡,在夜幕降临前,聚集在一起,进入红树林过夜。

……

▲ 飞过城市上空的椋鸟

鸟的每一次振翅、每一次觅食、每一声鸣叫,都是一个个跃动的音符,在城市天际的五线谱上,演奏出丰富多彩的生命乐章。

如果你看见了深圳的每一种鸟,你就等于看遍了整个深圳。

深圳,有多少种鸟?

依照鸟的迁徙习性,深圳的鸟可以分为留鸟、候鸟、旅鸟和迷鸟。

其中候鸟的比例占深圳野生雀鸟种类的66%,留鸟的比例接近31%。留鸟的种类虽少,数量却远远超过候鸟。

留鸟是常年生活在深圳,不因季节变化而迁徙的鸟儿。它们在深圳出生、成长、繁衍,最后在这个城市的某个角落里终老。

▲ 鹊鸲是深圳常见的留鸟,羽毛黑白相间,

阳光下泛着金属的光泽,有点像小巧的喜鹊。

也有极少数候鸟,因为深圳温暖的气候,食物的充足,环境的友善,选择在深圳繁殖。

▲ 火焰木上的“八哥”

因为通体漆黑,常常被人误认为乌鸦,

八哥的身体在25厘米左右,只有乌鸦一半大,

前额有一簇皇冠似的羽毛,

张开两翅后有两块呈“八” 的白斑,这是八哥名称的来源。

▲ 深圳最常见数量最多的鹭鸟,

喜欢成群结队地聚集在海边,水库或公园的湖泊池塘边。

觅食时,会把脚探入水中搅动,捕食受到惊吓的鱼虾。

旅鸟约占深圳鸟种的25%。

有一些候鸟,秋季时南迁,春季时北返,南北迁徙途中会在深圳短暂停留,休息,补充体力后继续上路,这是旅鸟。

▲ 黄眉姬鹟每年在迁徙途中经过深圳,越冬目的地在东南亚。

对候鸟来说,在长达数千公里的旅途中,食物的补充特别重要。深圳恰恰正是候鸟迁徙线路上的补给站,是提供能量的觅食地,旅鸟可以在短时间里重新积累脂肪,继续下面的旅程。

深圳维护善意、安全、物种丰富的生境,对这些长途飞行的旅鸟特别重要。

▲ 鸻鹬类的鸟是水鸟里的一个大家族,喜欢成群结队地聚集在海滨滩涂上觅食。

每年,超过 40 种鸻鹬类的鸟在长途迁徙中途经深圳。

▲ 对一些鸟来说,深圳位于它们越冬区的北端、繁殖区的南端,

有可能一种鸟里有的做了夏候鸟、有的做了冬候鸟或旅鸟。

深圳的冬候鸟约占深圳鸟种的36%,是数量最多、最容易观赏到的候鸟。

冬候鸟每年秋季从北方飞来深圳过冬,次年春季飞往北方繁殖,幼鸟长大后,正值深秋,会再次飞临深圳越冬。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北红尾鸲每年的 10 月份后陆陆续续来到深圳,

有一些会继续南飞,有一些会留在深圳越冬。

来年2—3 月返回北方生儿育女。

每一种冬候鸟,追逐温暖阳光和充足食物的旅途长短不同,其中水鸟的飞行线路最长。

▲黑翅长脚鹬算得上是深圳候鸟里的模特儿,

双腿修长、身材高挑,一对又圆又大的眼睛像化了浓重的眼影,

身披黑白分明的羽毛,在沿海滩涂和淡水沼泽地行走时,

大有T型台上走步的风范。

▲飞翔的苍鹭

苍鹭飞行时翅膀舞动缓慢,脖颈缩成‘Z’字形,

两脚向后伸直,远远的拖于尾后。

▲ 每年10月之后,成群结队的红嘴鸥会来到深圳湾,

在空中振翅飞翔,在海面觅食,在岸边的岩石上歇息,

是深圳人最熟悉最喜爱的冬候鸟。

▲ 冬候鸟:青脚鹬

青脚鹬在欧洲北部、俄罗斯西伯利亚一带繁殖,

在深圳是过境鸟和冬候鸟。

深圳的夏候鸟约占深圳鸟种的5%。

对大部分候鸟来说,深圳已是温暖的觅食地,但对极少数候鸟,秋冬的深圳,仍然不是理想的家,它们要飞到四季如夏的东南亚越冬,在春夏季飞回深圳,筑巢安家、生儿育女,这就是夏候鸟。

▲ 在深圳,家燕是夏候鸟。夏日飞来,冬日飞去,是和人类最为亲近的鸟类。

▲ 为了喂养快速生长的雏鸟,

一对家燕每天要外出100多次,

给幼鸟带回数百只昆虫,在持续20多天的育雏期里,

一窝家燕要消耗数千只昆虫。

家燕对昆虫的捕食能力,

是在传统的农耕社会里得到人们喜爱和保护的深层原因。

▲ 红翅凤头鹃头生黑色冠羽,

拖曳着几乎与身体等长的尾羽,外形华贵典雅。

有一些鸟,不是固定或定期出现在深圳,因为天气变化或其他原因,比如台风,被吹离了正常的分布区域线路,来到本不应该出现的深圳。这些鸟被称为迷鸟。

▲ 罕见的迷候鸟:白斑军舰鸟

深圳湾里出现白斑军舰鸟,在中国主要分布在南海、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在深圳是罕见夏候鸟。

▲ 罕见的迷候鸟:长尾鸭

长尾鸭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易危),

在深圳是罕见冬候鸟。

▲ 琵嘴鸭,大嘴不简单

深圳市观鸟协会推荐观鸟点

深圳湾公园、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华侨城国家湿地公园、仙湖植物园笔架山公园、洪湖公园、中山公园、园山风景区、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大鹏农科中心、梧桐山、内伶仃岛、中心公园、香蜜公园

内容来源:深圳发布

作者:南兆旭、钟旭辉

编辑:城PLUS

摄影:南兆旭、朱兴超、长弓、周忠孝、田穗兴、刘美娇

校审:肖刚 黄淳 刘东博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