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

龙岗

荐读|彩色摄影之父皮特·特纳:色彩并不是世界的本色

2022-01-06 16:39 来源:大芬油画村

人工智能朗读:

古典浪漫主义的色彩冲击,

写实又融入了现代绘画的风格,

一种新艺术摄影风格应运而生。

丰富的色彩语言中,

裹着的是让人无尽的回味。

以上都是“彩色摄影之父”

皮特·特纳(Pete Turner)的惊艳之作。

在没有PS的年代,他跑遍世界各地取景,

运用高饱和度色彩,创造出了一系列

令人叹为观止的摄影作品。

从形式到内涵,带领观众一层一层地,

进入皮特·特纳独特迷人的意象世界。

1934年5月30日,

皮特·特纳出生于美国奥尔巴尼。

他的父亲沉迷于摇滚乐,

母亲则是一名家庭主妇。

皮特小时候就对摄影非常着迷,

14岁时已经学会冲洗彩色相片。

皮特上中学的时候,

尤其喜欢化学,

这对他长大后对摄影中,

色彩的运用留下了基础。

对于色彩这门艺术,

他一直有着独到而深刻的见解,

且他对色彩的喜爱,

更是达到了一种严重痴迷的程度。

在彩色摄影刚刚兴起时,

皮特就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

“最初我喜欢黑白摄影,

不过后来不知怎么的,

我开始被色彩所深深吸引。

记得小时候到美术用品商店,

看着那些水彩画颜料盒,

心里禁不住想:这些颜色可真漂亮。”

在他的镜头中,

色彩并不是世界的本色,

而是内心的诠释。

通过这些色彩,

皮特与观者之间,

建立起了微妙的联系。

大学毕业后,皮特应征入伍,

服役期间,他大部分时间,

都待在一个作战摄影中心,

冲印照片以及试验新型彩色冲印方法。

偶尔,他也会受陆军委派,

执行如拍摄火箭这样的任务,

周末也会在曼哈顿寻找摄影素材。

毫无疑问,皮特对色彩、

几何形状的把握能力,

远超同时代的其他摄影师。

在下面这幅摄影作品中,

皮特在拍摄时调低了曝光度,

从而增加了色彩的饱和度。

黄色、橙色和红色的岩浆,

沿着优美的弧线,

向火山的左侧喷洒而出,

仿佛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指挥着。

“每次拍摄,我希望每个方面,

都能做到极致,那样的的话,

才能保证有自己满意的作品。”

虽然整个拍摄过程在他人看来,

简直是虐身又虐心,

但皮特会紧咬细节,优化结果。

他说:“一个细节会不断地推敲,改来改去,但最后呈现出来的结果是很不一样的。照片不会说谎,它会告诉读者所有的故事。

如此追求完美的精神,使皮特的摄影作品唯美、浪漫而又荡气回肠。

不断钻研的过程,

就像是英雄少年成长路上的升级打怪。

每掌握一点拍摄技术,

皮特就会感觉离摄影的梦想更近了一些。

他尽情在作品中充分释放着他广袤的幻想,

你永远猜不到他下一张照片会有多么精彩。

就皮特自己的原话来说:

“那感觉就好像是身处科幻电影里一样。”

这段经历开阔了他的眼界、

也使他的摄影技术更加娴熟。

退役后,皮特成为了一名职业摄影师。

1964年,皮特来到了非洲。

一天,一只孤零零的长颈鹿突然从他面前空旷的平原上飞奔而过,脖颈高耸,巍然矗立在地平线上。

皮特立马用镜头,将这只长颈鹿的孤独感全然捕捉了下来。这张作品日后也成为了他的代表作之一。

一次皮特到丛林采风,

一只猎豹缓慢地穿过丛林,

它身上的黄黑色块,

与丛林大面积的绿色,

如液体般交融在一起。

于是皮特拿起相机,

记录下了这个完美瞬间。

1968年,皮特为Soul Flutes乐队的专辑《相信我》寻找合适的封面作品时,找遍了过去的摄影集还是一无所获。

一天,他灵机一动,对乐队成员克里德说:“拍两瓣美丽的嘴唇怎么样?不是你在《Vogue》杂志上看到的那种。

我们找一个嘴唇漂亮的黑人模特,然后给她的嘴唇涂上颜料,创造一种与众不同的视觉效果。”两人一拍即合。

这张创意摄影作品也被后人堪称为经典。

一名他的学生这样评价皮特:

“摄影师用相机拍照,

而皮特是用想象力拍照。”

传奇摄影师埃里克·梅拉(Eric Meola)说:“在皮特之前,摄影几乎没有什么现代化的概念。我第一次看到他的一张照片,就好像被雷劈中了一般。”

而著名摄影评论家A.D.科曼曾经用一句话描述皮特:“他对事件有着剧作家的敏感,照片中强烈的色彩饱和度、独特的差异性无处不在。”

皮特完美的作品获得了业内的一致好评。1981年,他被美国传媒摄影师协会(ASMP)授予了“摄影杰出成就奖”。

PDN(摄影界新闻网)则评价他为影响世界的十大摄影师之一

皮特说:“拍你真正喜欢的,

这种激情常常会从作品中表现出来。”

凭借着这种激情,

许多著名杂志和音乐人,

纷纷邀请他为其拍摄封面。

皮特说:“当你坚持下来,

紧紧跟随自己想拍的东西时,

不必受各种规则的束缚,

那么成为一名摄影师,

会是件很棒的事。”

在那个没有PS的年代,

他以广阔的视野、无可挑剔的天赋、

对几何与超现实主义的长期迷恋,

开拓着摄影的丰富可能性,

其深远影响延续至今。

正因皮特·特纳一生,

对美孜孜不倦的追求,

才使得如今我们能尽情地感受到,

色彩与摄影结合的惊世之美。

然而,2017年9月18日,

在经历了60余年的摄影生涯后,

皮特·特纳因癌症,

在纽约长岛的家中去世,

终年83岁,

一代彩色摄影大师陨落。

来源:世界艺术

大芬美术馆

大芬油画村文化发展中心

唯一官方公众号

- E N D -

欢迎转发至您的朋友圈

‍‍‍‍‍‍‍‍‍‍‍‍‍‍‍‍‍‍‍‍‍‍‍‍‍‍‍‍‍长按识别二维码可以关注我们

责任编辑: