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开市交易首日,深圳3家企业表现如何?贝特瑞“龙头”地位还在吗?
2021-11-15 22:18 来源:深政观察
人工智能朗读:

11月15日,北京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北交所)正式开市交易,首批上市公司数量达81家,其中贝特瑞、美之高与广道高新3家企业来自深圳。在沪深交易所开门营业31年之后,我国又迎来一个崭新的全国性证券交易所,资本市场改革步入了新阶段。
北交所设立的目标是“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旨在为中国中小企业量身定制涵盖全生命周期的创新性制度安排,从而打通优质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渠道。在发展过程中,北交所将坚持与沪深交易所、区域性股权市场坚持错位发展与互联互通,发挥好转板上市的纽带功能,加快推动中国产业转型升级。
北交所为中小企业提供大舞台
今天,10家已完成公开发行程序的企业同步在北交所上市,加上71家存量新三板精选层公司平移,北交所首批上市公司数量达到81家。统计显示,首批企业中有17家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新兴产业等占比87%。
在上市首日,首批企业受到市场追捧。截至15日收盘,北交所首批上市的10只股票涨幅均超过100%,其中涨幅最大的同心传动大涨493.7%。与此同时,71只从精选层平移而来的股票则跌多涨少,分化明显。
国盛证券分析师张峻晓在最新策略报告中指出,北交所肩负起科创融资 补短板和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任。北交所重点涵盖了10亿元—50亿元市值区间的标的,正好弥补了沪深两市在百亿以下区间融资比重较低的短板。因而,北交所正好立足于科技创新与中小微的交汇点上,正是当前资本市场改革的重点。
由于规模较小,中小型上市企业业绩表现难免存在波动性。今年三季报财务数据显示,在成长性上,北交所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同比增速中位数分别达到17.49%和11.08%,整体水平仍低于同期的科创板与创业板。
景顺长城基金认为,相较于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聚焦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具有“更小、更新”的特点,传统的投资策略难以发挥作用。这类企业成长空间很大,同时抗风险能力略差、波动较大、市值偏小、流动性较弱。因此,投资这类企业时,投资者需要特别关注其高收益高波动特征,也意味着投资者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去甄选其中的“隐形冠军”。
首批81家公司中有3家来自深圳
在首批81家公司中,有3家来自深圳,分别是贝特瑞、美之高与广道高新。
广道高新是15日上市的首批新股之一,大涨134.7%,收报28.75元,最新市值18.63亿元。今年以来,贝特瑞股价已经大涨344%,在平移至北交所上市首日,贝特瑞跌幅8.62%,收报171.68元,最新总市值达到833亿元。美之高则跌幅10.4%,收报11.79元,最新市值8.207亿元。
在北交所开市仪式现场,证监会主席易会满表示,今天北京证券交易所正式揭牌开市,这是继去年7月正式推出精选层后深化新三板改革、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又一重大创新举措;也是新三板市场运营八年多来,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资本市场普惠金融之路的新起点。证监会将持续深化新三板改革,努力办好北京证券交易所,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
“深圳‘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众多,更应该抓住资本市场改革带来的机遇。如果达到了北交所上市门槛,可以考虑进入资本市场,用好上市身份深耕主业增强竞争力,成为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不断提升自身估值。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也可以有计划地推进股权激励,以整合行业人才,并积极通过并购做强做大。” 深圳新三板上市企业协会副会长赵志伟表示。
深圳企业担纲做龙头,资本市场改革为发展注入新动能
贝特瑞是中国宝安集团下属子公司,2020年7月在新三板精选层发行募资16.72亿元,搭上了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风口。作为锂电池负极材料的领军企业,贝特瑞估值快速扩张,凭借超过800亿元的总市值成为了北交所上市公司中市值最大的企业。要知道,以首日收盘价计算,北交所81家企业总市值也只有2887亿元。
成为北交所首批上市企业,贝特瑞董事长贺雪琴表示,北交所的成立对贝特瑞来说意义重大,对公司的经营和未来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帮助,将进一步拓宽公司在资本市场发展路径,也为今后高质量发展赋予全新动能。
贺雪琴指出,贝特瑞以前最大的短板就是没有很好的资本翅膀,助力我们腾飞。但是今年9月份国家宣布要成立北交所,这是我们期盼已久的机会。公司要充分利用好北交所服务“专精特新”企业的机制,突出公司在“新”、“特”方面的优势,利用北交所的资本平台来支持产能的快速发展。
另外,深圳现有新三板挂牌企业中符合北交所上市条件的公司也不在少数。小政根据同花顺数据梳理,目前,深圳新三板上市企业总数达到373家,数量上居全国第三位。根据2020年财务报表,深圳挂牌企业中有44家去年全年的净利润超过2500万元,已经达到北交所对拟IPO企业的财务要求。
与沪深交易所错位发展,突出“更早、更小、更新”定位
当前,我国有4000多万家企业,其中95%以上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终极难题。
新成立的北交所将与沪深交易所错位发展、互联互通,成为了破解融资难问题,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关键一环。北交所设立后,京、沪、深三地交易所形成功能互补、各具特色、各显优势的证券市场新格局。我国交易所版图覆盖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主要城市群,与我国城市群发展战略相配合,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与沪深交易所不同的是,而北交所将定位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聚焦创新型中小企业,服务对象“更早、更小、更新”。沪深市场的主板则主要为成熟的大中型企业服务,科创板为硬科技板块的企业服务,创业板为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新兴产业企业服务。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与现代产业研究所副所长余凌曲认为,与沪深交易所定位有所区别,北交所将面向规模更小的企业进行服务。在市场监管方面,北交所可以借鉴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分层管理规则,根据不同规模企业分类监管、灵活监管。北交所成立后要进一步发挥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中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仅与沪深交易所互联互通,也需要与新三板市场紧密联动,真正为中小企业发展服务。
从新三板到北交所大事记
2012年8月22日,证监会同意组建全国股转公司。
2013年1月16日,全国股转公司正式揭牌运营。
2014年8月14日,挂牌公司数量达1000家。
2014年8月25日,引入做市商制度。
2016年6月27日,正式对挂牌公司实施分层管理。
2016年12月19日,挂牌公司数量达10000家。
2018年1月15日,正式实施集合竞价。
2019年10月25日,全面深化新二板改革正式启动。
2019年12月27日,投资者门槛从500万元调整至基础层200万元、创新层150万元、精选层100万元。
2020年6月3日,转板机制明确。
2020年7月27日,精选层正式设立并开市交易。
2021年9月2日,习近平指出,继续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
2021年9月3日,北京证券交易所有限责任公司注册成立。
2021年9月10日,北交所官方网站上线试运行。
2021年9月17日,北交所开户工作启动,个人投资者准入门槛为“50万元+2年证券投资经验”。
2021年10月30日,北交所主要制度规则正式发布。
2021年11月2日,北交所基本业务规则全部出炉。
2021年11月15日,北交所正式开市。
(原标题《北交所开市交易首日,深圳3家企业表现如何?贝特瑞“龙头”地位还在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